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要求指导下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2020-03-04宋荔钦郝少盼
宋荔钦,郝少盼
(1.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4;2.河海大学发展规划处,江苏南京,210024)
2017年,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名单公布之后,教育部、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提出“加强过程管理,实时动态检测、及时跟踪指导。以学科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的要求。由此可见,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对“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科研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对象等多个要素。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评定,因此,构建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时要从学校、学科、目标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合理设定指标,构建完善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
一、“双一流”要求指导下构建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还有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因此,高校汇聚了大量优秀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人才的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转化率越来越高。由此可见,大学科研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层面
从国家层面来讲,培养人才和开展科研本身就是高校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而高校科研工作又是国家科研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高校本身就担任着知识输出和知识转化的重要工作。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就是对高校科研工作进行检验的最好方法。可见,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可以使国家的资金流通和资金分配更加高效,而且有利于高校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实力,进而加快高校的“双一流”发展步伐。
(二)学校层面
从学校自身来讲,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可以让学校认清自身能力,进而根据现存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通过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可以让高校的科研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督促学校内部的工作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尤其是将晋升和奖励作为激励学校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的动力。知识经济是当今时代的标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知识就是经济。高校作为创造知识的重要场所,必然要在这一时期凸显自身的作用,努力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进而利用科研成果去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而构建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优质转化,进而为当地经济更好地服务。[1]
二、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征
我国向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不断的改革中,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当前我国科研工作中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科研评价标准量化
如何准确评价科研工作人员的绩效一直以来都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难题。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随机性强的工作,而且科研成果本身可以取得的效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准确对科研工作者进行评价是一项难上加难的工作。表面上,科研评价体系可以对学术工作进行有效区分,但是实际上,很多信息并没有被掌握或纳入考量范围,导致科研工作者所创造出的贡献也就无法准确预测。[2]而且,科研工作者创造出的成果不是通过一两组数据或者短时间内所产生的效益就能够衡量的,因此,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进行评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合理性。
(二)科研评价内容实物化
科研评价内容实物化也是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表现。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实物化确实是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的一种评价方式,以无形内容为评价参考,必然会引发更多的争议。因此,在当前我国高校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大多以出版物、著作、专利等内容为主,而评价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出版物的出版数量、同行的评价和引用次数的多少。这样一来,科研本身的性质就发生了改变。可见,实物化的科研评价并不是一种正确的评价方式,但是从现实角度来说,不通过实物来进行更加科学的评价也是不现实的,这就导致这样的评价标准一直占据主流。
(三)科研评价指标国际化
我国很多高校在构建科研评价体系时,一直以国际标准为重要参考,但是在追求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因为急功近利而导致自身科研能力越来越弱。长期以来,各高校为了应对同行竞争的压力,过度追求高绩效,因此忽略了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虽然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引导下,很多学校再一次将科研重点放在了质量和创新上,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问题[3]。不得不承认,国际化的指标虽然是高校实现“双一流”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高校自身的发展情况。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来看,教师只能进行科研工作,没有主动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科研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但是取得的成效依然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在“双一流”指引下构建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一直是一个难题。
三、“双一流”要求下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机构行政气息浓重
当前,我国大学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受此影响,高校科研评价工作也具有浓重的行政气息。从当前我国开展科研评价活动的机构来看,大多以教育部门及科技部门等行政部门为主。[4]这样的情况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化的管理严重削弱了很多高校参与科研的热情。由此来看,科研评价活动似乎与“双一流”高校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且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很多高校被迫参照国际上的标准来开展相关的科研活动。虽然更高的标准有利于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讲,这也严重脱离了本土实际发展情况,脱离高校自身情况,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利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二)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是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第二个问题。从当前情况来看,单一化的评价标准是当前主要使用的模式,这样的方式直接造成科研评价重数量轻质量的情况,这从根本上与我国“双一流”建设相矛盾。建设国际一流高校要在符合本土情况的基础上,以国际公认标准为参考依据。而国际的公认标准和评价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多元化的,例如,理工科和文科对科研成果评价的方式就大不相同。此外,我国高校不能盲目跟风,要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特色,发展特色学科,利用特色学科的优势来推动学校向一流高校发展。
(三)评价内容量化现象严重
评价内容量化现象严重也是我国当前高校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当前,我国评价科研成果的指标主要有科研投入指标、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出指标、科研基础指标三部分。投入指标是指投入的人力物力,如开展科研投入的资金等;科研成果转化与产出指标是指通过科研产出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科研而创作出的论文、专著、专利和出版物等的使用率,以及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实际收入等;科研基础指标是指参与科研的设备、环境条件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发现,我国进行评价的内容基本上都会量化,但是因为很多学校的实际转化率并不高,而且成果转化率时间较长,这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评价活动追求“质”的要求相违背。[5]
四、“双一流”要求下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一)弱化科研行政气息,建立专业的评价机构
构建完善、合理、科学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发展进程,首先要弱化原有科研活动的行政气息,建立专业的科研评价组织。[6]为此,我国可以学习英、美、法等国,通过政府出资,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高校科学研究评价进行监督,以此改变科研评价体系行政化气息过于浓重的现象。同时,通过第三方机构还可以保证科研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化。我国高校众多,科研评价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由于行政部门能力有限,我国的高校科研评价活动可以学习某些发达国家的方式,以政府为引导,鼓励第三方参与高校科研评价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三方相互制约的局面,进而推动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良性发展。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次性取缔行政部门评价主体的地位显然不太现实。因此,为了弱化科研行政气息,学校和教育部门还要尽量削弱行政部门的权力,积极鼓励其他部门参与评价,并且取消行政部门的主导性地位,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合理的情况下完善评价主体的转移。
(二)丰富科研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丰富科研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构建完善、合理、科学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发展进程的第二个措施。从科研评价指标来看,要在原有的投入指标、基础指标和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改变,主要改变方向是实现由量化到“质+量”的改变。除此之外,科研评价指标还要重视本土和国际化的接轨。在参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我国高校要结合我国相关政策以及学校自身特色制定一定的专有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比例,将“特色”与“双一流”进行有效结合。评价方法也要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进行区分,尤其是要与外界密切加强联系,以此来保证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在面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时,评价重点可以将理论研究成果作为评价重点。但是,在对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进行评价时,评价一定要将实际性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重点,再以一定的理论研究为辅助,以此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三)规范科研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规范科研评价工作的开展是构建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另一个重点。首先,从评价主体来看,我国科研评价工作要向一些做得好的国家学习,丰富评价主体,构建包括大学、社会、政府等多个阶层人员在内的评价团体,评价主体的职业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专家、教授、企业家和高校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国家的国际知名学者,以此来保证科研评价的质量。[7]另外,相关单位还要制定完善的科研评估机制和分类评价体系,并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和鼓励机制。为了鼓励业界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到评级工作当中,政府可以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和鼓励机制,为相关学者提供专业的保障。因为有些学者在参与评价工作时严重缺乏积极性,所以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对参与评价工作的学者进行奖励,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积极性,最终保证高校科研评价工作的规范性。
综上,我国当前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阻碍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和发展。为此,我国应当加速构建科学、完善、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为高校的“双一流”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