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2020-03-23刘亮亮陈素娥王知平赵东家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药学设置专业

刘亮亮,陈素娥,王知平,赵东家,李 夏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1]。

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学院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包括专业带头人)、一线教师、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再次研读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要求,查阅相关院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研究文献,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几轮征求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修订指导思想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培育和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等方面着力,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对毕业生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依据《指导意见》《专业教学标准》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我院自身办学实际,在进行广泛调研、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论证,科学制定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除《专业教学标准》中有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还要培养适应山西省医药企业发展需要,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药师、医药商品购销员、制药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药剂师、药品生产、质量检验、静脉药物配置与医药商品购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规格包括了素质、知识、能力三个要素。将“素质”要素放在三个要素之首,体现职业教育改革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高素质人才。

2 课程设置与要求

2.1 主要思路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及特色课程三类,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明确对公共基础课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要求、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学时数一般为2 80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等[2];

2020年学院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工作室、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室、德育研究实践工作室、体育研究实践工作室、智育研究实践工作室、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工作室和美育研究实践工作室,以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职业教育思想,推进学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依托学院这七个工作室工作任务,在学院开设关于绿色环保、社会责任、技能竞赛、志愿者服务等项目的活动课程,活动课程虽不计算学时,但计算学分。

紧扣培养目标与规格、对接岗位需求与典型工作任务、强化专业建设,淡化学科界限,努力创新适应山西医药市场需求、结合药学专业教学实际的特色课程体系。

2.2 课程设置的流程与框架

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特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活动课程五大部分。设置流程为:

先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小组根据上述思路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结构→专业带头人向专业指导委员会汇报→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提出指导意见→专业小组根据指导意见进一步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反复推敲修改,二次汇报→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即确立课程体系,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确定课程标准;否则继续修改→再次汇报直至专业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

3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要规范各类课程设置的联系与要求,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既要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的进度,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实训室和实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专业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的相关信息一般有:课程类别、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考核方式、按学年及学期分配的教学进程等[3]。见表1。

表1 教学进程安排表

4 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包括师资队伍保障、教学设施保障、教学资源保障和质量保障等四大保障措施与机制。

师资队伍保障除了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专业队伍结构及生师比、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专业带头人影响力、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经历和兼职教师教学指导能力等基本要求;重点打造适应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特点,推动大师领航,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造诣深厚,学科背景交叉、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逐步探索、完善跨专业跨学科实践[4]。

教学设施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具备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和信息化教学、实习实训所需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重点打造数智慧实训室,购置GMP、GSP等相关软件,不仅能满足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而且为理实一体教学、情景教学、与学生实时互动等,及时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保障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配备图书文献和数字教学资源等要求,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重点打造引入典型生产案例的模块化、活页式教材、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等[5]。

质量保障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教学管理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等。

5 毕业要求

学院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结合省行业企业需求、学院及药学专业自身特点制定毕业要求,要求取得毕业证并获得一种执业资格(或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证书。对完成必修课程、选修课课程学分、总学分、跟岗/顶岗实习周数及成绩,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时所应具有的素质、知识、能力达成度检验等做了详细要求,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6 研究创新与特色

学院药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山西省职业教育药学重点专业、药学骨干专业及药学高水平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形成药学专业的创新与特色奠定了基础。

6.1 创新培养模式

改变了过去2+1的培养模式,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确定为1.5+0.5+1模式。即一、二、三学期在本校学习由本院教师授课,主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学期到企业学习,直接由企业专家授课或本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授课。主要涉及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软件系统课程,充分发挥企业专业与实践的优势,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有利于产教融合,培养实用型药学人才。最后一年进行跟岗与顶岗实习。

6.2 开发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6.2.1 课程设置紧扣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课程体系;强调理实一体化设计,以项目带动,模块化设计。模块化教学将真实的项目与任务融入教学内容与过程,根据任务需要将相关素质、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行重新构建,形成项目与任务导向的学习[3]。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在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上,细化课程内容模块,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中设置了五育(德智体美劳)实践模块课,以课程为依托,通过实践活动、案例进行德、智、体、美、劳融合教育,打造有灵魂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见表2。

表2 公共基础课融入五育实践模块

6.2.2 设置课程对接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倒推式工作路径 通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本专业的主要工作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开设课程,结合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采取倒推式工作思路,设置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拓展课及课程标准。实现课程设置与生产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a)人才需求调研→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确定学习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药学专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药品生产、药品储运、药品购销、药店经营、药品咨询与服务、药品检验等。进一步分析这些工作领域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确定开设课程,如:药品生产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关课程见表3。

表3 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设置对照表

b)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分项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课程是关键。“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方案重要的配套性教学文件[3]。为保证人才培养的素质、知识、能力要求能更好地对接岗位需求,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参考药学专业教学标准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需求, 确定核心课程及课程内容,如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将《临床药物治疗学》确定为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标准确定下来后,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核心能力,整体把握知识结构脉络体系,采取倒推式工作思路,设置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拓展课课程,确定相关内容,如:药品购销、药店经营等工作领域都需要医药市场营销类知识,故增设《医药市场营销与综合技能训练》专业拓展课程。

6.2.3 结合学院中医药专业优势,打造优势特色课程

单位的前身是1953年开办的中医学校,曾经开设过六届中医学本科专业,中医药专业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师资条件得天独厚。结合产业、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新服务方式等需要,打造优势特色课程。

对接岗位工作过程,如药品购销领域所需要的中医药知识综合起来,打造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从顾客角度出发,诸如顾客需要从营销人员那里了解不同厂家、不同剂型、不同颜色、性味、归经、药引子等带来的功效、作用及适应群体;中药靶向药物的制备方法、药效与安全等,打造由中医中药教师讲授的《中药应用务实》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在营销过程中,如何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帮助顾客选择药品。

对接企业运行营销管理系统知识与技能,熟悉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业务流程管理系统(BPM),打造由企业管理专家、企业信息化建设专家讲授的《企业生态系统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在课程内容与名称上都进行了创新,拓展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在职业发展模块中设置《课程集群》子模块,新生入学与二年级离校进入实习岗位之前由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带头人给学生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课程及课程与岗位的联系,毕业要求等逐条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完成设计后具体实施方案过程中,尚需要不间断开展教学过程指导、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方案实施落地,取得研究实效。

猜你喜欢

药学设置专业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专业降噪很简单!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