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优劣性对比分析
2020-03-23李文秀
李文秀
原阳佑安医院骨科,河南 原阳 453500
大部分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是患儿在走路跌倒时,身体发生扭转倒地,间接暴力传导造成其股骨颈发生骨折,是一种不常见的儿科骨折疾病[1]。由于患儿的骨骼较小,关节囊未发育成熟,其股骨头容易发生旋转,闭合手法复位很难复位成功,而且会造成其骨折处发生二次损伤。研究显示,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2]。因此,临床上常采用空心螺钉与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但目前医学上对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性仍没有明确的观点[3]。基于此,原阳佑安医院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及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进行治疗,探索其对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原阳佑安医院2016年4月—2019年4月114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8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10.41±2.11)岁;骨折时间12~34 h,平均骨折时间(15.35±2.16)h。对照组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10.38±2.09)岁;骨折时间11~35 h,平均骨折时间(15.29±2.34)h。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骨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4];(2)凝血功能正常;(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具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2)病理性骨折;(3)具有严重精神障碍影响效果观察;(4)先天性畸形;(5)药物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患儿下肢皮肤1.0~2.5 kg重量牵引,术前检查,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准备妥当尽快安排手术。嘱患儿患侧向上的呈30°~45°的侧卧位,采用全麻。从患儿的股骨大转子部位向股骨处做与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型号一样长度的纵行切口,暴露患儿的股骨颈基底部的骨折部位,并对其进行复位。术后对患肢进行制动,1个月后经影像学结果显示,骨折线不清晰时取消患肢的制动并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待其基本愈合后指导患儿进行负重锻炼,半年后取出患儿体内的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观察组患儿采用空心螺钉治疗:对患儿下肢皮肤1.0~2.5 kg重量牵引,术前检查,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准备妥当尽快安排手术。将患儿放在牵引床上,并对其进行静脉麻醉,患儿体位同对照组。取改良Watson-Jones入路,在患儿的髋关节前端处做横切口,暴露其骨折处,并对其进行复位的同时向其股骨处置入相应数量的空心螺钉。
1.4 评价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直径、术中伤及骨骺的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包括;(2)术后并发症,包括愈合延迟、髋内翻、肢体不等长、骨骺早闭内固定失效、骨不愈及股骨头坏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手术后,观察组患儿的切口直径、术中伤及骨骺的次数、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表1 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对照组(n=57)观察组(n=57)t P 9.63±1.47 6.73±1.11 11.886 0.000 1.38±0.84 1.03±0.59 2.574 0.011 120.31±17.46 88.49±15.21 10.375 0.000 85.43±18.29 53.61±16.84 9.663 0.000 13.42±1.74 9.99±1.79 10.374 0.000
手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股骨头、颈与髋臼共同构成髋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重要连接装置及承重结构,故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发生若无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将会造成较高的致残率[5]。而闭合复位方法,容易导致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骨头不愈合或愈合延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其预后效果,威胁患儿生命健康[6]。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是当前医学亟需解决的课题。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24 h内恢复股骨头血供不足等优势,对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例(%)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常按损伤程度分为:(1)I型为不完全骨折;(2)Ⅱ型为完全骨折但无移位;(3)Ⅲ型为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4)Ⅳ型为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其中,I型、Ⅱ型由于骨折断端无移位或移位程度较轻,骨折损伤程度较小,属于稳定型骨折;Ⅲ型、Ⅳ型由于骨折断端移位较多,骨折损伤较大,属于不稳定骨折。本次研究中,患儿均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直径、术中伤及骨骺的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有效减少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由于其接骨板型号较大,需要对患儿做较长的切口,且要剥离较多的软组织,从而造成其软组织发生较大的损坏,导致其患肢长时间无法愈合,甚至出现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对患儿患肢进行切开复位后置入相应数量的空心螺钉,并进行较长时间的制动,使其骨折部位严密的接触,从而促进其快速愈合[7]。同时,空心螺钉能够在患儿的骨折处形成三角形的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8]。此外,空心螺钉内固定与患儿的患肢连接紧密,能够整体的控制患儿的骨折处,让其在不需要负重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功能锻炼。同时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儿的切口长度,减少其出血量。
综上所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儿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可减少患儿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