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数学教学
2020-01-18范立军
范立军
摘 要:“深度学习”是当下的热门词汇。课程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一课为例,进行了以教学实践与思考。链接现实:把握认知边界,加深数学理解;建構模型:立足高阶思维,凸显变式价值;应用拓展:突破思维藩篱,产生经验迭代。用课程视野把知识放在整个知识体系当中,通过有机整合的方式,以结构化的材料,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课程视野;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深度学习”是当下教育界的一大热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深度学习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遵循着前有孕伏、后有突破的原则。但长期通过“教教材”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标准范式。学生很难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之间的沟通。碎片化和狭隘化的教学,使课堂失去了情趣和深度。因此,教师应该拥有所教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课程视野,并以此来观照每一节数学课。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实践。
■一、链接现实:把握认知边界,加深数学理解
1. 联系生活,体悟概念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关于单价、总价和数量,我想同学们肯定不陌生,谁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看到过它们?
生1:我在超市里看到过单价。
生2:我在妈妈买东西的时候看到过它们。
师:看来单价、数量和总价主要出现在买东西的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对单价、数量、总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既然有了了解,我们就来看这条信息:
在这两道题中,你能找到“单价”“数量”和“总价” 吗?
(1)一套《西游记》有3本,每本售价10元。买一套《西游记》需要多少元?
(2)买一套《西游记》要30元,买3套需要多少元?
2. 沟通旧知,加深意义理解
师:其实,今天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是经常接触到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看你能不能从以前的题目中找到“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生找出了单价、数量和总价。)
师:做了刚才这两道题,有什么感想?
生1:我觉得第2题告诉我们当数量是1的时候,单价等于总价。
生2: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其实并不是全新的知识,我们以前已经遇到过了,只是那时候没有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说法。
“单价、数量和总价”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术语。学生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接触过的。此时教师的课程视野就表现在对于这样的数学概念,把它放置在生活情境和已有知识体系中,让学生自己去辨析来加深数学理解。不仅让学生感悟到“新知不新、新知可以用旧知来学习”的观念,而且还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目标,即让学生建立具有稳定性、清晰性和可利用性的认知结构。
■二、建构模型:立足高阶思维,凸显变式价值
1. 自主探究,建构数量关系
师:知道了什么叫单价、数量和总价以后,聪明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了这三个量之间是有关系的,谁能说说有什么关系?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是不是真的是“单价×数量=总价”呢?数学学习讲究以理服人,让我们以“一套《西游记》有3本,每本售价10元,买一套《西游记》需要多少元”为例,研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再选择典型作品进行反馈。)
师:用这三种方式来表示“单价×数量=总价”,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线段图。因为比较简洁明了。
2. 变式拓展,探寻关系本质
师:用这个线段图能表示“买一套《西游记》要30元,买3套需要多少元”这个题中的三个量的关系吗?为什么?有没有要改变的?
生:能。因为这题中的数量也是3,只要把单价改成30元,总价变成90元,就可以了。
师:如果这个数量变成4套,这个线段图还能表示吗?要怎样改变?
生:不能了。但只要给线段图再加一段单价就可以了。
师:如果现在每套的单价变成40元、50元,这个线段图又要怎样改变才能符合题目了?
生:把线段图的单价变成40元、50元,总价相应的变成160元、200元。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总价会随着单价的变大而变大。
(六年级的正比例的知识在这里无声渗透了!)
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历练了分析、评价和创新的高阶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寻和表达“单价×数量=总价”的算理,是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不断地变式的过程中丰富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的内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单价、数量和总价”这一数学知识既有横向的透视,又有纵向的穿透,努力寻求着这一数学知识的源与流,充分体现了课程视野要立足知识整体,实施整合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能的要求。
■三、应用拓展:突破思维藩篱,产生经验迭代
1. 开放练习,丰富数学现实
(1)投影出示:填一填。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反馈。
师:你填的单价和数量分别是多少?
生1:单价2元/千克,数量是6千克。
生2:单价3元/千克,数量是4千克。
生3:单价是4元/千克,数量是3千克。
师:看来答案不止一个,老师看到有个同学写出了很多的答案:12和1、2和6、3和4、4和3、6和2、1和12。(電脑出示所有答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1:单价和总价乘起来都是12元。
生2:单价变小,数量增加了;单价变大了,数量减少了。(反比例的知识又在这里悄悄地出现了)
师:那单价可不可以是24元/千克呢?
生1:不可以,这样总价就比单价小了。
生2:我不同意,单价24元/千克,数量可以是0.5千克。(五年级的小数乘法知识用到了)
师:看来数学学习是可以不断深入的。
2. 综合运用,丰满数量关系
(1)投影出示:一套《西游记》有3本,每本售价10元,老师买了3套,一共多少元?
先解决问题,再想想,用到了哪几个数量关系?
(2)集体交流。
……
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用到了两个“单价×数量=总价”。先用“单价×数量=总价”求出一套《西游记》的总价是30元,再用“单价×数量=总价”求出3套《西游记》的总价是120元。
师:这是不是出现问题了,这30元怎么一会儿是“总价”?一会又变成“单价”了?
生:没有出现问题。因为单价和总价之间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我爸爸相对于我来说是爸爸,相对于我爷爷来说就是儿子了。
(多可爱的孩子,多恰当的比喻呀!)
好问题,可以催生深度学习!同样,好问题,也体现了执教者良好的课程视野!在第一个练习中,教师很好地把基本知识的巩固同后续要学习的知识融合在了一起,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使知识变得有趣而又有挑战性;第二个练习又深度挖掘了数量关系的内涵,让学生在对比和思辨中完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就在这样的应用、对话和批判中产生了,课程视野也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目前,对深度学习内涵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达成一个共识性的界定。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理解”“知识系统性”“整合”“高阶思维”“批判性”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词。而“课程视野”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内容还原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或知识体系中,通过对知识来龙去脉的追寻,来体现学习内容的本真价值,还原教学的本真意义。这两者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数学知识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教学目标从“知识至上”走向“素养为重”,教学过程从“关注教”向“聚焦学”转变,不仅很好地体现了“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的理念,而且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