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及培养策略

2020-03-14赵朝霞

人物画报 2020年29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赵朝霞

摘 要: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思考模式,它对小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等特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思路提示,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运用逆向思维,发挥逆向思维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了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并就此提出了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培养策略

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发散思维方式,它在数学解题中不仅能够发挥重要的思路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一般學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通常以正向方式思考,先审题看看是否有直接可用的公式,如果发现没有可直接套用的公式,很多学生就会感到束手无措,出现卡壳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要,更加切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倡议。

一、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分析

1. 有助于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小学数学运算中,很多问题按照正向思维去计算也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但是会非常烦琐,尤其是数字比较庞大,或者连续加减法的时候,学生进行正向运算的话会感到比较吃力。例如:9+99+999-48,采取教材中的顺序解答运算步骤较多、学生很容易出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思考,给出解答9+99+999-48=(9+1)+(99+1-50)+(999+1)-1,这样解题不仅容易计算,节省学生进位计算的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有效地分析、观察以及思考的习惯。

2. 有助于破解定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数学基本上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适用,学生通常会习惯性地以正向的角度去思考。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解题和分析,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公式,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通过背公式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而不会用逆向思维来变换公式。这样死记硬背的数学学习方式不仅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利,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应用题中运算中陷入思考困境。例如:哥哥和弟弟有一桶500毫升的牛奶,两个人分别倒进自己的杯子,但是第一次倒的并不平均。当哥哥又将50毫升牛奶倒进弟弟的杯子时,两个人的两杯牛奶是一样多的,问:第一次两个人杯子里的牛奶分别是多少?一看到这道题,学生就会结合方程式进行运算。设:哥哥原有牛奶x毫升,弟弟杯子里500-x毫升。则x-50=500-x+50,解得x=30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之后是牛奶一样多,500÷2=250毫升,那是哥哥倒给弟弟50毫升后,250+50=300。这样的解题方式既简单又轻松,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除法知识的运用。因此,逆向思维的思考角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和变通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3. 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也切合学生的自身发展所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逆向思维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涯,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培养策略

1. 在运算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最基本的内容,后续的学习也需要在掌握运算能力基础上再展开。在实际解题中,混合运算中存在互逆关系,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例如:在乘法计算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正向和逆向解题能力,正向解题练习(40 +3)×10=40×10+3×10。逆向解题练习,如10×7+10×8=10×(7+8)。以双向练习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习惯。

2. 在数学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用正向思维就可以解答,而对一些题干内容比较多、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就需要学生用逆向思维来解答,从一个角度做起始分析再将问题简化。例如:农民家有100只鸡,已知母鸡的数量是公鸡的3倍,求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这道题已知鸡的总数,以及公鸡母鸡的倍数关系,以正向思维解答较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母鸡是公鸡的3倍,这就说明公鸡的3倍是母鸡的总和,假设只有一种鸡,公鸡的4倍就是鸡群的总数,通过逆向思考建立对应关系,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3+1=4;100÷4=25;25×3=75,因此得出公鸡25只,母鸡75只。

3. 在数学练习解答中用活逆向思维

小学数学涉及方程式、等量关系、面积周长等的学习,逆向思考不仅具有便捷性,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思考和温习的过程。例如:已知有四个连续的偶数,它们相加100,求它们分别是多少?学生理解题意后,就可用等量关系来解答。正向思维:设方程式进行求解,设这四个连续的偶数中最小的是x,通过计算x+(x+2)+(x+4)+(x+6)=100,得出x=22。逆向思维解析:100是相同加数的和,以乘法运算100÷4=25,也就是4个25相加是100,从题意分析并不是25,而是四个连续的偶数,也就是22、24、26、28。从中可以看出,逆向思维不仅让运算变得简单,而且还巩固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专业术语的学习,更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及解题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创新解题模式,在学习乐趣中具备数学解答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运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燕霞.在小学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2).

[2]刘蒙蒙.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

[3]王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2).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