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一流学科的逻辑理路与发展实践

2020-03-18曹辉陆慧玲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流学科实践

曹辉 陆慧玲

摘  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学科水平影响着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正所谓“学科强,则大学强;学科弱,则大学弱”。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性就体现在其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质量学科。美国教育之所以吸引各国学子,就是因为通过百余年的学科发展,其学科发展逐渐成为全球一流的典范。学科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美国学科的一流化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通过研究表面,一流学科是有其学科严禁与发展的逻辑可循,一流学科的发展总是要沿着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国家政策,国家生产力等逻辑前进。

关键词:一流学科;发展逻辑;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001-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ctiv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discipline level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he so-called "strong discipline, strong university; weak subject, weak university ". The first-class nature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s reflected in their world-class disciplines of high quality. The reason why American education attracts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s that after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ts academic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global first-class model. Discipline development has its own development rules, and the first-class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discipline is not achieved overnight.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of research, first-class discipline has its own logic of discipline prohibi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 always follows the logic of na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status, national policies and national productivity.

Keywords: first-class discipline; development logic; practice

一所高校的聲誉主要受科研成果、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而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就是学科发展水平。高校学科的水平影响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才质量,大学的一流化与学科的一流化是密不可分的,不得不承认一所高校教育影响力能够从学科影响力上反映出来。学科建设水平是高校教育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前提条件是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学科。一所高校一流学科的形成一定是各种影响因素最优化的集成,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林立,层次多样、类型复杂,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多样性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一,美国在高等教育上的建树值得世界各国参考借鉴,其学科一流化的发展逻辑对各国一流学科的建成是有借鉴价值,对于学科的研究不应该只是从表面观察,学科的发展也是有历史轨迹可循,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之下,最终达到学科一流化的标准。

一、一流学科的标准解读

国内外都有一些权威机构,对于一流学科的定位有着自己的标准。国外选取的几所著名的权威评价机构他们对于一流学科的标准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评判: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引用、国际化程度、产业收入;美国《新闻周刊》——教师素质、研究成果;海外教师比、海外学生比、论文引用比、师生比;图书馆藏书量;西班牙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网络计量实验室——可见度、活跃度。

国内权威机构有: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声誉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教育质量、教师质量、科研成果、师均表现;浙江大学大学评价国际委员会——创新实力、创新活力、创新影响力。通过对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于一流学科的定位,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出现次数较多的一流学科的定位标准有教师、教学、科研,所以一流学科应该具备的要求应该是:

1. 强大的学科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一流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科人才,在此过程中学科教学者至关重要要。作为推动一流学科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应该是在学术上有着敏锐观察力,始终对于学科发展有着独到见解,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有着付诸实践的操作能力,这些教师应当是富有远见,具有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能够担负起带领研究团队不断进行学科创新,走向学科发展高峰的重任。

2. 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科科研成果。学科的存在就是要探究各种知识,丰富学科知识的内涵,在发展中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保持学科的动态性,增强学科的发展价值,一流学科是要能够产生出凝聚人类智慧的科研成果。作为一流学科,学科的科研成果应当是应时而生,但是要具有预见性。此外,学科科研成果不仅是以在著名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论文数量来彰显,学科科研成果是要具有实践性,它是真正价值应该是被大众认可,是可以被应用于实际生活,是可以造福社会与时俱进的产物。被国内外权威机构认可的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固然有着极高的指导地位,但是,学科的科研成果应该是面向当前国家的创新需要,或者是为了解决国家过去到现在长期存在的,各领域中富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样的极具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应该是一流学科为之努力的方向。

3. 优质的学科教学。所谓优质学科的教学,一方面是学科的课程安排、课时分配、教学方式具备合理性。一流学科的发展,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过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高校,都注重经济,金融学科的建设,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计算机科学的建设与发展,高校重视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许多高校在学科的发展上重视环境科学研究。而且就从我国最新增加的人工智能学科研究来看,一个学科的设立是有创造性的,在高校中进行这样站在社会前沿的学科研究,更加体现学科设立的动态性。另一方面一流学科所具备的优质性应该是教学产出的学生质量。学科研究是凝聚人类智慧的一项工程,一流学科的研究不仅需要一流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通过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国家培养有团体意识,有为国家建设的意识,有为国家服务的态度的一流的学术人才。

4. 一流的人才储备军。在“双一流”背景之下,高校必须依据自身特点,厘清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是学科一流化的核心,一流的学科应当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也就是具有全球视野、民族精神,有创新力、组织力,身心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一流的学科,不仅关注学科本身的发展,还要重点培养学科知识的继承者。通过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新变化的需求,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培养学科人才的教学模式,本科生阶段的人才培养、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交叉型人才的培养都可以体现出学科一流化水平。比如高校努力推进科研要素下移、大力发展研究型教育,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一些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挖掘具有研究潜力的学生。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最能体现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即便我们把科研、论文数量、创新力等作为衡量学科的一流化的标准,但究其本质,学科的一流化在于学科知识的教授者和继承者们的一流化。

二、美国一流学科的发展逻辑

(一)17-18世纪美国的学科发展——学科萌芽阶段

17世纪初刚刚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运动,基督教形成了众多的派别,有的相互水火难容,这一时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继续蓬勃发展,原始美洲的发现,既为人们提供取之不尽的物质资源,又让各宗教势力和政治势力扩展到了美洲。1636年创办的哈佛学院只招收男生,学科教学语言是拉丁文,学科设置上包括了宗教神学、天文学、拉丁文、算数学、历史学、希腊文、几何学等。

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教育并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发展体系,在学科教育上主要还是通过移植欧洲教育模式。18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进步,一些大学在学校中增设商业学、物理学、航海学等学科。18世纪末,州立大学的出现使得人或教会不再是控制学校发展的唯一力量,学校中学科发展的取向不仅是为了迎合教会的要求,而是转向为世俗王权服务。大学和中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新的学科内容,一种公立文法学校既教授古典学科,也教授自然科学。17-18世纪美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科发展体现出民主意识和实用性,人们对于学科的认识不再仅限于神学,改变了中世纪只重视神学的学科发展状态,各类学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19世纪美国的学科发展——学科迅速发展阶段

美国经济在19世纪获得了飞速发展,期间,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1751年,富兰克林创办文实中学,文实中学中开设各种适应经济、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学科,采用现代语教学,男女合校,为就业做准备等等。除了文实中学以外,公立中学中注重切合社会实际需要,重视英语、数学、自然科学与现代语学科的教学。

19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也有所创新,1862年的赠地运动,确立了美国高等教育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目的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科建设具有实用性,更好地被人们应用到生活,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赠地运动重点发展美国高校的农业与工艺学科及与之相关的应用科学,这让学科发展具有目的性方向性,有了一个明确地重点服务方向,奠定了美国农学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电力工程学科研究在美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此外,这一时期学科人才培养理念体现出创新性。贺拉斯·曼推动公立学校运动的开展,在体育学中设立人体生理学,在智育中设语文、生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实用学科。除了重视学科设置,贺拉斯·曼还要求保证学科建设人才的质量,他在师范教育中提出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哲学、卫生学等学科。1872年,新成立的霍普斯金大学重视学术性研究,在全国首设研究生院,研究型大学的创办使得美国高等学校类型进一步多样化。

19世纪美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向一流化发展的趋势,学科种类的丰富,注重学科人才的培养。在学科的发展上面有了重点发展的学科,能够根据当前社会需求进行学科创新研究型大学的创办,更是推动学科向着高端化发展,对于学科的研究更加精深。

(三) 20世纪至今美国的学科发展——学科争创一流阶段

1. 20世纪前期美国的学科教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物质基础。19世纪末,美国教育协会任命“十人委员会”研究美国当前教育问题,包括了中学课程问题与中学和大学的衔接问题。该委员会的成员提出了一份报告,对于学科规划的内容有:中学课程中的各門学科是处于平等地位,应该让学生们都有机会接受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在学科学习上,除了进行全面学习,还要重视几门学科的精深化学习。1899年,该委员会还提出要设立与六年制小学相衔接的六年制中学,给与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学科的权利。

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步教育思潮影响教育学科的发展。富有代表性的方案“八年研究”中,提出核心课程的思想。核心课程也称综合课程,它是把一些相关的学科进行合并,组成新的学科的一种设计。例如,英语和社会学科的合并,数学与普通学科合并等。

2. 二战后美国的学科教育

二战的落幕,给与世界一个相对和平的缓和期。统治者们不再热衷于领土扩张,开始重新建设本国经济、军事、科技等。这一时期联邦政府依然关注教育问题,他们对于基础学科的持久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学科的一流化发展。

即使是一个经济政治建设都相对领先的国家,在教育上也会存在许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暴露出种种问题让美国各界要求进行教育改革。1957年美国各界在受到苏联卫星上天这一消息的刺激后,他们认识到教育改革迫在眉睫。1958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就是这一时期下教育改革的产物,它在学科发展上作出要求:加强普通学校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学科教学;高校可以采取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比如主动更新教育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这一时期的学科发展主要是为了加强国防教育,政府对于相关学科的发展也给与资金支持,使得与国防教育相关的学科得到快速发展,为其后走向一流学科埋下种子。

20世纪70,80年代,针对中小学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问题美国教育界开展了“返回基础”的教育改革,强调学科教学过程中基础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中学阶段要重点学习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等学科。虽然“返回基础”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一种片面性改革,其改革要求也并不是完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该运动正视当代社会基础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问题,这可以看出美国在学科发展上能够根据问题作出及时调整。其他一些教育法案也持续强化了联邦政府对大学基础学科的投入,促进学科的一流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高校的“跨学科”研究更是推动美国高校学科一流化的进程。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自科尔曼上任以来就一直提倡跨学科理念;宾西尼亚大学主张超越传统界限去追求知识,它对于生源的选择与未来的培养,着力于学生可以进行跨学科研究,因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只依赖一门学科知识是难以解决,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或许会给陷入瓶颈的问题带来不一样的启示。杜克大学也强调要应对当今世界出现的挑战,需要超越专门知识的局限,需要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才合作,所以杜克大学实施“巴斯连接”,给学生和教师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实际上对于学科走向一流化是一种推动力,跨学科研究在学科的交融碰撞中会创造出具有生机的学科知识。此外,不同的学科专家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在原有的专业学科领域获得启发,带动专业学科的精深发展。跨学科给与研究者更加丰富的研究视角,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科研究者的要求更加严格,20世纪以来美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在整体上出现了综合化、交叉发展的态势。学科制度更加完善,学科体系更加健全,对于学科分类标准更加明晰,学科之间交流融合,“跨学科”“核心学科”的出现,这些都促成美国学科一流化的发展。

通过对于美国学科发展阶段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科的一流化是要经历若干准备阶段,但是美国学科一流化建设和发展仍旧以社会经济、政治要求、社会教育需求为发展逻辑发展的。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就决定了美国教育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否充足,高端的学科研究设备,雄厚的学科研究经费对于一流学科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此外美国自由开放的学科研究环境,造就了在学科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创造出更多创新的学科科研成果。美国领导者应时而动,根据社会发展现状,根据人民对于教育的需求,根据现存学科发展的问题,通过一些政治上的决策,使得学科发展有制度可依。根据这样的学科发展逻辑,学科发展由单一到多元,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学科,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建设质量,这些在潜移默化中都促成美国学科走向一流化。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1):65-73.

[2]曹辉,常娜,符永宏.走向双一流:学科理路与大学逻辑[J].当代教育论坛,2016(6):1-6.

[3]曹辉,符永宏,戴宁.世界一流学科的生成逻辑与中国一流学科发展前景[J].情报探索,2017(5):22-25.

[4]宫新栋,杨平,时留新.关于高校一流学科演进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9(3):25-27.

[5]陈新忠,王地.世界一流学科的演进规律及启示——基于康奈尔大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9(3):26-31.

[6]常文磊,仇鸿伟.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建设:核心论域与路径突破[J].教育探索,2016(12):47-50.

[7]王兴宇.“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建设的逻辑与路径——从学科排名谈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10):216-221.

[8]孟艳,刘志军.“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的三重逻辑——以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68-71.

[9]杨兴林,刘爱生,刘阳,等.“双一流”建设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16,4(2):115-127.

[10]周慧颖,郄海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教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50-53.

[11]张妍,潘国刚,朱子君.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1):102-107.

[12]张晓报.论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J].高等理科教育,2016(2):53-58.

[13]陈婵,邹晓东.美国高校跨学科独立研究机构建设的经验与借鉴——以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院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35.

[14]靳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形”与“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3-8.

[15]雷环,钟周,乔伟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美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6):67-73.

[16]李力,杜芃蕊,于东红.从学科构建到卓越学术共同體的形成:哈佛大学学科发展的内涵与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12(4):65-70.

[17]孟照海.有选择的卓越: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布局调整策略——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3):30-36.

猜你喜欢

一流学科实践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一流学科建设
综合性大学建设一流农业学科的探索与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
面向国际一流学科的机械工程课程结构神经网络分析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基于ESI与SCI—E的高校学科发展分析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