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以意义研究
2020-04-08常鑫
常 鑫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细菌室,辽宁 沈阳 110041)
大肠埃希菌为常见的致病菌,是肠杆菌的一种,普遍的存在临床中,大肠埃希菌主要寄存在肠道内,健康情况下不致病,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入侵到肠组织以外转变为致病菌,引起感染。近几年,抗生素在临床上大量应用,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增加,导致临床抗感染治疗难度不断增大。笔者为了临床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做了如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大肠埃希菌分离株1100株,其中血液样本400株,痰液样本700株。对标本进行分离与培养。
1.2 方法: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com-pact全自动药敏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质控菌株采用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产酶菌ATCC35218。分别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广谱β-内酰胺类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0%,痰液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于血液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大肠埃希菌寄生在机体的肠道内,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最主要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1]。大肠埃希菌可以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造成其失去活性。目前抗菌药物广泛的在临床上应用,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也逐渐增加,由于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较机制相对复杂,主要有一下5点原因:①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②产生钝化酶,抑制氨基糖类抗菌药物的活性,抗菌能力降低;③药物作用靶位改变,DNA螺旋酶发生变化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失去对其的抑制作用;④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增加;⑤抗菌药物渗透发生障碍,药物外排,虽然药物浓度高,但是效果降低。这样导致大环内酯抗菌药物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作用,产生耐药;当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减少时,传染性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内常见,为常见的致病菌,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与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也可以进行传播,护着和义务人员免疫力低下时,大肠埃希菌可以转化成致病菌,引发肠道外感染[2]。大肠埃希菌的外型奇特,可以与尿路上皮细胞亲和力强,二者结合,输尿管功能障碍,蠕动受到限制,而细菌无法通过尿液冲走,这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其对支气管也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器官扩张障碍,痰液不能排除,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王艳红等[3]对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类型、耐药机制、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中发现,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其耐药性增加,尤其时痰液中检出率最高。毛东阳等[4]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影响中发现,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已有耐药性,其中头孢菌素类耐药性最高。伊贝拜汗·买卖提,章波,王海叶,等[5]。某三级综合医院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发现,呼吸科耐药性最高,以上研究与本研究相同。本试验看出,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广谱β-内酰胺类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0%,痰液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于血液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临床医师要提高警惕,进行细菌培养,送检样本,为合理使用抗生素而进行药敏实验,实验室则需定期检测细菌耐药性,观察细菌的耐药趋势,准确的指导临床用药,防止大肠埃希菌耐药水平的快速升高,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表1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