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0-02-04邵建东何重阳向立东
邵建东 何重阳 向立东
摘要: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逐步渗透到各个方面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他们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念。渴望改变自己,并要求更多的自由和开放的大学生,正处于新媒体时代,在校园环境的塑造下,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各种有用的共享资源在学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再单一。新媒体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其对策
一、新媒体传播概念及其特征
(一)新媒体传播的概念
新媒体是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通过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通信环境,一个与传统媒体相比相对的概念,是一种包括所有数字媒体形式,包括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传统媒体,移动媒体等新的媒体形式。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征
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虚拟性的新媒体传播,存在着大量的传播信息,可以实时共享,随时随地传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的传播和更新速度通过多媒体载体,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非常快,相对成本较低,新媒体传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和社会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去主体性”影响。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去主体性”的特征,削弱了已从通信主体的单一输出模式变为通信对象信息的主流媒体的权威。随着微博,微信等移动媒体更多地参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新媒体通信的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同时发布和传播信息,接收信息的对象也有权发出意见并传播信息,传播信息的多样化和信息的大规模传播,使得媒体泛化主体也可以进入二次交流,这成为在新媒体时代交流的主体。由于传播渠道的多样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受到削弱,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新媒体的“隐蔽”导致缺乏传播价值规范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到很多约束和纪律规范,但在新媒体的虚拟世界中没有身份限制的新交流环境中,缺乏匿名的交流平台,让人们拥有自己的声音,这使得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放宽了对自己的要求和限制,不遵守法律和道德,所以他们无法正确使用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限制了自己的行为。
(三)新媒体商业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交往日益增多,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法和利益驱动导致“一切都取决于金钱”的思想在我们的社会中盛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具有“商业化”的性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事物,住在象牙塔中的应该学习科学和文化知識、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抱负的大学生,在新媒体“商业化”的宣传下,歪曲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产生一种快速的成功和即刻的收益,不断产生浮躁的心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新媒体在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内容审核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加强,不仅需要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需要媒体工作者进行检查,确保新媒体的经营环境充满正能量。首要重点是努力净化新媒体的网络环境,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计,消除那些不道德的,不利于人格塑造的内容,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加大新媒体环境力度,正新媒体的运行环境,使其更加健康和成熟,努力为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学校应积极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的教育
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引导学生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自力更生,自我完善,使他们能够塑造健全的人格,价值观和生活观,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美丽。学校可以邀请教授或相关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以教育学生的情绪,树立榜样,教育和塑造学生的品德,不断加强其自信,使他们学会抵制新媒体的诱惑。班主任应定期召开班会,不断激发和影响学生,进行道德和情感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学校,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进行交流,并成长为具有道德,坚定目标和崇高理想的个人。
(三)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
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需要多方面的合作,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严格抵制那些不良的诱惑。首先,对于大学生自身,为了提高个人媒体质量,他们应该不断地反省自己,学会在互联网上寻找优势和避免劣势,不应该传播不良信息。应更加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对大学生有很好启发的传播学等方面的教学,媒体质量的培训需要一种大环境来塑造。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立于自己,树立自己的坚定立场,塑造自己,提高媒体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凯锋.21世纪初青年价值观预测[J].当代青年研究,1999(06).
[2] 祝华新,赖龙威.新技术媒体与青少年文化变局[J].青年研究,2005(11).
[3] 艾瑞咨询集团.2010年中国微博发展现状及用户研究报告简版[R].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1.
[4] 上海财经大学,艾瑞咨询集团.公共危机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及传播模式研究报告2011年[R].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12.
[5] 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山东大学,2008.
作者简介:邵建东(1998—),男,河南平舆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何重阳(1998—)女,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向立东(2001—),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