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以《孔乙己》中多次的笑声为例

2020-04-07朱娇妮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短衣封建思想科举制度

朱娇妮

一、引言

本文深挖小说,将通过他人对孔乙己的笑,深度剖析这笑声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万象。两类笑声,一则孔乙己可笑而引人发笑,一则是他人对孔乙己的取笑。文章主要分析短衣帮对孔乙己的笑,有何奇怪之处?通过拓展比较,更清晰地再现鲁迅先生写作此篇的意图,以及孔乙己现象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二、孔乙己自身的可笑

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本文主要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他的出场给那些沉闷、无聊的酒客以欢乐,为冷漠的世态添一丝快活的空气。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滑稽可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外貌描写

通过小说中的以下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不难看出,他和其他短衣帮的巨大反差,尴尬可笑。

2.语言描写

不难找出这些句子,“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等等。一个穷酸迂腐的孔乙己顿时浮现在眼前。

3.动作描写

第一次出场买酒时“便排出九文大钱”摆阔,炫耀,书呆子气的孔乙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反复揣摩这些句子,通过分析比较,一个迂腐麻木的形象就浮现于眼前了,孔乙己太可笑了。

三、众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如此可笑的孔乙己一出现,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这在文本中也出现了好多笑的语句。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引得众人哄笑起来”“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于是在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作者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在这许多笑的句子中有的是小伙计的笑,有的是短衣帮的笑,有的是掌柜的笑,还有的是小孩子的笑,但由于阶级地位和本质的不同,取笑孔乙己的根源也当然不同了。

1.掌柜的笑

一副凶脸孔的掌柜见了孔乙己,就当面揭短引人发笑,直到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了腿,奄奄一息时,他仍然同往常一样取笑他,这种取笑应怎样去理解?不难看出,掌柜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取向是对被剥削阶级受苦人的一种玩弄一种欺凌,这不足为奇。这种阶级歧视是由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2.短衣帮的笑

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些穿着短衣的和孔乙己一样受压迫受剥削的穷苦人,他们也一样取笑孔乙己呢?还得再次走进文本,重现孔乙己的命运和他的悲哀,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没有进学不会营生,愈过愈穷。他的身上有很多缺点:迂腐,麻木,好喝懒做,但也不乏有优点: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茴香豆。通过这一分析,大家可能渐渐地对孔乙己萌生了同情心,短衣帮对孔乙己取笑,他们的确不该如此,我们都知道同是社会底层,理应关心同情,不但没有,反而加以讽刺挖苦,这和《故乡》中闰土要香炉和烛台道理一样,中年闰土极端穷困,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这是一种精神的麻木。那么取笑孔乙己的短衣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同样受压迫,却已浑然无觉。他们取笑孔乙己是万恶的病态社会造成的,病态社会是孔乙己被取笑的根源。因此,作者憎恶那病态社会的黑暗悲凉。

四、矛盾的社会根源

1.创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2.穷困潦倒的“士”阶级

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牺牲品。统治阶级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对他进行残酷的控制,摧残了他的肉体,剥夺了他的生路,而且在精神上毒害了他,使他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痛苦。文章刻画了一个被封建思想所毒害所麻木而最终又被社会抛弃吞没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并且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

五、普遍的现实意义

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的悲剧。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统治阶级为了笼络广大知识分子,总是意图向他们灌输“读书至上”。因此,封建社会里许多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视科举为进身的阶梯,他们把自己的命运一年又一年地押到科举考试的赌博上,在封建统治阶级划定的死胡同里不顾一切地奔走。然而在这些人中间,有些是爬上去了,光宗耀祖,成为人上人,但对于绝大多数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几经奋斗,牺牲了大量的人生的美好时光,换来的却只是满头白发,两袖清风,低下的地位,生活的贫寒。孔乙己就属于后一种知识分子。小说描写的是这类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和心理状态。鲁迅先生以这种描写,宣布按封建科举模式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变动中必然没落的命运,勾画了科举时代没落的知识分子腐朽、空虚迂执的灵魂,孔乙己是科举试场中人物梦幻破灭的传神写照。

在封建社会里,真正能爬上统治阶级地位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孔乙己和更多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什么高官厚禄,朱服紫袍,对于他们都只不过是井中月水中花,梦里的幻想而己,他始终未能如愿,未能挤进真正长衫顾客的行列。而封建制度却仍然带给它的衷心拥护者和虔诚信奉者的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累累伤痕。可见,孔乙己的残和死,也完全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欺骗和迫害造成的。

猜你喜欢

短衣封建思想科举制度
谈孔乙己的不争
返乡小伙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浅论祥林嫂的悲剧
卖给黄金的殖民地女人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宿 醉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