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赋能理念的大学生“四自教育”模式探索

2020-01-20梁国一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赋能激发引导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四自教育”内涵及由来,通过对高校实施“四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企业管理的赋能理念,探索“四自教育”的模式,并在学生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该模式。

关键词:四自教育;赋能;激发;引导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赋能理念的大学生“四自”教育研究——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项目编号:FDYZX111);主持人:梁国一,参与人员:刘伟,王雅芸,李毛。

一、“四自教育”概念分析

2017年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四自教育”。

“四自教育”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自我管理是基础,自我服务是手段,自我教育是目标,自我监督是保障,四者不可分割,只有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学校实现“四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问卷分析

通过对全校16个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10份。

1.实现“四自教育”的意愿。在2410份调查问卷中,88%的学生有实现“四自教育”的意愿,7%的学生意愿模糊, 5%的学生没有实施“四自教育”的愿望。

2.目前学校实施“四自教育”存在的问题。5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是很重视,36%的学生认为学校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11%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够重视。那么如何让学生重视“四自教育”,参与“四自教育”,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通过“四自教育”需要提高的能力。经调查,24%的学生希望通过“四自教育”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23%的学生希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3%的学生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21%的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独立生活能力,9%的学生希望提高其他能力。

4.实施“四自教育”的建议。调查发现,35%的学生建议学校加强引导,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氛围,32%的学生希望配备专业教师加强引导,有效指导,使学生树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识,3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才能实施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二)问题提出

通过分析和学院学生管理实际,大学生实施“四自教育”主要问题如下: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四自教育”;缺乏更多更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教师引导和监督作用发挥不明显;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差,约束能力不强。

基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本文把赋能理论用于学生“四自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赋能理论解决“四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赋能概念

赋能又称赋权增能,最早出自社会心理学,是指个人、组织与社区借助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获得掌控与自己相关事物的力量,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功能及社区生活品质。在教育之中赋能是通过各种途径给人以积极能量,让人有一种内在的控制感、效能感、力量感和有资源的感觉。

(二)选择赋能对象

选择好赋能对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学生带动全体学生的提高自我积极性。

(三)赋能的形式

1.能力赋能。当今时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学校培养学生也要依据社会对学生能力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权限赋能。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使学校各级部门自上而下进行决策与部署,各级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推进工作执行和教育活动开展,学生更多的是执行者,参与决策相对较少,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生的力量充分激活。

3.情感赋能。通过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促进学生团结,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推进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构建大学生“四自教育”管理的模式

(一)通过赋能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

学院和学校分别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心,下设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各种自主自治小组,每个小组采用双向选择,但每名学生必须参与一个,保证班级学生每个人都有责任、都有事做。班级每位学生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学期末各个小组通过班级制度量化指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辅导员負责奖励先进,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二)辅导员引导学生完善制度

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辅导员引导、监督和必要的约束,要引导学生建立、完善各种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实现必要的约束和监督。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选择好赋能对象,最大限度发挥赋能作用

1.赋能个体,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1)选择向党组织靠拢的学生为赋能对象。成立大学生党员服务站和党务部,服务站学生党员组织本公寓所有党员服务整个公寓学生。这些党员通过服务学生,树立了自我服务意识,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管理水平,体现了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党务部负责学院党员的推选、培养、推优和所有党建资料的准备,通过培训和实践学生熟悉了党员发展流程和党建的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院党建的水平,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平台。

(2)选择获奖学金、先进等学生作为赋能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充分激发这部分学生发展潜能,让这部分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带动其他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自我教育。

2.赋能团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1)团学联组织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织,成员积极性高,对这部分学生充分进行能力和情感赋能,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开发特色社团活动。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仅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院依据专业特色创设了红色阵地社团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许多学生通过活动提升了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通过班级平台赋能。制度的制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发挥潜能的空间,让大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育自己的主体。

(3)利用集体力量实现自我监督。要充分激发和督促班委会力量对班级事务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班级所有学生监督班委会成员自我约束情况,随时向辅导员反映,辅导员对班级事务要积极引导,充分放权,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

(四)赋能过程

1.体现合作参与。对学生赋能时,一定引导学生加强合作,通过合作增进友谊,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体现目标共同实现。同时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自我实现效能。

2.提高认识。学生一定要提高自己对“四自教育”的认识,珍惜机会,珍惜平台,主动锻炼提升自己,通过自我管理提高自己的责任心、自我服务意识及各种能力。

3.开放交流。要定期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一段时间来的感受,挖掘学生身体、心理等内心感受,及时给予纠正。

总之,学生“四自教育”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潜能。学校一定要通过充分、有效、科学的激发,合理的引导、约束和监管,让学生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又要规范、高效、公平、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赋能激发引导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