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时空观念素养的方法分析
2020-02-27陈欢
陈欢
【内容摘要】在历史学科中有五大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素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会把知识的讲解当作重点,不知不觉间将课堂教学的模式变成了“灌输式”,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没办法得到提高,也无法真正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文从时空线索、对比分析、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时空观念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念 提升方法
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才能理解历史事件所对应的背景、脉络及影响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历史是一门将时间和年代当作线索对史实进行讲解的科目,揭露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具备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教师要将其的提高重视起来。
一、借助时空线索讲解知识
人类是有着漫长的发展史的,而且是在不断地进步的。不过历史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在研究和教学历史的时候,一般会抓住一个重要的线索——时间。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时间当作主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在丰富自身认知、经验的同时将历史思维和认知有效地构建起来,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不过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有效的记忆历史时间与对应的事件。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只顾着知识的教授,不能引导学生结合特定的环境来理解历史事件,忽略了学生大历史观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时间与空间当作主线,要对历史的发展走向多层次的、多角度地进行阐述,也可以对历史的偶然性、必然性、复杂性进行讲述,让学生可以宏观地对问题进行看待,从而有效地让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些知识是基础的,也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的。借助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但却不能有效地把握辛亥革命事件背后的局限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以近代通史为基础,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与辛亥革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分析就能明确之所以孙中山发动了辛亥革命是为了有效的推翻帝制,但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的力量并没有发展起来,辛亥革命的目的并没有有效地实现。因此,很多人对辛亥革命的性质阐述了错误的认知,所以不管是戊戌变法(1989年),还是辛亥革命(1912 年),又或者是大资产阶级发起的革命活动,都没有办法将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改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历史真相了解到,还可以让学生将历史时间意识和空间观念形成。由此可见,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将时空当作线索,既可以让学生全面的理解知识,感知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素养。
二、通过对比分析将历史阶段的特征突出
时间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在不同的时间段,即使是同样目的的历史事件都会形成不同的历史特征。但由于历史事件存在一定的相同特征,教师就可以借助事件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分析,让人类去了解历史。如果在开展高中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将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了解到了,让学生将自己放置在当时的时间中进行知识体验,就不会出现学生将时间进行混淆的情况了。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历史阶段的特征突出。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突出历史阶段的特征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对比分析。
例如在教学“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这一主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出一个纽带——时空,然后将教学的基本思路定为:走进希腊——感悟希腊——理解希腊,让学生以探究的视角来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起来,对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社会环境、人文因素等不同方面来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孔子“仁政”的理念与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意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民众会造就不同的社会文明制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古希腊会成为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原因的讲解上,从城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对古希腊的城邦特点、古希腊的文化、政治的成就进行讲述。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历史学科背后所蕴含的阶段性,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所存在的差别,避免学生因为历史知识太过复杂而产生混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三、通過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时空概念得到培养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导致高中学科的教学将学科的综合性当作了重点。历史隶属于人文学科,其与地理、文学知识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对历史知识与其他知识进行交叉渗透,借助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不过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还是会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是无法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兴趣才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优化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地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知历史事件的时空性,从而让学生有效的发现事件背后的含义,能够自主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为迪亚士、哥伦布开启新航线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显然这是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的,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对各位航海家的成就有一个深入地了解,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发现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怎样的意义,就需要创设出一定的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讲台,让其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角色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然后教师可以让这几个学生对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将自身扮演的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时间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生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历史的大环境来看,东西方都曾经有过航海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进行航海,东西方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由此可见,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对时空的呈现方法进行创新,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一些历史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宽,还可以让学生的时空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且因为这样的相对更为有趣,不会让学生对其厌烦,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认识历史、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有两个重要维度——时间、空间,所以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时空观念的培养与提升重视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方法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贯穿到教学中。上述提供了三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借助时空线索讲解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将历史阶段的特征突出、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时空概念得到培养,教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