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野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探讨

2020-01-20何理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新时代

何理

摘 要: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科目,当代大学生身处更加复杂的社会,所以,在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普及。艺术院校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它的教学独具特色,艺术院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独具个性,这就使新时代下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为此,当下艺术院校就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进而完善艺术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艺术院校想要实现德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就需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展开新形势的教学,突破原有的教学形式,结合新时代下的先进思想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秉承“全面思政教育”的理念,在艺术院校课程中不断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思政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自身的修养以及国家公民的素养。在艺术院校中要通过各种专业课融入思政知识,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使得思政教育能够渗透方方面面,更加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内容。

二、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本教育种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各类艺术院校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出现了很多新的专业,融入很多新的思想。但无论学科的种类有多少,想要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都需要靠自身的专业能力。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弱化了思想和德行方面的教育。为此,在新时代的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有效地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师思政能力不强

艺术院校的一些專业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在思想方面的认知是有些欠缺的,对思想政治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所以,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也常常忽略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上专业课时,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思政方面的内容,更多是处于原发层次,是基于专业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进行的思政教育,其专业程度是远远不够的,缺乏系统的组织和思考,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层次的思想认知,且教师在融入思政教育时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够新颖,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身处于特殊的行业中,教师要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将正能量行为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弘扬社会的正气。

(三)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发展机制不完善

就艺术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如发展机制不成熟、评价体系欠缺等。首先,艺术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当中,统筹整合机制没有得到完善,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程设计时缺乏对德育内容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使得德育育人的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其次,执行力度不足,由于高校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管理,在资金、人员等方面都没有有效的执行,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后方保障。最后,监督机制的设置并不科学,且与内容和形式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统一,缺乏制度的指导,以至于监督力度不足。

三、新时代视野下对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的思考

(一)艺术院校进行思政课程创新具有可行性优势

在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怎样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怎样改变以教师为主导卖力讲课而学生不以为然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艺术学科是艺术院校的特色,通过学习艺术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艺术院校中开展思政课程创新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调研显示,学生对于与专业相关的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兴趣,在教学中以艺术学为基础,融合思政课程的内容来设计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院校中有众多的艺术学科,在创新思政课程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教师只要在前期备课时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将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而其理论内容过于枯燥,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对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课程来设计此门课的学习主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辩论的形式来展开思政教育,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与思政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的内涵。

(二)艺术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内在优势

艺术院校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很高,他们与专业教师关系更亲密,在交流方面也更有共同语言,专业教师若能在教学时融入思政教育,积极弘扬正能量内容,课程思政建设的效率就会得到提升。因此,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学成为学生思政学习的重要聚集地。

课程思政建设对专业教师来说有着很大的考验,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树立正能量的师德师风,为学生做榜样。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时融入思政内容,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不适,还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四、新时代视野下对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分析

(一)不断挖掘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元素

首先,艺术院校可以根据相关红色艺术作品开展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一起来探析作品背后的历史内涵以及红色文化。在介绍完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红色艺术文化作品,并寻找打动自己的地方。其次,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不能依靠单一的学科进行,要融合多个艺术形式共同进行,通过多种视角将我国传统文化、爱国文化等优秀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确直观地接受德育教育。最后,艺术院校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充实自身,在保证专业知识足够的情况下多汲取一些思政知识,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形式

想要创新教育形式就要加强使用新时代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完善教学机制。当下艺术院校可以采用“院校+基地”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以及思政教学,可以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赏析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谈论式、启发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手段来提升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课堂的主体,以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人物,在艺术鉴赏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观念,积极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让学生从中真正领会到德育教育,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将艺术专业的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关联,利用思政教育的语境全面地讲述艺术与思政的相关内容。德艺双馨这个成语中,“德”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而“艺”是一个人成才的条件,所以,想要真正地实现“德艺并重”的育人目标,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科学地制定相关管理机制,有效地完善课程设计,加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不断丰富艺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将思政的真实内涵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打造新时代课程。

五、结语

艺术院校要开展课程思政,就要结合院校本身的一些专业特色,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大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呈现和阐述,这样才能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当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德艺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佑华,刘红,张文婷.新时代视野下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9.

[2]夏治国.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浅探[J].文教资料,2018.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新时代
艺术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的研究与实践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