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MRI影像学疗效评价

2020-11-18宋震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椎间隙椎间盘腰椎间盘

胡 华,宋震宇,高 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 四川 泸州 64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牵引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明显改善,但影像表现与术前X线或CT表现差异并不明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逐渐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因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质量好、无创的特点,可清楚显示脊髓、神经受压等情况,在治疗前后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此,本文分析了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牵引治疗后临床体征及MRI表现改变情况[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经MRI检查结果证实。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由康复科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采用牵引治疗。每天牵引1~2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3 MRI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行MRI扫描。采用西门子3.0T Skyra扫描仪,线圈为全脊柱表面线圈。分别行横断面、矢状位扫描。

1.4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优:临床症状消失,生活恢复正常;良: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未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可:临床症状减轻,活动功能受限;差: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2]。对比治疗前后MRI影像资料,主要观察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等变化情况。椎间隙平均高度取L1-S1共5个椎间隙的平均值,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取L1-S1共5个椎间隙层面硬膜囊横截面积的平均值。

2 结果

2.1 牵引治疗前后腰椎椎间隙高度、硬膜外压痕及椎板软骨退变情况

本组47例行牵引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前椎间隙平均高度(11.62±2.31)mm,治疗后椎间隙平均高度(13.56±3.21)mm。治疗前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为(1.13±0.52)cm2,治疗后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为(1.23±0.31)cm2。

表1 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情况()

表1 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情况()

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cm2)治疗前 11.62±2.31 1.13±0.52治疗后 13.56±3.21 1.23±0.31 P<0.05 <0.05椎间隙平均高度(mm)

2.2 牵引治疗前后Macnab疗效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的相关性

本组47例行牵引治疗的患者中,评估为优有8例,良有15例,可有13例,差11例,总体有效率为76.60%。将评估为优、良、可的病例归为有效组(36例),将评估为差的病例归为无效组(11例)。各组的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等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2 不同疗效组的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情况变化情况()

表2 不同疗效组的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情况变化情况()

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变化情况(mm2)有效组 3.98±1.31 0.75±0.05无效组 1.98±0.56 0.34±0.12 P<0.05 <0.05椎间隙平均高度变化情况(mm)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是由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纤换环劈裂,造成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后方椎管及周围神经诱发的疾病。患者发病期常伴随疼痛、下肢麻木等疾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主要以牵引治疗和推拿按摩为主。如果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可以行手术治疗[3-4]。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易被临床所接受。

治疗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影像学显示,均存在椎间隙变窄、硬膜囊受压变小的情况,椎间盘组织上T2WI信号减少,与其水分减少、椎间盘退变呈相关[5-6]。本组病例中,治疗前椎间隙平均高度(11.62±2.31)mm,治疗后椎间隙平均高度(13.56±3.21)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为(1.13±0.52)cm2,治疗后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为(1.23±0.31)cm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显示,牵引治疗能够增加椎间隙的距离,有助于椎间盘回弹,从而减小对硬膜囊的压迫,有助于减轻临床症状。

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标准,本组47例中评估为优有8例,良有15例,可有13例,差有11例。将评估为优、良、可的病例归为有效组(36例),将评估为差的病例归为无效组(11例)。有效组的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分别增加(3.98±1.31)mm和(0.75±0.05)cm2,治疗无效组的治疗前后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分别增加(1.98±0.56)mm和(0.34±0.12)cm2。治疗有效组的椎间隙平均高度、硬膜囊平均横截面积增加情况明显优于无效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MRI可以准确的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影像学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MRI可以准确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治疗后的椎间隙、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椎间隙椎间盘腰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间盘切除前椎间隙撑开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