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深度

2020-03-22陈莺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大钊笔者生活

陈莺

(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莆田 351133)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近些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想方设法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整评价方式,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经常互动不起来,学生学习还是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举手发言的寥寥无几,回答的就那么几个。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却依然“我心飞翔”,没有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让课堂更精彩,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到底要采取哪些互动方式呢?

一、创设情境,准备互动

课堂上,学生不能积极地互动起来,可能是文本的知识跟学生的生活距离较大,也可能内容枯燥乏味了。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优势,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化,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利用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具体走进课堂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课前收集了有关地球知识的资料。[1]学生所了解的仅仅是文字方面的知识,纸上谈兵作用不大的。地球有多美丽,有多壮观,学生们能深入体会吗?于是,笔者播放了一段宇航员遨游太空拍摄的地球视频,一个水蓝色晶莹的球体缓缓地出现在学生眼前,还在不停地转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地球的美丽壮观已经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朗读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出地球的美。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了,课堂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走进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现在的学生们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之中,离李大钊所处的社会动荡的年代较远,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有一些困难的。教师不急着让大家学习课文,而是跟学生聊生活:冬天容易产生静电,手经常会被静电击中……这时有学生立刻接过话茬:“嗯!麻麻的,很不舒服。”教师又问道:“有谁不小心,指甲被异物扎过?”“上次我妹妹被扎过,疼得哇哇直哭。”发言的这位同学眼神中还充满着担忧。教师继续引导着:“这些我们是不小心碰到的,可革命者李大钊是被逼的……”学生们眼睛都瞪圆起来了。“平常的静电都会让我们难受,可李大钊却要受坐电椅之苦;指甲流血就会让我们哇哇大哭,可李大钊却要受拔指甲之痛。即使敌人再残暴,也动摇不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就这样一个李大钊,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看看从课文中,你对他能了解到哪些?”

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连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也赶紧抓起书本往里钻。这样,就为课堂的互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适时点拨,促进互动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促进互动的最常见方式,它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太简单了,没意义;难度太大,气氛会沉闷。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重在揣摩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当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

在学习《少年闰土》中描写闰土的外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下他的特点,可学生不知道从哪儿说起,场面十分尴尬。笔者灵机一动,何不把关键词去掉,看看是否能唤起学生的思维。笔者便顺势引导学生把“圆脸”的“圆”和“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去掉。这样一对比,学生们便恍然大悟,知道闰土是年少而天真活泼的。“紫色的圆脸能否换成苍白的圆脸?”“不行!那样,闰土就不健康了。”适时地点拨,缓解了尴尬的场面,促进了课堂的互动,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收获。

三、创造机会,诱发互动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巧很关键。课堂能不能互动起来,还要看教师会不会抓住时机,更要看他能不能创造互动的机会了。

(一)增强意识,提高效率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课听得太久,他们会很厌烦的,即使知道了,他们也不愿意开口的。这时来点比赛,通过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进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认识李大钊人物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文中找出表现李大钊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的句子。“看谁找得既快又准?计时开始。”一声令下,学生们紧张地寻找着相关的句子。交流时,前一位学生还没汇报完,后一个学生就想急着补充。宣布结果时,获胜者满脸笑容,流露出满满的成就感。

(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语文的工具性要求我们学习是为了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3]如果教师教学时,只停留在文本上,学生就不大感兴趣,没有兴趣,那课堂上该怎么互动呀?现实生活是我们的源泉,一旦联系起生活,学生便会滔滔不绝。在学习《桃花心木》时,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可能存在哪些不确定的因素,才能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学生不难想到生活中难以预料的坎坷、曲折、磨难等,他们就愿意开口,还能举出具体的事例。

四、留给时空,深层互动

要让课堂更精彩,互动更深层,教师就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的互动才更有效。[3]

(一)动静结合

课堂互动不一定就得有动的画面,有时需要让学生静下来思考一番,动静结合。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提到“我何曾留着想游丝样的痕迹呢?”此时,不要急于求成,只追求答案。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一番,学生才能明白作者觉得自己没有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课堂的互动才更有效。

(二)寻找动力

班级里不乏思维薄弱的学生,他们也想认真学习,课堂上积极发言,可脑瓜就是转不开,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他们最需要有人帮忙指点迷津。其实身边的同学就是他们学习的资源、课堂互动的动力。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让学生们找出《夜莺的歌声》中描写夜莺的句子时,笔者虽然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可多数只找到动作、神态描写,这时,笔者便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下。在小组的探究下,他们发现原来文中还有那么多处的语言描写。接下来他们很愿意在班级交流一番,促进了课堂的互动。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互动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勤于探索,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让语文课堂更充实有效。

猜你喜欢

李大钊笔者生活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李大钊
老师,别走……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