APP下载

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在骨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0-04-17苏宏高覃年罗利珍覃洁洁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进针四肢骨科

苏宏高 覃年 罗利珍 覃洁洁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7000)

前言

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可在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同时,便于开展术中输血、补液及用药处理,操作简便且可减少患者痛苦及护理人员工作量。骨科手术患者骨折类型多且以老年骨折患者为主,静脉补液通道的有效建立,对保护血管及减少活动受限具意义重大[1]。且骨科手术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多、麻醉耐受力低,麻醉诱导及手术操作可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造成影响,术中进行MAP 监测可及时发现血压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纠正干预[2]。本文基于此,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骨科行手术治疗患者60 例,所有患者均经由CT 检查明确骨折范围及骨折类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7 ~68 岁,平均年龄(63.81±1.94)岁,骨盆骨折9 例,脊柱骨折11 例,四肢骨折8 例,骨性关节炎2 例;研究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59 ~70 岁,平均年龄(63.74±1.89)岁,骨盆骨折10 例,脊柱骨折10 例,四肢骨折7 例,骨性关节炎3 例。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 >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设备材料 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0GA Y 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及美国3M 公司透明服帖,心电监护设备为深圳邦健生物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iM 12 型带有中心静脉测压的心电监护仪。

1.2.2 穿刺方法 参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常规消毒后选取上肢粗直静脉血管穿刺置管,血管正上方斜角15 ~30°进针,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并再进针1 ~2cm,松止血带后退芯,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枕柄,采用透明服帖固定,连接输液器后观察回血情况,无异常后打开输液夹并记录穿刺时间。研究组采用静脉静脉留置针,取患者去枕仰卧位,暴露颈外静脉后视情况选取单侧颈外静脉,将患者头部偏向对侧45°,常规消毒局部10cm 范围内皮肤,压迫锁骨上缘中点位置颈外静脉点,充盈后以选取静脉静脉上下1/2 交界点为穿刺点,穿刺角度同皮肤呈45°角,进针后变更穿刺角度为30°~40°,观察进针时回血情况,回血后降低穿刺角10 ~15°,再次进针1 ~2cm 后固定并取消压迫。退芯后沿静脉走向缓慢送入软管并连接输液器,确保输液通畅后行穿刺皮肤再消毒并给予透明服帖固定,外部分固定于后耳。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静脉压力平均值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患者在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min(T1)、手术开始后1h(T2)、手术结束(T3)等时刻的颈外静脉压(EJVP)监测结果;统计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保留≥4d 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静脉压力平均值及术中出血量

两组平均穿刺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静脉压力平均值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无较大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静脉压力平均值、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平均穿刺时间、静脉压力平均值、术中出血量对比(±s)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30 1.26±0.47 10.35±0.24 845.36±26.87参照组 30 1.57±0.43 10.57±0.28 847.51±25.43 t 2.665 1.040 0.318 P 0.005 0.151 0.376组别 n 平均穿刺时间(min)静脉压力平均值(mmH2O)

2.2 两组不同时刻EJVP 监测结果

两组T0、T1、T2、T3 时刻EJVP 监测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2 两组不同时刻EJVP 监测结果(±s)

表2 两组不同时刻EJVP 监测结果(±s)

组别 n T0 T1 T2 T3研究组 30 1.15±0.26 1.28±0.27 1.41±0.31 1.36±0.35参照组 30 1.04±0.24 1.12±0.28 1.24±0.34 1.32±0.37 t 1.703 2.253 2.024 1.708 P 0.047 0.014 0.024 0.046

2.3 两组静脉留置针相关情况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保留≥4d 成功率对比,差异明显(P <0.05),见表2。

表3 两组静脉留置针相关情况对比[n,(%)]

3.讨论

老年群体受年龄增长及骨骼功能退行性变化影响,多伴有骨质疏松情况,发生跌倒或摔伤事件后易导致骨折[3]。当前临床进行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多选取椎管内麻醉方式,但受患者意愿、椎管内麻醉禁忌及骨折部位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实施全麻。而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疾病较多,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导致麻醉及手术耐受性不高,增加了麻醉及手术治疗风险[4]。另有研究显示,合并高血压疾病的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全麻诱导期发生血压波动的风险高,且多以低血压为表现[5]。血压异常波动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全身组织脏器灌注不足,增加引发心脑肾脏器功能损伤可能性。而高效静脉通道的的建立,可便于术中及时针对血压异常情况进行纠正治疗,降低围术期风险[6]。另有研究显示静脉管径、静脉瓣膜、血容量及血管显露程度等均是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因素,而浅静脉中静脉静脉距离心脏位置最近,去枕平卧位下同上腔静脉基于同于水平,压力干扰小。报道称,骨科手术患者仰卧位下自主呼吸时的颈外静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差异较小,约为0.3mmHg,仅在侧卧位下可能影响个别读数值,但无压力感染趋势,故通过颈外静脉压预测中心静脉压具有可行性,可指导容量治疗[7]。

静脉留置针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次数,降低了患者痛苦及护理工作量[8-10]。本次结果显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研究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外渗率、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的参照组患者。四肢静脉留置针是临床用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建立静脉补液及用药通道的常用方法,但临床实践表明,老年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四肢血管管径较小,且血流速度及药物稀释缓慢,特别是在输注高渗药物后多因药液刺激引发血管内膜性疼痛[11-12]。而颈外静脉相对四肢静脉更为粗直,血液流速快且循环干线短,经由颈外静脉输注刺激性较强药物后可经由高流速血液快速稀释,降低了对血管刺激水平。另外,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功能性恢复训练,四肢静脉留置针对术后功能活性性影响较大,而实施颈外静脉留置针患者在术后恢复性锻炼中发生脱落的可能性更低,故本次结果显示研究组保留≥4d 成功率高于参照组。

综上,同四肢静脉留置针方法相比,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骨科手术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颈外静脉留置针测压可便于指导麻醉医师及术者进行术中补血及补液纠正,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且安全性更高,可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进针四肢骨科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