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2020-03-01相炜宏

医药前沿 2020年30期
关键词:级者收缩压病程

相炜宏

(建陵中心卫生院 陕西 咸阳 713207)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变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一定低龄化表现。高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长期居高不下甚至升高导致,但其根本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临床尚无确切定论,值得肯定的是,高血压的发病和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有密切关联。高血压患者的心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会引起心脏结构的变化,降低患者的心脏功能,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有极高的猝死风险。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增大、向心性肥厚,伴随着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心室腔往往不扩大[1]。高血压一旦发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包括心悸、头痛、心痛、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严重甚至会引发急性左心衰和肺部衰竭,导致患者残疾、死亡。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之外,还要做好疾病的治疗工作,合理的治疗手段对于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以往西医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高血压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2]。因此本文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以为高血压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6—12 月收治的80 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3],同时经X 线、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确诊,患者多会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胸闷、乏力等症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80 例患者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范围为53 ~79 岁,平均年龄为(64.1±4.5)岁,病程范围为5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7.8±1.5)年,疾病分级:Ⅰ级者34 例,Ⅱ级者39 例,Ⅲ级者7 例。

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54 ~79 岁,平均64.3±4.7 岁,病程范围为6 个月~14 年,平均病程为7.6±1.3 年,疾病分级:Ⅰ级者17 例,Ⅱ级者19 例,Ⅲ级者4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3 ~78 岁,平均64.8±4.9 岁,病程范围为5 个月~13 年,平均病程为7.9±1.6年,疾病分级:Ⅰ级者17 例,Ⅱ级者20 例,Ⅲ级者3 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5 个月年;③年龄≥50 岁;④舒张压(DBP)水平≥90mmHg、收缩压(SBP)水平≥140mmHg ⑤意识清晰,可良好沟通。

排除标准:①恶性及重度高血压者;②伴有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精神系统疾病及肿瘤、感染者;③肝心肾肺等脏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或死亡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20mg,每天1 次,观察组在硝苯地平缓释片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组方:罗布麻叶60g、夏枯草30g、防己30g、玄参30g、葛根30g、草决明20g、茯苓20g、赤芍15g、丹皮15g、丹参15g、牛膝15g、大黄10g、山萸肉10g、天麻10g、泽泻10g、钩藤5g。用水煎服,每天1 剂,早晚各服用1 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 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降低超过20mmHg 或收缩压降低超过30mmHg 且血压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降低10 ~19mmHg 或舒张压降低<10mmHg 且血压达到正常范围,或患者的收缩压降低≤30mmHg 为有效;治疗后收缩压或舒张压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80.9±6.7)mmHg,(122.5±15.2)mmHg)]显著较对照组[(91.3±7.8)mmHg,(138.9±17.2)mmHg)]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s,mmHg)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s,mmHg)

组别 n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10.8±8.9 80.9±6.7* 170.4±15.8 122.5±15.2对照组 40 110.6±9.2 91.3±7.8 169.8±16.2 138.9±17.2 t 0.099 6.397 0.168 4.519 P 0.921 <0.001 0.867 <0.00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3.讨论

高血压的特征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其是一种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给予积极治疗[4-5]。高血压作为常见慢性疾病的一种,极大影响和危害着患者的健康。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8 版》的调查显示,中国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高达1000 万人,其中18 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为28.8%;并且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血压短时间显著升高伴随靶器官功能进行性损害是高血压症的临床综合征的一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种类繁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常常有相对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及副作用,对于针对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合理选择抗高血压药物一直是大难题[6]。我院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疗效显著。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西医治疗手段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可能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中西结合的治疗手段逐渐广受欢迎。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整体治疗,需要通过利用合理的配方进行对症下药,且药性相对温和,毒副作用小,能够在明显控制患者的病情同时,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7]。加上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服药,而每个患者的个体性差异也很大,所以,几乎没有哪种药能够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在实际用药指导上,医生必须针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有无心、脑、肾并发症)、血压高低、患者年龄以及之前用药的效果、药物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要重视到药物不要对其他器官造成伤害,最终科学合理的为患者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这样才能为患者更好地做好控制血压的工作[8]。

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80.9±6.7)mmHg,(122.5±15.2)mmHg)]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高,主要是由于中医治疗方中的山萸肉具有收敛固脱、温肝补肾之效,泽泻、钩藤具有清肝泻火之效,大黄具有通腑气通之效,天麻具有舒张血管之效,丹参、赤芍、丹皮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诸药合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级者收缩压病程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