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型颈椎病在胃肠造影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分析

2020-02-0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期
关键词:摄片骨质增生椎间隙

吴 晨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中,有时会发现颈段食管后壁见有不同程度的弧形压迹(图1,2),边缘光滑整齐,食管粘膜规则且管壁柔软,钡剂通过顺利。经回顾分析,食管上段后壁外压性改变多数由颈椎病引起。

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常见的颈椎病根据病因可分为颈椎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以及一些不属于以上分型的颈椎病称为其他型颈椎病,目前主要是指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单纯的食管压迫型颈椎病较少见,大部分病例还伴有脊髓、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当颈椎前缘的骨质增生压迫食管或引起交感神经干的功能障碍时,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及咽部异物感为主,故常被误认为是食管病变而进行食管钡剂造影检查或内窥镜检查。

本文收集10例上消化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分析探讨食管型颈椎病在胃肠造影中的X线特征性表现,提高临床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本院10例病人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1岁;8例患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及吞咽后胸骨后不适,仅2例患者食管临床症状不明显。

1.2 方法

影像检查设备为GMM数字平板胃肠机。造影剂为医用硫酸钡(Ⅱ型),浓度为220%(W/V),常规摄取颈段食管正位、双斜位像,并取侧位采用2帧/s动态摄影。

2 结果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显示所有患者食管黏膜连续、规则、光滑,食管扩张未受限,食管壁柔软度良好,腔壁线光整,无中断及黏膜破坏征象,食管上段正位摄片均显示充盈缺损影,侧位摄片上显示椎间隙平面食管上段后壁弧形压迹,食管后壁受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

食管后壁及侧壁受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呈现弧形压迹(图1,2)上消化道造影动态摄影观察弧形压迹部位的黏膜未见异常改变,管壁柔软,黏膜连续,未见破坏或中断征象。

压迹位置多处于颈4~7椎间隙水平,以颈5/6及颈6/7椎间隙水平最多见,压迫程度以颈6/7椎间隙最为明显,食管受压深度约为0.5~1.2cm。

图1 ,图2:食管上段右后壁颈6/7椎间隙水平见弧形压迹,边缘光滑,黏膜连续,后方可见颈椎骨质增生形成骨赘。

3 讨论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椎间盘的退变为主,是由于患者的颈椎椎间盘髓核变性,导致椎间盘突出,并伴有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脱出和纤维环破裂所致[2]。颈椎退变还伴有椎体骨质增生,并多伴有周边韧带钙化,严重者可有骨桥形成。

食管上段由于和颈椎距离较近,食管后方与颈椎之间仅有前筋膜及结缔组织相隔。食管本身在颈部的移动空间较小,导致颈椎病变最易压迫食管,引起食管狭窄,从而产生临床症状。

食管型颈椎病的影像表现:颈椎摄片X线表现为椎体前缘鸟嘴样或唇样骨质增生,严重者可形成骨桥。上消化道造影表现为食管后壁(颈4/5,颈5/6,颈6/7椎间隙水平)出现弧形压迹,压迹边缘光滑,无明显钡剂残留,食管黏膜连续。本组10例患者均有深浅不等的食管上段压迹。食管型颈椎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为:颈椎侧位摄片时可见椎体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上消化道造影见骨赘处伴有深浅不等的弧形压迹和局部食管管腔的狭窄[3]。

颈段食管位置靠上且长度较短,钡剂通过迅速,常规正侧位及斜位吞钡X线摄片较难捕捉食管型颈椎病的典型影像表现,造成一部分食管型颈椎病的漏诊或难于诊断。数字平板胃肠机因具备动态透视图像存储以及自动图像优化功能,辐射剂量低,曝光时间短,呼吸运动影响小,成像清晰等优点,可发现密度差别极小的病变。特别是采用动态摄片回放在工作站上播放时,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字平板胃肠机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中连续摄片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清晰并及时、准确地显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食管上段两侧后壁的弧形压迹,对食管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摄片骨质增生椎间隙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保乳手术切缘评估及术中乳腺X线摄片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MRI影像学疗效评价
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在桡骨头细微骨折中的诊断分析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X线摄影中心线对准被照体部位中心在提高DR摄影质量中的作用观察
桡骨头细微骨折行不同体位X线摄片与CT的诊断价值比较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