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四要》中“法时”养生思想探析

2020-02-11康艺蒋力生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夏养阳万全内经

★ 康艺 蒋力生(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万全,号密斋,今湖北罗田县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养生学家。万氏一生致力临床,勤于著述,所著除《养生四要》外,尚有《万氏妇人科》《保命歌括》《伤寒摘锦》《广嗣纪要》《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等凡十种,后人辑为《万密斋医学全书》,影响甚广[1]。《养生四要》为其所撰的养生名著,书凡五卷。以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养生经验五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其中尤以“法时”内容最为丰富,该卷专论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及脏腑生理特点的养生大法。四时有寒、热、温、凉的交替,万物有生、长、收、藏的演进,效法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要遵循《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与自然万物一道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升降出入、往来流转,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现对《养生四要》“法时”养生思想进行分析及总结,具体如下。

1 遵循“法于阴阳,顺时养生”的原则

“法于阴阳”,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是指调摄人体阴阳之气,效法自然界的规律,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万全遵循“法于阴阳,顺时养生”的原则,对《内经》顺应天地四时,以养脏腑形体的养生理论给予了极大的丰富[2]。在《养生四要》“法时”卷开篇就引用到《内经》中原文“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可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总原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定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法则,也可以说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的总规律,而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此外,万全还提出“阴阳和则气平,乖则生病”,并指出了具体的养生之法,如引用公都子的话说:“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来说明效法天时的方法。

2 法时养生思想在《养生四要》中的体现

2.1 饮食调摄 古人说:“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可以说饮食既是生命之源,也是致病的根源,因此饮食调摄是可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养生四要》十分重视饮食调摄,提出了许多观点。首先,万氏根据四时气候特点不同,提出了“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的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介绍了四时所宜的膳食做为参考,如“春食麦与羊,夏食菽与鸡,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3]。还有药膳的性味如“春木旺,以膳膏香助胃;夏火旺,以膳膏腥助肺;秋金旺,以膳膏臊助肝;冬水旺,以膳膏膻助心。”这体现了作者用四季五行的理论来指导人们食用饮膳,就会起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其次,万氏提出了“饮食有节”的观点,如 “夏月伏阴在内,如瓜、桃、生冷之类,不可多食,恐秋生疟痢之疾。冬月伏阳在内,如辛燥炙煿之物,不可多食,恐春目痛,秋生热厥”。再次,万氏提出“寒温有度”的观点,即“适其寒温,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2.2 日常起居调摄 唐代名医孙思邈强调“食寝皆适,能顺时气者,始尽养生之道”。也就是说日常起居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合理安排。万氏也提出:“起居有节,食色不伤。”还说到不良的生活起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即“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水冰地坼,醉以入房,暴泄其阳者乎”,可见衣食起居的重要性。在穿着方面,万氏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认为“春虽温多风,棉衣不可太薄。秋冬凉而寒降至,衣褐宜早渐加也”[4]。这是根据四时的变化而增减衣服重要的养生方法。其次,万氏还强调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养生,如春季“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要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在此时,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发来放松形体。此外,万氏还提出在平时的生活起居中要注意防范外邪,如“凡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宜避之,不可恃其强健而不畏也。”这也体现了《内经》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思想,是对人们长期生活经验和与疾病作斗争经验的总结。

2.3 精神调摄 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和庄子提出清静无为的思想,极力主张坚守静而不燥的思想情绪。《养生四要》中也说到:“夕则静坐,夜则安身。”其中静坐就是清静的一种方法,具有清净养神的作用。其次,万氏认为一个人的意志很重要,在书中说到如“冬至则君子斋戒,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在夏至,君子斋戒,止声色,定心气。”这都是在说人应该根据四时、四气的变化来调节神志活动,也可以说人的意志受环境的影响,锻炼意志有利于调摄情志。再次,万氏认为保持精神乐观有益于身心健康,万氏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他认为:“春生夏长,乃阳气发泄之时,教以礼乐者,歌咏以养其性情,舞蹈以养其血脉,亦养阳之道也。秋冬收藏,乃阴气收敛之时,教以诗书者,优游以求之,亦养阴之道也。”[5]这种顺时令调摄的方法是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4 养生方调摄 万氏推崇《内经》中“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他引用《内经》的话:“冬不按蹻,春不鼽衄。”在此思想的基础上,他根据四时脏腑的生理特点,创设了四时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养生方,如春天解宿毒的消毒丸、去春温的易老九味羌活汤,夏天解暑的清暑益气汤、生脉散,秋天治疟的补中益气汤,冬天治嗽的参苏饮等。但是,他认为这些都是针对性很强且用之必慎的方剂,而不是叫人无病妄服。此外,万氏还主张宜因时制宜并制定四时治疗大法是“春宜吐,夏宜汗,秋冬宜下,此教人治病者,不可犯时禁也”[6]。但根据疾病的发展变化,病症情况,设遇可吐、可汗、可下之症,万氏认为:“虽犯时禁,亦为之。”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万氏求真务实的医风由此可见一斑。

3 结语

万全一生致力临床,勤于著述、善于摄养、著述颇丰,其在《养生四要》中的“法时”养生思想遵循“法于阴阳,顺时养生”的原则,其“法时”养生思想在饮食、日常起居、精神、养生方调摄这四个方面体现,反映了治未病和养生方法融为一体的防病保健思想。对现代人们的养生保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夏养阳万全内经
春夏养阳勿上火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近30年《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研究进展*
万全“水幕”
万全准备
抗日英雄万全策
24時間万全体制全天候安全走行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