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2020-03-04于丽媛
于丽媛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基础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及终身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的用人评价标准已由原来的重测查专业技能而变为重综合素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大学语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育人,确保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及相应的通用技能,还要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当前,各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将经典文章的讲解作为教学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较快地、系统地学到相关的知识,但缺点是教师“一言堂”,限制了学生视野的拓展。[1]课堂上学生以听教师的讲为主,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变得被动,没有探索的成就感,致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语文综合素养不高。有的高校课堂虽然设置了师生互动环节,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学生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学生的课堂展示流于形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对大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及学生本位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该模式改变了知识的传授形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更加活化而非千篇一律的固定程式,赋予学生个性化、自主化、探究化的空间与机会。[2]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线上学习,使学生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带着任务积极主动地走到大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课堂上,教师通过研究文本、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知识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研究对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接下来以《长恨歌》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运用。
一、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可测量,另一方面要将教学目标转换成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从课程标准、教师的角度设计,而学习目标则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的。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上课前让学生清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才不会迷失方向。《长恨歌》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第一,知识目标,能说出至少三条作者的生平信息及其创作主张,能用现代汉语讲清诗歌内容。第二,技能目标,能从叙事、写景、抒情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第三,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线上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预习任务布置非常关键,只有学生“有备而来”,混合式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一)建立优质教学资源
本研究利用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建立了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以《长恨歌》教学为例,笔者建立的教学资源如下:课件,《长恨歌》教案及测试题,诗歌朗诵视频,华东师范大学微视频——《长恨歌》的抒情艺术、《长恨歌》与中唐人的盛唐追忆,西北大学微视频——白居易创作《长恨歌》之背景、《长恨歌》主题解读,陕西旅游集团打造推出的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二)自主学习
该阶段,学生进行线上自学,并完成如下任务。第一,作者介绍。学生要通过线上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相关文学常识,课堂上利用学习通选人或者抢答功能进行互动式学习。第二,用现代汉语讲清诗歌故事情节。笔者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三,对李隆基与杨贵妃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第四,诗歌主题讨论。第五,朗诵展示。学生自行选取本文一段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展示,要求有配乐,吐字清晰,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将文本选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三、线下参与体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混合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教师在线下授课过程中,切忌“一言堂”,要做好角色转换。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及提出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环节设计
教师介绍西安著名旅游景点华清宫,导入新课,并结合现实景点讲解文学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交流实践体验及收获,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作品背后真实的人文及历史背景。
(二)激活旧知
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有关描写李隆基与杨贵妃爱情的诗句或文章,将知识进行串联。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答案:诗歌方面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及李商隐的《马巍》;戏剧方面有洪升的《长生殿》及白朴的《梧桐雨》;小说方面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及乐史的《杨太真外传》。
(三)划分层次
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尝试划分文本层次。本文主要有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划分方法,学生通过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够说明划分原因即可。
此外,教师要明确一层大致到“三千宠爱在一身”,讲述了李隆基与杨贵妃相识、贵妃貌美、受宠、享乐四个方面;二层大致到“君王掩面救不得”,从安史之乱、马嵬兵变、贵妃缢死三方面进行阐述;三层大致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隆基在逃往蜀地,返回长安途中及回到宫中后,对贵妃的无限思念之情;四层大致到“此恨绵绵无绝期”,虚写一个道士在虚无缥缈的山中,将杨玉环找到,杨玉环将自己的爱情信物及重重誓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同寄给李隆基,最后以“此恨绵绵无绝期”点题。
(四)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进行点播。(1)文学作品中,李杨二人是如何认识的?历史中二人的真实关系怎样?(2)文中描写贵妃貌美的诗句是哪些?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贵妃貌美的具体体现是什么?(3)贵妃受宠的具体体现是什么?(4)二人奢靡享乐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及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找出李隆基与杨贵妃相识、享乐及体现杨贵妃貌美、受宠的诗句,并对李杨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并进行总结式的讲解。通过多方面的例证来证明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结合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唐人笔记《松窗录》《开元天宝遗事》、正史《资治通鉴》等历史资料的相关记载,介绍杨贵妃貌美、皮肤白皙、李杨二人对音乐的痴迷及感情出现的两次较大矛盾,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李杨二人的人物形象。
(五)诗歌主题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课堂上随机抽取汇报小组进行任务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教师还可通过投屏的方式,使全班同学均参与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本组形成的观点上传,并在大屏幕上滚动出现,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分析及综合点评。
对此,教师可以点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发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承受者,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之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讽喻和爱情的双重主题。
(六)学生朗诵
在学生对诗歌内容及作品主题有了较为深刻地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由于文本内容较长,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朗诵。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朗诵技巧进行朗诵。语速方面,整首诗歌表现李杨爱情的凄美,语速要放慢;停顿方面,七言诗歌的停顿应该为4/3或者2/2/3;重音方面,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句,朗诵的时候,“重色”二字应该重读,突出长恨的内因;句调方面,注意句子的升调及降调的处理。
(七)学习效果检测
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学习通平台设置相关测试题,检验学生对本首诗歌基本文学常识及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反馈,谈谈自己学习后的心得感悟,对教师授课内容提出合理化意见或建议。
四、多元教学评价,关注学习效果
课程评价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混合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如果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而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没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还未真正落地。笔者所讲授的大学语文课程,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考核的重点,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学习效果,使每位学生都有提高。平时成绩按照百分制计算,考核内容如下。
(一)考勤5分
教师通过学习通签到、随机选人答题,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在线学习20分
教师主要利用学习通大数据平台监测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考核内容包括访问5%,签到5%,阅读20%,课堂互动20%,课程音视频20%,作业10%,讨论10%,随堂小测10%。
(三)写作20分
第一,应用文写作10分,要求学生完成应用文任务,使学生会撰写职场中常见的应用文文种。第二,摘抄10分,要求摘抄任务包括摘抄文学常识,积累名言警句及诗词名句等内容,其目的为促使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基本文学常识。此项任务均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要注意过程监控,对未能及时上交及完成质量不高的作业,要“打回重做”。
(四)阶段测试15分
将课程涵盖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纳入其中,利用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测试。
(五)陈述报告20分
第一,演讲5分,旨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前准备演讲话题,课上利用3—5分钟进行讲解,具体要求如下:内容充实2分,表达流利2分,脱稿1分。第二,团队合作15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合作,完成综合的学习任务,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最后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多元评价小组表现。
(六)项目作业20分
要求学生深入企业,访谈企业劳模、名人,撰写先进人物传记。其中,撰写人物访谈活动实施方案5分,访谈过程性材料5分,撰写人物传记10分。此项任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找劳模、访劳模、学劳模、写劳模等环节,锻炼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生学习劳模优秀品质,培育工匠精神。
五、融入思政元素,形成健全人格
未来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只是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综合素养高、拥有良好品质、人格健全。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将社会需求、学生实际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要之举。在学习《长恨歌》文本时,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主要围绕对李隆基及杨玉环进行评价的问题展开。
大部分学生观点比较偏激,认为李隆基是荒淫误国的典型,杨玉环是“红颜祸水”的典型。部分学生对两位人物会进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对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具体如下。
李隆基晚年的荒淫、迷色,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李隆基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还克己复礼,重用贤相,虚心纳谏,崇尚节俭。只是到了晚年,除任相失误、拒绝纳谏外,自己也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加之唐代节度使制度,军事重心外重内轻,才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杨贵妃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她对政事不关心,也不干政,否定“红颜祸水”说。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自己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天生丽质不是她的错,然而却是酿成悲剧的开端。她本来与寿王李瑁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却被玄宗看上,再到后来的马嵬缢死,都是她无法改变的,只能说是“红颜薄命”。因此,同学们要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有自主选择爱情、婚姻的权利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