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达与舞台实践的关系

2020-02-21李养瑾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舞台实践声乐表演情感表达

李养瑾

摘 要:在传统声乐表演教学过程中,相较于发声技巧的训练,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受重视程度较弱,致使学生在舞台上情感无法流畅地表达,进而出现表演生硬,甚至是怯场的现象。文章分析了情感表达与舞台实践的重要性,进而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强歌者情感表达以及舞台实践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表演;情感表达;舞台实践

声乐表演集声乐演唱技巧、肢体表演、情感表达于一体,是一门视听艺术,也是最终必须同观众见面的艺术。因此,一位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者必须能够进行有效的情感表达,同时要拥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一、声乐表演中进行有效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声乐是蕴含有浓烈情感色彩的表演艺术。良好的声乐表演要求歌者不仅能够将发声技巧运用得当,而且还要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的表达,最终才能带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倘若歌者不重视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仅仅把声乐表演看作是单纯声音技巧的堆砌,最终整个表演过程将会显得生搬硬套,机械而死板,若处理过度还会留有“炫技”之嫌。一位优秀的歌者之所以会被听众们所铭记,主要原因是其所演唱的代表作品别有一番风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风格,而这其中少不了歌者对作品所蕴含思想感情的独到理解。歌者对声乐作品进行有效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往往会超越时间的束缚,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沉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余音绕梁”。“绕梁”的看似是“音”,背后蕴含的实则是歌者合理而有效的情感表达。

二、声乐表演中舞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最终要落实到舞台上,因此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必不可少。舞台实践能力是一整套能力体系,包括但不限于表演者对舞台的理解力、在特定场景下的演唱欲望与表现力、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与疏导能力,甚至是舞台意外发生时的控场能力。严格意义上讲,歌者平时训练的声音技巧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在特定舞台上也可划归为舞台实践能力。而歌者若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轻则使整个声乐表演过程呈现出瑕疵,重则可能会使表演者对舞台产生恐惧与阴影,甚至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可以为歌者奠定表演信心,强化其表现欲望,甚至拓宽表演者的职业道路,令表演者获得外界的赞许,积累“观众缘”。

三、情感表达与舞台实践的关系

第一,情感表达是舞台实践的关键部分。在传统的声乐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歌者大都独自进行练习,或仅针对导师一人进行声乐演唱,整个表演的受众数量及严肃程度相对有限,不具有舞台特有的庄重感。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歌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主要还是通过其声音进行传递。而在特定的舞台场景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是服装饰物都会影响听众对于声乐作品所蕴含思想感情的理解。情感表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歌者的声音为载体,而是由于舞台场景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多样化。评判一位舞台实践者的声乐表演是否精彩,其情感表达是否有效而深刻,是否深深地感染听众,仍旧是关键指标。如果在舞台的重压之下,演唱者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出现紊乱,甚至仅仅使用苍白的声音进行作品的演绎,则此次舞台实践无疑是失败的。因此,从方式上看,情感表达在舞台的特定场景下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内核上看,情感表达仍是舞台实践的关键部分。

第二,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促进歌者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心理因素层面,每一位声乐艺术表演者在初次进行舞台实践时难免会产生紧张之感,倘若表演者由于舞台的重压而在演唱过程中畏畏缩缩,则情感表达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表演者在丰富自身的舞台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可修复演唱时的消极心理,增强表演信心及表演欲望,从刚开始的缺乏信心逐渐转变为落落大方,最终达到情感表达收放自如的状态。而在形体因素层面,丰富的舞台实践有助于使表演者熟练掌握眼神与面部表情的拿捏,并且可以使肢体动作和演唱姿势规范化,显得更加自然。形体因素处在舞台实践与情感表达的交集部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使得表演者的形体得到提高,从而能够使情感表达更加流畅丰满。

四、提高情感表达及舞台实践能力的方法

第一,培养艺术想象力,提升歌者对于作品的“代入感”与“沉浸感”。歌者在平常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培养自身的艺术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之中,以获得“代入感”与“沉浸感”,以增强表演过程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产生思想共鸣。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表演者进行的艺术想象应有不同的侧重:针对民歌小调类作品,应力求表現出特定民族的风土人情;针对歌剧类作品,则着重于对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的性格特色与精神状态进行表现;针对现代新型创作类作品,应着重表现其所蕴含的时代气息。

第二,增强歌者的历史文化修养,提高共情能力,以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一方面,歌者对于作者寄予作品中的个人情感本就不可能没有遗漏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所处时代与作品的创作年代有所差距,审美很难完全统一,所以许多内容应该由歌者转化为符合当前审美的方式进行传递,这就需要歌者进行恰当的二度创作。歌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必须足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尊重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进行荒谬的改编。因此,良好的历史文化修养是进行二度创作,进而进行合理情感表达所必备的基础。

第三,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进行舞台实践,克服怯场心理。在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得舞台实践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必须自己去寻找尽可能多的登台机会。这里的登台机会不仅仅局限于大型的正式演出现场,小型的汇报会与演唱会,或是平时在众多好友面前进行声乐表演同样具有参与价值。要克服怯场心理,表演者甚至可以参与一些非声乐的舞台或公众活动,譬如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讲或者朗诵,只要具有一定的观众规模即可。

第四,培养扎实的声乐基本功,熟练掌握快速调动自身演唱热情的方法。歌者具有能够熟练调动自身演唱热情的能力,是确保舞台实践成功的基础。歌者必须重视平常的声乐练习过程,培养出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的意识集中在表演欲望的调整上,最终达到自身的演唱热情能够“召之即来”的理想状态。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演唱姿势。演唱者的演唱姿势决定他的呼吸、共鸣,进而决定最终发出的声音。因此,养成科学的演唱姿势非常重要,良好的演唱姿势没有定式,应当以舒展、挺拔、自然为标准。二是发声方法。演唱者应力求用最小的消耗,唱出最大的效果。要达到此目的,演唱者需要把握好气息的吸入量,练习深而不僵且具有足够支持力的呼吸方式,把握好声乐唱法所需的真假混合声比例,打开腔体并保持稳定,用好共鸣。演唱者只有将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要素进行精细的把控,才发得出漂亮的声音,也能够持久地保持下去。三是作品的熟悉程度。演唱者对所选的声乐作品要足够熟悉,包括强弱、节奏,乃至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人物角色和精神内涵等。可以说,把作品研究得越透彻,对其内涵理解得越深,演唱者就会越有表达的欲望和热情。

第五,对舞台实践经历多加揣摩,逐渐形成歌者自身的舞台风格。舞台风格是个人气质的彰显,代表歌者对舞台的理解与掌控能力。舞台风格不光体現在声音技巧上,歌者在台上的每一个手势、表情甚至眼神同样是其台风涵盖的范围,正所谓“细枝末节更彰显歌者功力”。因此,要提高舞台实践能力,歌者必须珍惜每一次舞台实践的经历,在台下仔细地进行揣摩与推敲。并且针对同一首作品,应该去观看不同国内外名家的演唱片段,最好是现场观看,并将不同名家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对可以借鉴的地方进行吸收内化。

综上所述,精准而有效的情感表达,是引发观众思想共鸣的必要条件。而歌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才能使声乐表演最终落实在舞台上,能够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情感表达与舞台实践又相辅相成,难以分割,歌者应该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合理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更加精细的拿捏。同时,歌者应该积极争取舞台实践机会,并勤于反思,拓宽视野,以形成独特的个人舞台风格。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田雷.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能力分析及训练方法探究[J].黄河之声,2017(5):86-87.

[3]田青,赵婧.论声乐教学中的“声情并茂”[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9-120.

[4]肖玲.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79-180.

[5]贾娟娟.莫扎特两首咏叹调的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4):153-154.

作者单位: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猜你喜欢

舞台实践声乐表演情感表达
舞台实践对戏剧表演的重要性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论地方戏曲现状与人才培养
浅析中国民歌教学和舞台实践中的舞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