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020-03-03石剑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44期
关键词:良好心理品质

摘要:进入初中后,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的困难,身心的变化以及他们的个性而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同时,一些不良的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人格形成和生活观。因此,初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高心理素质。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面临两个世界,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汉语、数学、英语、生物学、地理、历史、物理学、化学和其他学科通过多种方式研究外部世界,但人们对自身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内部世界的研究,需要研究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

关键词:培养初中生;良好;心理品质

人类的心理就像对人体的情感一样。当情绪是积极的时,人类行为也是积极的。当情绪为负面时,人类行为也为负面。不同的情绪对个人的智力发展,个人的正常表现水平和身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良好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坚强的意志和开拓精神。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成功通常与其出色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以及如何使用数学帮助使不良的心理远离学生,是重点要研究的问题。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脆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当产生情绪时,它不仅会出现在特定的对象中,使生活染上特殊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应该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需要经常与学生联系,关心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情。索姆林斯基曾经向他的教育者供认: “我越深入孩子的内心,我越会感受到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我们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真理得以揭示。它影响了孩子的内心“。其次,做好父母的工作是保持学生情绪良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以家庭為中心的环境中学生的素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许多老师的父母以对学生的抱怨形式工作后,父母有了孩子。在轻微的层面上,他斥责并殴打他。在这方面,苏荷姆斯基给出了一个敏锐的解释:“需要找到一个父母并与他们交谈,因为老师是最亲密的,希望不要让您的孩子因个人行为而感到恐惧。”所以,让我们纠正父母的工作方式,让他们在教学中做出积极影响。

二、在教学中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会有很大的作用

情感是通过目标是否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欲望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并在指导、发起、协调和维持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它是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为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和输入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初中教学大纲指出,教育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个人和审美素养。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不合理和不合逻辑的情感因素并未得到充分注意到,从而导致了各种缺陷,并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造成不良影响。老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事与愿违。结果不令人满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取决于他们是否喜欢该学科,他们是否喜欢该学科主要取决于该学科的内容是否有趣和有用,以及教师是否喜欢它。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必要充分关注各种情感因素,发挥作用,使认知与情感和谐相处,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们主动地轻松而愉快地获取知识,确保数学教给他们真正想要的积极而愉快的活动。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一)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许多人在上小学时并不知道他是“愚蠢的孩子”,例如,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然后当他拿出自己的板凳时候,同学大声笑了起来,并告诉所有人这是一个不像样的板凳,这是自己做的第五个,显然跟前几个相比这个算很好了。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并且相信他可以打出好的板凳,这使他走上了科学之路。最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所以他们正在确认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努力学习一定会成功。

(二)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可以有很多锻炼方式,通常使用以下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决定,而无需老师参与。这样,每个学生的潜力得以实现。二是实行轮换委员会制度。给每个学生一个成为“管理者”的机会。实践证明,只要每个学生都提供一个阶段,他们都可以当好班长。第三是老师会尽力不打扰学生。只要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会更好地学习,继续在锻炼中建立信心。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是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变化总是伴随着生理变化而发生,无法正确理解生理和心理变化会带来心理压力,并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事实证明,养成良好的心理会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师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也是21世纪人才需求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家庭和社会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每个人都将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并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陈华堂.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C].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北京中教创新软件发展研究院,2010:32-33.

[2]李遂宠.浅析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甘肃科技,2010,26(01):210-212.

[3]关红宇.对初中生进行良好学习心理品质培养的尝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S1):8-10+50.

石剑 铜仁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良好心理品质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培养策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尝试
高中英语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