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不同镇痛药物对结肠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2020-03-23尚美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羟考酮阿片类结肠癌

尚美娟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结肠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多种生理机制影响常低于健康人群,而手术、麻醉等干预则进一步抑制患者免疫功能,加重应激反应。研究显示,手术、麻醉及疼痛刺激可促进结肠肿瘤患者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抑制T淋巴细胞反应,提高自身肿瘤细胞生存率,促进癌转移,影响患者生存周期[1]。目前,结肠癌患者术后常采用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实施自控静脉镇痛(PCIA),而羟考酮作为一种新型强阿片类镇痛药物同时兼具μ和κ受体双重激动功效,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对结肠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尚少见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8年7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患者157例,纳入标准:体质指数18.5~25.0 kg/m2;年龄不超过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排除标准: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近期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药物服用者;心、肺等严重基础疾病者;代谢性疾病者;术中严重出血者(>1 000 mL);精神异常或不能正常沟通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后共120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择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5±4.3)岁,平均体质指数(22.3±2.3)kg/m2,平均手术时间(242.5±12.2) min;B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9.2±5.4)岁,平均体质指数(22.7±2.0) kg/m2,平均手术时间(242.1±10.4) min;B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2.5)岁,体质指数(22.0±1.7) kg/m2,平均手术时间(251.2±15.7) min。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表示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文件。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送入手术室后持续监测(德国inomed-C2多功能监测仪)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并经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三组患者均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0.05~0.1 mg/kg咪达唑仑+0.3 mg/kg依托咪酯+0.4 μg/kg舒芬太尼+0.6 mg/kg罗库溴铵,设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 mmHg之间,VT 6~8 mL/kg,呼吸次数15次/min。术中麻醉维持:恒速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NT指数D2-E1,术中维持体温在36~37℃之间。术后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羟考酮2 mg/kg+3 mg托烷司琼,B组:舒芬太尼0.002 mg/kg+3 mg托烷司琼,C组芬太尼0.02 mg/kg+3 mg托烷司琼,三组均200 mL生理盐水稀释,注射速率2 mL/h,单次剂量2 mL,泵注时间24 h,术后维持VAS疼痛评分≤3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即时(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时采集患者静脉血,送检验科后通过Epics XL Ⅱ流式细胞仪分析术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术后T1、T2、T3,A 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高于其余两组,术后T1,C组 CD8+T细胞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2、T3、T4,A组患者NK细胞水平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时点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

3 讨论

目前,围术期镇痛对肿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是重要的临床课题,合理应用镇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同时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肿瘤转移率和复发率。常用阿片类镇痛药包括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其作为一种吗啡类分子同结构体可以有效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毒性,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2]。而在其他研究中则发现其对自然杀伤细胞及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如邢玉英等[3]发现舒芬太尼对人脐血树突状细胞具有抑制效果。羟考酮是一种具有双受体激动效果的半合成蒂巴因衍生物,其强镇痛效果一般应用于中重度疼痛治疗。研究显示,羟考酮能显著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6生成、释放。虽然部分研究揭示了镇痛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但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佳也影响体内免疫功能。因此,临床上需要合理选择镇痛药物干预肿瘤患者。T细胞主要包括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NK细胞是体内主要的抗肿瘤细胞,T细胞和NK细胞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因此,选取T细胞和NK细胞观察不同镇痛药物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4]。研究结果显示,芬太尼、舒芬太尼和氢考酮可以不同程度抑制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1,3]。3组患者术后24 h后免疫功能均得到恢复,而羟考酮在PCIA镇痛时间内对CD8+的抑制作用最小,提示相较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氢考酮可能更适合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镇痛。

猜你喜欢

羟考酮阿片类结肠癌
针灸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Meta分析
羟考酮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2021年欧洲《阿片类药物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的临床实践建议》解读
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盐酸羟考酮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平衡癌症病人中阿片类药物镇痛与非医学目的使用的风险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盐酸羟考酮负调控LncRNA LINC01857抑制宫颈癌细胞Siha增殖、迁移及侵袭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