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开展群体性儿童口腔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2020-04-09常平西尹峥嵘刘瑞敏
常平西 尹峥嵘 刘瑞敏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混合牙列期开展口腔综合干预对儿童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兰州市七里河区7所小学7-9岁适龄儿童入校开展口腔综合干预,并对干预前后儿童正确刷牙率、口腔检查率、窝沟封闭保存率进行对比。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后,儿童正确刷牙率、适龄儿童口腔检查率、适龄儿童窝沟封闭保存率分别达到85%、99.25%、90.2%,与未进行口腔综合干预的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集中人校方式开展口腔综合干预,对提高适龄儿童口腔检查率、适龄儿童窝沟封闭率是有积极作用的,得到了应有的防治效果和干预目的。
关键词:儿童口腔,群体性干预模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志码:A
儿童口腔疾病特别是儿童龋病是儿童常见病,不但引起疼痛,降低咀嚼效率,甚至影响恒牙发育以及颌骨发育,从而影响到面部美观。在儿童混合牙列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开展窝沟封闭等综合干预措施,使儿童获得必要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口腔健康行为,更好的预防龋病及牙周病,从而建立口腔健康促进可持续的发展策略。甘肃省口腔卫生状况较差,龋病患病率较高。儿童口腔龋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防治知识和防治意识缺乏、防治力量薄弱,也包括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和群众投入不足等原因。因此,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是基于七里河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基础上采取专业医生入校模式进行群体性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7所参加“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小学内,随机选取年龄在7-9岁儿童2 700名。
1.2研究方法
调查前由调查人员向儿童家长统一发放家长知情同意书,说明即将开展口腔干预项目的含义、要求及注意事项,家长知情同意后人校对儿童开展综合干预并进行相关检查。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工作均由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完成,检查和操作前,均进行统一的理论和临床操作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在0.8以上。
项目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刷牙率、适龄儿童口腔检查率、适龄儿童窝沟封闭保存率。
1.2.1口腔保健知识宣教
统一培训后的医生在学校内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讲座,向学生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主要包括牙齿构成、牙齿健康标准、牙齿保健、正确刷牙方式、常见牙齿健康问题、窝沟封闭的重要性等。在口腔健康教育之前和之后,分别对同一人群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8个单选题、2个多选题。两次调查采用同一份调查问卷。
1.2.2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
上述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携带简易口腔设备,入校对2-4年级学生中年龄在7-9岁的适龄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和窝沟封闭,术前使用毛刷蘸取适量无氟牙膏彻底清洁牙面、窝沟,棉卷隔湿,干燥牙面后,在窝沟涂布37%的磷酸凝胶,酸蚀约1min,再次冲洗、隔湿干燥,小毛刷蘸取适量封闭剂,延窝沟由远到近均匀涂布,去除气泡后立即光固化约40 s。固化后,用探针检查固化程度,去除多余封闭剂。窝沟封闭完成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窝沟封闭保存率,评价窝沟封闭效果,并对窝沟封闭剂脱落的牙齿在复查中及时重新封闭。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对调查结果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结果评价
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各回收问卷2 700份,按照姓名、年龄、学校、性别进行筛选,筛选出同时参与教育前、教育后问卷调查的2 69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超出给定选项的答案、空白答案作为缺失值,此次研究的各项分析缺失值均≤3.5%。通过x2检验,发现其中7个单选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1口腔卫生知识正确认知情况
通过口腔健康教育,儿童对口腔卫生知识正确认知率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含氟牙膏对牙齿作用”“刷牙出血表明什么”“窝沟封闭对牙齿的作用”“牙菌斑是否为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这四个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30%-40%;“牙齿是否应定期检查”“牙齿好坏是否为天生的”两个问题教育前的答对率已经很高,因而教育后答对率仅提高了8%-12%。口腔健康教育对儿童的口腔知识认知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四个问题的答对率在教育后达到85%以上,负向改变率(教育前答对的人在教育后答错)在4%-5%。“含氟牙膏对牙齿作用”、“牙菌斑是否为引起龋齿和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这两个问题教育后答对率仅为68%、66%,并且负向改变率为7%-8%,表明在这两个问题上儿童认知不足,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刷牙行为情况
经过口腔健康教育,儿童正确刷牙方式得到改善,刷牙频率均较教育前有所提高。在刷牙方式上,教育后有32%的儿童改变了错误的刷牙方式(横刷牙),教育后掌握正确刷牙方式的儿童比例达到85%。在刷牙频率上,有28%的儿童提高了刷牙頻率,教育后刷牙频率在2次/天的儿童比例达到84%。
2.2干预前后口腔检查结果对比
在入校集中开展口腔干预前,对2 000名儿童的口腔检查状况进行调查,仅有14.55%的适龄儿童在家长带领下主动去医疗机构进行口腔检查,大部分儿童均未曾主动进行口腔检查。开展口腔干预使儿童及其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大幅提高,口腔检查率也相应提高。干预前后儿童口腔检查率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窝沟封闭剂保存率
分别在窝沟封闭完成3个月、6个月后,入校随机抽取已实施窝沟封闭学生的20%开展窝沟剂封闭保存率调查。由表3可见,实施窝沟封闭后3个月、6个月保存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项目要求85%以上的目标。并且2个时间点封闭剂保存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童口腔综合干预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对群体实施预防性干预措施,促进口腔及全身健康,减少消耗社会资源和个人负担,体现社会公平性原则。在预防龋病的所有技术中,健康教育和窝沟封闭对儿童龋齿预防效果确切。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患龋情况呈上升趋势,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2014年兰州市男生恒牙龋患率为39.03%,女生为51.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混合牙列期学生患龋齿的危险因素有刷牙频次、饭后刷牙、吃甜食、咀嚼习惯、喝饮料等,这些危险因素都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手段进行干预。而之前的研究表明甘肃省仅有12.71%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本次口腔健康教育后每天刷牙两次的儿童比例达到84%,因此对适龄儿童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更加不容忽视。通过对本次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分析,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帮助7-9岁儿童获得正确的口腔卫生知识;使儿童正确刷牙率从宣教前的57.6%提高到宣教后的85.9%;使更多参与宣教的儿童及其家长认识到口腔健康检查对早期发现口腔疾病的重要性以及窝沟封闭对保护第一恒磨牙,减少恒牙患龋的作用。本次研究所开展的综合干预,提高了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为降低儿童龋患率作出贡献。
促进儿童口腔健康应从预防龋齿抓起,尽早开展口腔检查对发现和预防早期龋意义重大。7-9岁是儿童建立恒牙合的关键时期,龋坏导致的牙体缺损,直接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并影响后续的发育与美观,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龋患中90%是咬颌面与颊舌面窝沟点隙的龋患,实施窝沟封闭术后,封闭剂覆盖清洁的窝沟点隙,阻隔了牙釉质与细菌和食物残渣的接触,从而发挥预防作用。群体组织实施有利于提高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刷牙行为,优化窝沟封闭流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入校开展窝沟封闭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和家长的时间成本,也便于学校管理,医生带简易口腔设备去学校开展群體性窝沟封闭过程中严格按照封闭流程开展工作,操作简便并可以减少脱落率的发生。此外,从本次窝沟封闭剂的保存率来看,实施窝沟封闭6个月后保存率较高,但仍有极少部分的封闭剂脱落,增加了患龋风险。因此接受窝沟封闭的儿童应定期复查,并及时对封闭剂脱落的牙齿再次进行窝沟封闭。
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效果与儿童及家长的配合程度、家长的综合素质、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其次,防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与家长、学校工作协调结果也有很大关系。当然也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龋病防治的投入,使得该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深入。在干预措施的实施中,应该加强对薄弱人群特别是不重视口腔保健人群的重点干预,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入校开展群体性儿童口腔综合干预的模式对于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是有效的,但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