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伙伴共研:基于伙伴关系的数学学习新样态

2020-04-10陈馨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数学教学

陈馨

摘要:伙伴共研是指基于数学学习的研究任务,让学生结为研究伙伴,在共同学习、研究中开展学习,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辨内化中促进学生学力提升的数学学习新样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学生参与广泛、学习交流多向、学习氛围宽松等特点。伙伴共研的学习过程为:问题引领—场域构建—自主探究—组内共研—反思调整—全班分享—总结提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恰当地选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加强学习指导,能让学生在分享与共研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伙伴共研;伙伴关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1A-0077-03

伙伴共研是指基于数学学习的研究任务,让学生结为研究伙伴,在共同学习、研究中开展学习,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辨内化中促进学生学力提升的数学学习新样态。“伙伴共研”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和谐的学习场域,让学生更有安全感。良好的伙伴关系更利于学生的合作与互助,学生在分享与共研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伙伴共研”的学习特征

伙伴共研使作为独立个体的学习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合作,形成一种融洽、和睦、亲近的伙伴学习关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基于伙伴关系的“伙伴共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学生参与广泛

伙伴共研基于班级学生的常态分布,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不同的、动态的学习群,随组而学,随学而组。在数学学习的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练习应用等环节,以伙伴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加入到学习之中。没有选拔,只有经历;没有高低,只有平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习氛围宽松

在伙伴共研中,学习环境是自由的、适度的、开放的,学生能够自主地亲历探究,并对研究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反馈、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和自我提升,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互助,学习的能力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三)学习交流多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伙伴间的对话与学习,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易被儿童所接受。“伙伴共研”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伙伴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不同的观点,接纳包容、共存共生,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递进。

二、“伙伴共研”的实践模型与操作要点

(一)“伙伴共研”的实践模型

伙伴共研的学习过程主要要经历如下环节(如图1):问题引领—场域构建—自主探究—组内共研—反思调整—全班分享—总结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基于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教师要建构开放的学习场域,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经历学习的进程,学生通过伙伴学习,进行自我调整与组间递进。研究的内容要指向问题,并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研究路径要清晰化、条理化、可操作,要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在这样的伙伴共研中,学生的学习空間拓宽了,研究思路也随之打开,让思维向纵深发展。进行伙伴共研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组内互评与建议,自己在原有的研究思路上进行反思、调整、优化,然后再在全班分享,总结方法,内化提升,实现思维的进阶,学力的生长。

(二)“伙伴共研”的操作要点

1.根据学习需要结成“伙伴”

“伙伴共研”式学习对学生的座位安排没有特殊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数学课堂研究的内容的拓展性和挑战性安排小组的组成。比如在学习有关计算或概念理解时,会让同桌两人一组进行合作交流;在有多种思路的探究新知和数学单元知识的复习整理时,会让前后两组同桌即四人一组进行伙伴共研;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数学应用时,会让学生以六人或大组进行组合,有时也会根据不同的研究分工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伙伴,然后老师在学生自主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统筹微调。

2.指导学生开展共同学习研究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共研”指导。

(1)自主探索时学习者首先认真阅读研究步骤及要求,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索。如果是需要合作的学习任务,每人考虑适合自己学习难度的研究任务进行尝试,通过自主申报与组内协调沟通的方式自行解决项目分工。

(2)组内分享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一位组员选择自己研究的点进行分享介绍时,其他同伴一定要认真倾听,发言时既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话语,也要对组内同学的分享进行思考,做出相应的评价:同伴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地方,我要学习其中的什么方法,从中我得到什么启发?同伴分享的思路中有哪些还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我要进行建议或补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可以提出什么建议,帮助同伴解决数学问题等等。建议学习力比较强的孩子可以等组内的同伴介绍完之后再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这样可以给学习伙伴更多思考的空间。

(3)内化提升时需要反思自己的研究思路,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补充的地方,先在自己原有思路上调整,再在组内推荐经典的作品或思路在全班交流。

3.构建开放的学习场景

学习场景是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环境。伙伴学习的学习场景更重视数学问题的开放性,甚至是信息的模糊性乃至不确定性,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留下合适的空间,这样的学习场景既能激发个体的好奇心,也为伙伴间的交流和探讨设置悬念。例如,我们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圆这个图形后,没有直接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而是建构了富有弹性的学习场景:出示老师在A4纸上画出的一个圆,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老师这张A4纸上的圆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在研究小组内尝试画圆,交流体会。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在研究小组和伙伴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说是随手画的,有的学生说是用一个圆形物体描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圆规画的,有的学生说可能是先画了一个正方形,然后在里面描的……每一种想法都有各自的道理,在伙伴共研中学习者既体会每种画圆方法的特点,更体会不同方法的共同点,为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4.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卷入

数学活动主要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让个体独学也好,伙伴学习也好,其共同的要求都是深度卷入思维。如何让学生在伙伴共研中深度卷入,而不是简单应付呢?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度卷入探索圆的特征的学习活动,围绕“圆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我们设置了伙伴共研的要求:

(1)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探究圓的特征,并用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

(2)与伙伴交流,把经过大家共同认可的特征写在自己的研究单上。

(3)如果想要修改,在各自的研究单上调整,保留调整的过程,并想清楚为什么这样修改。

(4)小组自荐或推荐同学作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准备补充。

有了具体的研究要求,学生一方面找到了行动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必须把自己的思维成果在研究单上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会自觉地展开思维活动。上述活动要求的设计还重视引导学生全程投入思维活动,学生的思考伴随着伙伴学习不断自我改进与调整,思维不断向纵深推进。

5.恰当地选用学习媒介

除了多媒体学习媒介外,磁性小黑板和研究单可以作为数学课堂伙伴共研的主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发放伙伴研究单或磁性小黑板,伙伴研究单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一般可以同时展示2~3个学生思路,由于投影面积有限制,使用小黑板可以拓宽展示的空间。小组共研的时候学生可以把小黑板放在桌上,需要的时候直接在上面板书思路,全班共研的时候贴在班级大黑板上。磁性小黑板方便移动,可以随时进行分类比较、调整归类。采用电脑投屏技术,还可以把小黑板上的思路投影到大屏幕上,现场板演修改过程也很清楚。选择磁性小黑板这样的传统工具作为伙伴共研的主要的学习媒介,既方便个体的研究与修改,又便于组内、组间、全班的展示、交流与评价。

三、“伙伴共研”的教学注意点

(一)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用

伙伴共研重在“研”字,但不是所有的数学课都需要用到这样的学习方式,而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如果通过学生个体研究就能解决的学习问题,无须开展伙伴共研。完全陌生的知识、难度很大的数学问题,也不能直接放手伙伴共研,而要进行一定的指导。适合开展伙伴共研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值得学习者共同研究的价值,具有挑战性、开放性、拓展性,即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探讨,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升学力,让数学思考向纵深发展,这样的共研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学生“共研”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

伙伴共研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在伙伴共研的数学课堂中,不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也构成了伙伴学习共同体。数学课堂中的伙伴共研虽然没有明确的人员组织,但是需要共同遵守学习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伙伴学习中的自主与共研、倾听与表达、合作与沟通、学习与借鉴、内化与反思。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如何在伙伴之间开展倾听、合作、互助、表达、思考等学习活动的指导,使这种学习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数学教学
中国媒体在海湾打造“伙伴关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理性选择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