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2020-03-18李会明俞聪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工作机制资助育人高校

李会明 俞聪

摘  要:结合深层生态学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重资助轻育人,资助与育人脱节;忽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育人缺位问题进行生态学分析,对资助育人实践价值的整体性和平等性进行阐述,提出高校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教育行为、一种文化行为、一种有法律保障的公益行为存在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深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80-0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ep ecology,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ity finance assistance work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se problems included overemphasis the importance of finance assistance rather than educating function of the finance assistance for students, ignoring the educating effect of the finance assistance on the students, divorcing finance assistance from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study expounded the integrity and equality of the practice value of educating func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e assist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playing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university finance assistance work as an educational behavior, a kind of cultural behavior and a kind of public welfare behavior with legal guarantee.

Keywords: university; finance assistance for educating; work mechanism; deep ecology

深層生态学理论的思想基础是整体观和生态中心主义,深层是指对所关注问题的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进行追问的深度[1];深层生态学将自我实现和生态中心主义平等问题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既是一种理论形态的创新,也是一种批评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

资助育人是高校新时代资助工作的新使命。2016年7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上对资助育人作出重要指示:做好资助育人要把握“一个目标”、抓住“一个核心”、强化“两项能力”、加强“三项教育”。即,资助育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资助育人目标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也是资助育人的核心内容;资助育人要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资助育人要抓好励志教育,抓好诚信教育,抓好社会责任感教育[3]。对高校而言,资助育人工作是实践育人教育理念在高校资助体系中的重要体现,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国家对高校党委的政治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检验[4],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体现。高校资助育人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其现实表现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与高校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如何?运用深层生态学理论剖析上述问题,揭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价值,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深层生态学与育人相关领域研究,为高校新时期资助育人工作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高校资助育人作存在的问题及生态学解释

不可否认,很多高校都在政策指导下认真研究和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做了很多有益尝试,这对资助育人发展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因素。但是,作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问题甚至扭曲了资助育人的生态意义,违背了生态理念,突出表现为:1. 重资助轻育人,资助与育人脱节;2. 忽视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育人缺位[5-8]。初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很多高校缺乏资助育人长远发展规划,依然将“资助零失误,学生零投诉,资助对象零违纪”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业绩来标榜,导致资助育人工作不实;二是很多高校缺乏完善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资助育人职能部门将具体工作下放学院后只管资助不管育人,导致资助育人工作弱化、虚化。

从生态学本质来说,当前出现的资助育人问题已经违背了深层生态学和谐、良性和长远发展的要求。首先,从自我实现角度看,出现问题的高校并没有搞清楚资助工作的特质,没有搞清楚资助与育人的共生共长关系,不会运用资助手段来丰富育人工作和提高育人质量,资助育人无法在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文明环境,培养合格人才中体现应有价值。其次,从生态中心主义平等角度看。高校资助育人的发展过程,属于人类建立一种与自然长期的、动态的、整体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过程,出现问题的高校没有把牢教育生态这一中心,没有考虑资助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中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主观剥离了资助育人功效,使得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远远低于其他育人手段。众所周知,资助是育人的基础,育人是资助的目的。高校资助育人一旦失去育人灵魂,存在的只是“解决生活困难学生的经济补助,避免学生辍学”,产生的严重后果可能是:滋生受助学生的“等靠要”思想,资助制度扰乱高校教育制度,甚至会打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教育公平理念。

二、深层生态学对资助育人的实践价值

(一)整体性:资助育人发展的生态理念

整体性是整体观的事务具体化。资助与育人是一个整体,由资助子系统和育人子系统构成的资助育人系统,与其他育人系统一起构成的高校育人生态整体。同为关注“人”的问题,资助育人与其他育人体系之间彼此促进,相互提高。就资助育人子系统而言,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就是要考虑各育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要处理好不同时期资助育人之间的深层生态学关系,如:处理好受助学生与育人环境、受助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深层生态学关系;处理好受助学生之间、受助学生与非受助学生之间的深层生态学关系等。就高校育人生态整体而言,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相依而在”,高校为育人工作提供场所和条件,各子系统丰富了高校育人工作,为高校提供多种育人思路与模式,于此,高校应以整体性的观点看待资助育人与高校育人的发展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因为整体性具有方法的整体性、逻辑的整体性和内在整体性与外在整体性的统一[9]。

(二)平等性:资助育人发展的生态准则

平等性是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准则之一,这种平等原则是认知深度和主动扩大范围的过程,基础是生命平等观[10]。就资助育人子系统而言,秉持资助与育人平等是实现有效资助的前提,资助精准与育人有痕是同进退的工作,只有确保受助者得到有效教育,才能将资助育人工作实效辐射到全校学生,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培育出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就育人生态系统而言,平等体现在不同的育人子系统职责不同但其育人功能相同,各子系统之间只有和谐相处,生态平衡才能保持;各子系统融合发展,才能产生高校育人“整体效应”;如果资助育人主管部门一味贪大求多,好大喜功,无疑会具备更多的政治色彩,无疑会造成其它育人体系的反感和功能弱化。所以,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只有遵守教育平等的生态准则,才能实现其自身健康发展。育人机制的平等性并不意味着平庸,也不意味着没有竞争,而是选择一种各育人系统都能平等发展的中间道路,它既不违反生态准则,又能够促进其竞争发展,这是一种育人智慧和生态智慧的平等体现[11]。

三、深层生态学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发展方向

(一)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存在

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角度分析,资助育人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实践活动,它承载着政府和高校的特殊意志、理想或价值目标,具备实践育人的价值、目的、方式、手段、方法和途径,具有独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满足于工具理性追求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资助育人关注自身的教育价值诉求,具备对育人工作性质的价值判断,满足于价值理性追求的主旨[12]。作为一项为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帮助受助对象全方面发展的育人工作,资助育人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思想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符合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高校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教育行为存在能有效促进高校育人体系的完整性。于此,高校要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在学生道德观教育、责任感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方面的作用,要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二)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存在

大学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资助育人作为高校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它具有时空的延展性,具有文化的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作用和功能,它存在于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中。以资助育人活动为载体形成的团队文化、感恩文化、责任文化、诚信文化、自信文化、励志文化、学习文化[13],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张力和文化整合力,它们构成资助育人文化,并与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文化、学术文化等一样为丰富和发展大学的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存在,其生命力贯穿于“三线合一”的工作之中,即必须严守经济资助不打折的“底线”,必须抓牢促进学生全面能力发展的“主线”,必须聚焦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高线”。将资助育人文化纳入大学文化体系加以建设迫在眉睫。

(三)资助育人作为一种有法律保障的公益行为存在

资助育人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多年来一直得到了政府、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根据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387.8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150.30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30.31亿元,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325.54亿元,高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资金278.55亿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助资助资金(简称社会资金)15.90亿元,分别占年度高校资助资金总额的46.10%,28.30%,24.22%,1.38%。

面对来自全社会给予的强大资助保障,为了确保资助育人的资金安全、资助方和受助学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认同、资助育人成果的传承与发展[14],高校应主动将法治思维贯穿于资助育人工作中,政府应尽快成立以法律责任为导向的资助育人科学管理部门,通过科学管理,完善资助育人法律、法规、制度,严格执纪监察。进一步提升社会对高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人才的信心。资助育人是一种资源,作为资源就应该合理利用,就应该追求效益最大化,资助育人作为有法律保障的公益行为存在就是要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育人效益最大化,切实维护政府的教育公平行为[15]。

四、结束语

资助育人始于资助、成于育人。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不是空洞的、泛泛的,它有内涵、极具针对性和挑战性。高校应深刻领会资助育人的丰富内涵和要求,以深层生态学的整体观看待育人工作,以平等眼光看待资助育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样才能看清高校资助育人作为教育行为、文化行为、有法律保障的公益行为存在,并加以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0-25.

[2]张海夫,段学品.深生态学: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新诠释[J].生态经济,2016(9):213.

[3]全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印发杜玉波副部长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EB/OL].http://www.csa.cee.edu.cn/tongzhigonggao/2016-08-08/2625.html.

[4]杨振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05):17-20.

[5]赵巧.直接面向学生个体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6):108-112.

[6]吕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8(02):60-63.

[7]徐美华,饶志雄.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49-50.

[8]陈乃车,曾剑,唐闻捷.提升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7,38(05):152-155+159.

[9]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0(06):7-11.

[10]李金云.深生态学:一种后结构时代的启蒙辩证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2-64.

[11]雷毅.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世界哲学,2010(4):20-29.

[12]马从兵.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合谈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效性[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44-47.

[13]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81-85.

[14]李林伟.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内涵和价值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45-46.

[15]柯心.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的法治思维与机制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7(06):108-111.

猜你喜欢

工作机制资助育人高校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