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春舞》的节奏形态分析
2020-03-15熊丹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熊丹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钢琴曲《春舞》,是孙以强先生在1980年赴新疆采风后创作的,是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作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新疆节奏”,是其重要的音乐构成要素,也可以说是该作品的精髓,为塑造音乐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该作品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多是侧重于演奏技法的研究、或从整体上分析其音乐创作特点。虽然节奏方面也有所提及,但单从节奏形态的角度来研究其音乐特点却鲜有成果。因此,本文力图从节奏形态的角度对节奏进行细致分析,发掘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性格。
一、弱起节奏
弱起节奏是指从弱拍或者拍子的弱位开始而形成的节奏。弱起能突出节拍的重音,造成力度上由弱至强的强烈对比。钢琴曲《春舞》采用的是缩减再现的复三部曲式节构,无论是每一个大的部分,即引子、首部、中部、再现部,还是每一个能划分的小部分,即在首部、中部、再现部中划分出的次级结构,都是以弱起开始。
(一)从弱拍的弱位进入
整首乐曲都采用了2/4拍,引子、首部、再现部以及首部中各个次级结构,均是以第二拍的后半拍即弱拍的弱位开始。引子以两个十六分音符弱起至附点四分音符(XX│X. X│),在突出了后面附点四分音符的强拍重音感的同时,也使旋律的向前推进更加流畅,表现春天来了万物逐渐苏醒的过程。在首部、再现部以及首部中各个次级结构中,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弱起至四分音符(XX│X和X│X)的节奏,配合左手连续的切分节奏进行,旋律仿佛是轻盈的舞步。
(二)从弱拍进入
中部第一段是从第二拍即弱拍上进入,在小快板(Allegretto)速度的指引下,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音阶上行模式的弱起(XXXX-│XXX),使旋律更加欢快、有力。
(三)从强拍的弱位进入
中部的第二、三段则是从第一拍的后半拍,即强拍的弱位开始(0X XX│XX XX),这里虽然是一个完全小节,但从节奏形态来看,仍然是属于弱起节奏。双手八分音符的同步或跟随式进入,将旋律推向了高潮,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欢腾、热闹的舞蹈场景。
弱起在我国维吾尔族民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这与维吾尔族的语言有关,维吾尔族许多单音节词中的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维吾尔族民歌曾有“无弱起节奏不成歌”的说法,《春舞》中通篇使用的句头弱起与之完全契合,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在许多民间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如苏格兰民间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爵士乐以及我国朝鲜族、维吾尔族等民间音乐,它能够非常形象地描述出人们在进行民间舞蹈过程中的击掌、跺脚、扭身等动作。我国新疆的维吾尔民族能歌善舞,其音乐节奏往往与劳动、舞蹈有着密切联系,并多以各种各样的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具有强烈的律动感。孙以强先生的《春舞》大量使用了切分节奏及切分手法来揭示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内涵。
(一)一拍内的节奏
一拍内的切分节奏主要有两种形式:XXX和XX.。在这首乐曲中,XXX常与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相结合构成节奏型XXX XX。这种节奏型具有切分性舞蹈节奏特征,一动一静的律动在我国维吾尔民间音乐中运用得相当普遍,被称作“麦西热普节奏型”①。在首部、再现部中,作曲家将此节奏型几乎贯穿于左手的伴奏音型中,且在切分音上使用跳音,并用连线将第1个音与切分音相连接(谱例1前三小节低声部),使得这“张”与“驰”更加明显,大大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这也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万物复苏后开始慢慢舞动的景象。另外,再现部第一段188-199小节(谱例2低声部)左手使用了XXX XX的变形模式:0XX X和0XX XX。该乐句是主题的变化再现,增加了一个声部,从纵向上看,主题旋律是在第一或第二声部,休止符的使用有助于突出旋律声部在强拍上以八度内三和弦形式表现的重音。
谱例1 第35-39小节
谱例2 第188-199小节
谱例2中,第188-193小节右手第2拍上运用了XX.的节奏,从横向上看是用在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音阶式下行旋律之后,切分音充当了“刹车”的作用;从纵向上看是为了更加突出中间声部的主题旋律。此外,首部和再现部的第二个段(见谱例1第四小节第一拍),右手虽然包含有两个声部,但若把第一拍上的这两个声部看成一个整体,其复合节奏仍然是XX.。
(二)一小节内的切分节奏
谱例3 第51-53小节
(三)跨小节的切分节奏
谱例4 第104-109小节
(四)具有切分音响的节奏
三、其它典型节奏
(一)附点节奏
1.X. X:引子中两个乐句都以十六分音符弱起至附点四分音符(XX│X. X│),除了本身强拍的重音感外,较长的时值以及弱起不仅加强其重音效果,还使该音具有引力的作用。
2.X. X XX:可看成是来派尔④节奏型X. X 0X的变形模式,在首部和再现部的第二段中,左手运用了此节奏型(见谱例1第五小节),它与右手的切分节奏在纵向上形成了良好的节奏对位。
(二)十六分音符节奏
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样式XXXX几乎贯穿全曲,从单位拍来看,是将四分音符均分成了四个十六分音符,整个节奏形态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一分为四的节奏划分增加了发音点的密度,使得节奏的紧张度有所加强,尤其在中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的快速行进,将全曲推向了高潮。
(三)带有装饰性的节奏
作品中带有装饰性的节奏主要出现在首部中,其主要特征是加入时值较短的三十二分音符。首部中段50-53小节(见谱例3前两小节)是在常用的节奏型中添加三十二分音符,结合音高来看,该节奏具有波音或复倚音的装饰效果。谱例5中再现段57-66小节的节奏形态是四个三十二分音符和一个八分音符的组合,从音高角度来看是一个回音式的起伏线条。
谱例5 第61-65小节
(四)变化性的节奏
通过对节奏形态的详尽分析,不难发现钢琴曲《春舞》中典型的节奏形态是弱起和切分,并以此作为主导节奏贯穿全曲。此外,作曲家还广泛使用附点节奏、均匀的四十六节奏、以及带有装饰性、变化性节奏形态,丰富了节奏的类型,并与主导节奏一起塑造音乐形象。总之,全曲所用各类节奏形态,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元素密切相关,表现出欢快、热烈、动感十足的音乐性格,凸显出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
注释:
① 麦西热甫:是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种以歌舞为主的娱乐活动,其典型节奏为X X X XX。
②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③ 赵彬宏,吴桐.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切分节奏分析[J].音乐探索,2007,(01).
④ 来派尔:一种舞蹈形式,2/4拍,轻快活泼,常用两种节奏形式:X. X 0X和XXXX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