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中的预防价值

2020-04-08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5期
关键词:躁动体温手术室

王 珍

(营口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辽宁 营口 115003)

体温对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人机体温度维持在37 ℃左右。低体温是指体温低于36 ℃,而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1]。低体温是腹腔镜手术时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是手术室温度过低、消毒液与麻醉药物使用促使体热发散[2],临床研究显示人体温低于32 ℃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3]。低温还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心血管收缩、切口感染与愈合等情况。结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机体热量散失较多,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温情况,不利于预后。本文旨在观察干预性保温护理对腹腔镜根治术结肠癌患者手术室低温的预防效果,为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干预措施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进行腹腔镜根治术结肠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均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②KPS评分≥60分;③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的患者;④患者术前禁忌证确认排除;⑤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②患者有腹部手术史以及患有心肺肝肾疾病、肠粘连等合并基础性疾病;③术前体温>37.5 ℃或是<36 ℃;④术前存在感染或发热者;⑤术中失血过多患者;⑥中途放弃治疗患者;⑦不接受随访。采用数字标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40~65岁,平均(48.64±6.27)岁;手术时间1~3 h,平均(1.62±0.48)h;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17例,Ⅲ期21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0~65岁,平均(49.31±5.43)岁;手术时间1~3 h,平均(1.71±0.42)h;TNM分期:Ⅰ期8例,Ⅱ期18例,Ⅲ期21例。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TNM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体操作方法参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2008版)》[4],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温护理,术前对让患进行覆盖棉被,使用加温液体进行输液或是体腔冲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预性处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就进行对流式加温毯予以40 ℃的持续保温;采用加温至37 ℃的CO2建立气腹;使用加温呼吸器来减少呼吸道散热;消毒液使用前加热且手术医师进行皮肤消毒使再撤去对流式加温毯,将充气式加热系统打开并调至40 ℃继续维持患者体温;对患者头部及四肢套上保温套以减少与外界接触面积;患者术后复苏期再使用对流式加温毯来保温,患者离开手术室为止。

1.3 观察指标:采用欧勒医用红外测温仪(DM-ITM 01,广州德米医用设备有限公司)测量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30 min、术毕体温;由医护人员于患者头部上方约1m处放置室内温度计,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的过程中每隔15 min测量手术室温度及湿度,手术室温度维持在22~26 ℃、湿度维持在40%~60%。使用参数监护仪(PM-7000M,武汉市东方医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监测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手术30 min、术毕时间点时心率及血压,并记录患者出现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例数。患者体温低于36 ℃视为低体温;寒颤:参考Cross-ley与Mahajan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肌肉震颤的程度,分为0~4级,若患者表现出2~4级肌肉震颤则视为寒颤[5];对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评分,若评分≥2分,则视为患者存在躁动[6]。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若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手术30 min及术毕时间点的患者鼻咽温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率与血压变化: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及血压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30 min的心率及血压大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术毕时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升高;观察组麻醉后、手术30 min、术毕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大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比较(,次/min)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比较(,次/min)

表3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比较(,kPa)

表3 两组患者术中血压比较(,kPa)

2.3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观察组体温、寒颤以及躁动发生率(分别是4.26%,10.64%,8.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是17.02%,27.66%,23.40%),见表4。

3 讨 论

体温是维持机体新生代谢与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低体温会使机体血液系统异常、心血管功能改变、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障碍,有研究显示低体温还会影响疾病预后[7]。术中低温可刺激交感神经,加剧外周血管收缩,使外周阻力、血液黏滞度、心脏负担增加,心率加快,严重时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率失常或心跳骤停。人体为抵抗体温降低,促进肌紧张增强、骨骼肌收缩,增加寒颤与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后会促进外周血管舒张,进而使人体皮肤散热增强,从而影响机体内部热量由中心至外周的分布变化,最终是机体中心体温下降。此外麻醉剂可抑制机体体温调节系统,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受阻,促使体温降低[8]。

结肠癌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肢体或内脏长时间且大面积暴露,低温液体的输入,反复长时间冲洗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均会对患者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产生抑制,导致患者的体温降低。腹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的特点,但是术中低温是手术与麻醉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有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针对性手术护理干预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低温可以提高治疗疗效与满意度[9]。本文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干预性护理以维持患者体温,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的鼻炎温度高于对照组,而心率与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同时低体温、寒战及躁动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观察组患者在整个围术期进行了体表及室温的控制,减少体温与手术室温差;对患者头部及四肢加上保温套,减少患者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从而也减少体温散失;同时对观察组患者灌注CO2均进行加热,避免了由于灌注CO2冷气体的增多而导致体温逐渐降低的发生率,也有研究发现CO2温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体温有影响[10]。低体温会使心率与血压增强,同时也会增大寒颤、躁动发生概率,而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均进行了干预性保温护理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观察组心率、血压未出现异常增加,低体温、大寒颤、躁动发生率也降低。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价值

综上所述,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一定的干预性保温护理措施,可以预防患者因低体温所导致的心率、血压异常,还可以降低患者低体温、寒颤、躁动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躁动体温手术室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道路躁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