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所用中药性、味、归经的规律分析*

2020-03-23周春敏徐芳芳闫汉语谭永翠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符合标准痛风性风湿性关节炎

周春敏,徐芳芳,闫汉语,谭永翠,高 远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穴位用药可使药物刺激皮肤穴位而作用全身经络脏腑。《灵枢·经脉》曰:“凡刺之理, 经脉为始,营其所行。”明确指出经脉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穴位贴敷从中医角度而言是通过刺激皮肤穴位、疏通经络、腠理开泄、调和气血结合药物功效,对机体进行整体性、良性调整的前提下,使药物作用呈几何式放大[2]。其作用于相关穴位,通过透皮吸收避开了胃肠道,也就避开了首关效应,传导起效快,可更加有效治疗疾病。

本文通过统计穴位给药用药及其性、味和归经,寻找穴位给药的用药规律,为揭示穴位给药“独特”给药方式的科学内涵提供统计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为资料来源,搜索刷选出符合要求的穴位贴敷治疗文献153篇。

1.2 文献检索

通过关键词“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穴位用药”、“穴位敷贴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科、“中医特色疗法”等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药物统计。

1.3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文献必须是以穴位贴敷法治疗;(2)必须是以人为对象的研究或者是临床观察;(3)文献作者、组方药物、研究方法、步骤必须完整记录;(4)方案科学,调理清晰。 排除标准:(1)所有以医生经验、动物实验、综述类总结、理论类探讨、试验性探讨的文献;(2)没有明确的处方的文献;(3)处方中药物叙述不完整的文献;(4)研究步骤不完整以及用法用量不明确的文献;(5)研究方法不科学疗效评价不标准的文献。

1.4 数据统计及规范

1.4.1 统计方法:查询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相关符合标准的文献,记录其准确的处方中的用药,并分别统计其药物出现次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查询并统计药物的性味。

1.4.2 数据的处理及资料提取:将筛选后的符合文献标准的药物及查询的药物性味分类后,录入Excel 2010电子表格进行保存并且进行统计分析。

1.4.3 数据的规范化: 采纳的文献包括作者、文献名称、文献出处;录入的药物名称不同时统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进行规范;药物性味的查询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为标准。

2 结果

2.1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用药

2.1.1 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药物频次归纳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药物,按其出现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计算百分比,按照频次的多少以递减的顺序呈现,见表1。

表1 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药物出现频次情况(>5%的药物) 次(%)

2.1.2 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分析: 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等,按其出现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计算百分比,按照频次的多少以递减的顺序呈现,见表2、表3。

表2 药物所属性、味情况次 次(%)

表3 药物所属归经情况 次(%)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炎症细胞引起的多发病。局部经穴的有效刺激,能沿着相应的经络传导激发全身经气[3-4]。通过对近现代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查询及整理,最终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共纳入文献40篇,统计的主要药物18味。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统计的药物中占比最大两味药是白芥子和细辛。白芥子含有白芥子甙,该物质通过芥子酶可水解为芥子碱,具有挥发性、走窜性[5],更易透过皮肤,经穴位经络以治疗哮喘。药性以温、辛为主,辛能散能行,温可促进药物发散走窜,使药性成分迅速通达病位。所用药物主要涉及9条经脉,以肺经为主,中医认为,哮喘多由外邪侵袭、痰浊阻肺引起,所以药物大多归肺经,以通达病位。

2.2 穴位贴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

2.2.1 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频次归纳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进行统计,见表4。

表4 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药物频次情况(>5%的药物) 次(%)

2.2.2 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见表5、表6。

痛风性关节炎是常见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穴位贴敷是通过外用药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部位以及相应穴位,经皮肤吸收达到疗效[6]。通过对近现代及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查询及整理发现,最终穴位贴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共纳入文献49篇,统计处方51个、主要药物12味。

表5 药物所属性、味分析 次(%)

表6 药物所属归经情况分析(>10%) 次(%)

所用药物中最多的是大黄、黄柏;药物味偏辛味和苦味。其中苦可清泻,辛可发散行气活血;药性多大热、大寒,其占比不相上下,温热药性可促进药物扩散、血液经脉流通,寒性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局部,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红肿热痛。用药以入肝、脾、肺经为主,可通利调达,从而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2.3 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

2.3.1 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频次归纳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进行统计,见表7。

表7 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出现频次情况(>5%的药物) 次(%)

2.3.2 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按其出现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计算百分比,按照频次的多少以递减的顺序呈现,见表8、表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邪气痹阻经脉为其病机根本[7-8]。穴位贴敷法治疗可通络除痹,去除邪气。通过对近现代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查询及整理发现,最终穴位贴敷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共纳入文献24篇,统计处方25个,主要药物13味。

所用最多的为川乌、细辛。以辛温为主,辛味可发散通痹,温性促进药物渗透,驱除邪气。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多累及筋、骨、肌肉、关节,故而所用药物多涉及肝、肾、脾等。

表8 药物所属性、味分析 次(%)

表9 药物所属归经出现频次(>10%) 次(%)

2.4 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用药

2.4.1 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的药物频次归纳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的药物,按其出现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计算百分比,按照频次的多少以递减的顺序呈现,见表10。

表10 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药物频次情况(>5%的药物) 次(%)

2.4.2 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分析:将近现代文献中符合标准的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妇科和儿科的药物所属性、味、归经,按其出现频次进行归纳统计并计算百分比,按照频次的多少以递减的顺序呈现,见表11、表12。

表11 药物所属性、味情况 次(%)

表12 药物所属归经出现频次情况(>10%)

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易与血相博而导致妇科疾病,通过穴位贴敷,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9]。儿科穴位贴敷,药力透皮吸入,可充盈阳气,全面提高患儿自身免疫能力。通过对分科和儿科近现代临床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纳入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科疾病文献40篇,药物98味。

所统计的98味药物中,延胡索所占比率最大。药物以辛温为主,此类药物长于走脏腑而温散在里之寒邪,对妇科和儿科寒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穴位贴敷治疗妇科疾病所涉及的8个经脉中,肝经占比最大,而肝主疏泄,主藏血,通过相应的穴位治疗而调节气血。

3 结论

本文统计发现,穴位贴敷用药以引经发泡药居多,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等,这类药物能够产生穴位刺激作用,破坏皮肤角质层,同时能够促进皮肤吸收,且有一定渗透作用.。临床应用的穴位贴敷药物最多的是辛温中药,其次为苦寒中药。中医认为,辛温药物可促进药效成分走窜,到达各脏腑经络。从归经角度看,穴位给药多归肝经和肺经,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持津血运行;肺主一身正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过促进穴位刺激、作用这两条经络,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穴位贴敷法通过药物和穴位共同作用,防病治病,驱邪扶正,减少了内服和注射给药的副作用,特别适合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和不能口服用药患者。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穴位给药所用中药十分集中,从药性角度分析具有很强规律性。但是,这种用药的规律性与“经穴”给药的独特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特别是目前穴位给药本身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晰的情况下,给穴位给药临床组方配药带来了困难。下一步需要从穴位给药作用机制入手进行研究,揭开中药穴位给药途径、用药规律的谜团,才能使穴位贴敷给药更好服务患者,更广泛的应用于中医临床。

猜你喜欢

符合标准痛风性风湿性关节炎
河北: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农资产品不得出厂和销售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贵州今年要建成800座绿色矿山 2025年不符合标准矿山全部退出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左振素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思路与特点
寻找最佳彩蛋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