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味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绽放光芒
2020-04-01徐辉
徐辉
【摘 要】 趣味化教学法是新形势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作为奋斗于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愉悦氛围,鼓励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学有所获,感有所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环节的转化,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本文抛砖引玉,期待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 以趣导入;因材施教;课程游戏;创新意识;初中数学
数学是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但由于其抽象的外在表现形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难怪不少中学生传颂着一句顺口溜:“一怕写作文,二怕背英文,三怕读数文,”此处的“数文”就是指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习题。因此,我们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大胆践行“趣味化教学法,”帮助学生树立必胜信念,为解决实际较高难度的问题铺平道路。
一、以趣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丰富多彩的新课导入模式吹响了师生互动的前奏曲,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采取以趣导入新课的模式,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譬如:笔者在“七巧板”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课前准备好“七巧板”,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就拿出“七巧板”现场演示拼合成各种有趣的图案,顿时,教室里的教学气氛可谓“生机勃勃,”不少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思考着,学习兴趣倍增。然后,我提出疑问:“借助‘七巧板拼成的图案主要由哪些基本的图形构成?”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学习小组立即进入思考和讨论,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要领。类似趣味化导入新课,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氛围,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坚持因材施教,突显主体地位
“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有效门径,这完全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采取“因材施教”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渠道,尤其为一些“学困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例如:笔者在执教“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时,首先立足于学生如下实际情况:(1)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题意,找到具体的解题思路;(2)以构建相应的等量关系为前提,迅速、正确地列出方程组;(3)循循善诱地指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组办法。其次,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从一题多解研讨问题:除了从不同的等量关系考虑问题外,还要从加减法与代入法选择操作快捷的途径入手,通过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完成解题任务;同时,在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时,应为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适量布置一题多解的题型,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渗透课程游戏,营造愉悦氛围
课程游戏化虽然属于幼儿园师生“新纲要”的具体措施,效果比较理想,但也可以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渗透相应的小游戏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譬如:笔者执教“数的绝对值”一课时,先安排学生用自己的学号替代x的值,最终求出这个式子的值;同时,把所得到的值由同桌的学号来表示。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我提问学生:“我会向哪一位学生打招呼呢?”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道:“老师一定会向24号同学打招呼。”我反问道:“为什么如此回答啊?”這个学生严肃地大声回答:“因为24-24=0,而0的绝对值还是0,所以其学号是虚拟和不存在的呀!”其他学生也应声附和,八分钟后,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几乎直接参与了游戏活动,当时的活动场面非常活跃。为了给这个游戏活动增添趣味性和广泛性,我在原有题目前加了一个“-”(负)号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趣味化“小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本上达到了高潮。类似的课程游戏化活动,虽然比较简单,但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适度渗透小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竞争的学习过程中放松自己,完善自己,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这再次印证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句精辟的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光明与欢乐教育环境的主渠道。”
四、注重探究点拨,培养创新意识
趣味化数学教学法的实施符合全体学生的求知需求,既调动了优秀生向更高的层次冲刺,又弥补了“学困生”的心理欠缺,也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获取新知识的阶梯。一旦学生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有所进步,就要予以适度的表扬,即使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一些失误也不能大声呵斥或者挖苦,以免出现扩大“学困生”队伍的不良现象。
例如:笔者在执教“平行线的性质”一节时,为了顺应创设质疑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并适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习题中a∥b,因此,∠1=∠2,又∠1=∠3,所以∠2=∠3。由于a∥b,∠1=∠2,∠1+∠4=180°,因此,∠2+∠4=180°。接着,布置学生进行如此口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且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为了拓宽知识视野,笔者设计了“讨论解答”与“抢答”两个部分,让全体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契机,教学效果显著;同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千万不要鄙视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既要对他们对知识的质疑表示肯定,又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求知中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发散。
趣味化教学法是新形势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愿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愉悦氛围,鼓励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翅膀学有所获,感有所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实现“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个环节的转化,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