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有层次,思维求进阶
2020-01-18沈潮来
沈潮来
摘 要:自主应向作为“成长型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主应向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自主应向能力培养伊始,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将各项指标研究透彻,明确训练要求。在依照指标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要有层次,思维要有进阶。抓住学生关键性的生成,提出要求,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应向水平。
关键词:自主应向;培养策略;数学能力
自主应向是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回应课堂开始时自主定向阶段所提出的问题,评价学习的过程。作为“成长型课堂”重要的一环,自主应向包括回顾过程、反思方法和评价表现三个方面。在自主应向的课堂教学板块中,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整理,也是思维进阶的二次学习。通过归纳和分析,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充分认识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下面就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为例,谈一谈“自主应向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定向与自主应向的课堂实录
片段1:自主定向
课件出示:把720ml的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同样的小杯中,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通过读题,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个大杯和6个同样的小杯,一共装了720ml果汁。
师:数学语言是简练的、概括的,你能用一个式子将他的发现概括出来吗?
生:720=1+6。
师:有补充的吗?
生:1個大杯+6个小杯=720毫升。
师:我们用一个式子就概括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不能,因为这里没有大杯和小杯的关系。
师:那怎么办呢?
生:添一个条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几倍,或者小杯是大杯的几分之几。
师:概括地说一说。
生:倍数关系。
师:还有吗?
生:大杯容量比小杯多多少毫升。
师:再简洁一些!
生:相差关系。
师:我们既可以补充倍数关系,也可以补充相差关系。(PPT出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条件的?
生:小杯容量是大杯的■。
师: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生:大杯容量×■=小杯容量,小杯×3=大杯。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思考,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
生:1个大杯=3个小杯,那就将1个大杯转化为3个小杯,合起来一共有9个小杯。
师:他是怎样做的?
生:把所有的杯子都看成小杯。
生:都假设成了小杯。
(师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怎样进行假设?为什么要学习假设的策略?
师:也就是假设的方法和作用。
生: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生:我们学习的按比例分配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那么假设策略的本质是什么?
生:我们要有理有据地假设。
师:一个词!
生:根源。
师:看来大家对“假设”还是有着很深的理解的,现在将这个问题交给大家自己解决。
片段2:自主应向
周:今天我学习了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我知道了,在假设后可以用方程、画图、列式的方法来计算。我对假设的方法感受很深,通过假设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我有个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倍数关系的假设,其他关系的问题也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吗?
姜:我觉得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虽然假设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根据“小杯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条件假设的,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周:姜××,你补充得很好,我们都是根据倍数关系假设的。
余:我觉得你今天自主应向的发言很好,你总结了假设的方法和依据,可以用画图、方程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但是我想补充一点,不管是都假设成大杯,还是都假设成小杯,我们都是通过假设把几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这样转化起来更加方便。
周:谢谢你的建议,我会加以改进的。
师:你会怎样改进?
周:像余××一样,抓住问题的共同特点进行总结,这样能说得更清楚。
周:谁还有补充?
戴:我觉得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你总结了我们在假设时用的几种方法,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只是假设这一种方法,画图和方程都是建立在假设策略之上的。
董:刚刚大家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一点,都是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师:周××,你看大家都是一脸懵,你准备怎么办?
周:董××,请你来说说为什么。
董:就用我们的第一个例子来做解释,1个大杯和6个同样的小杯装有720毫升果汁,这里的720毫升就是总数。我们把两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总共就有9个小杯,或者3个大杯,这就是份数。720÷9=80ml,得到一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每份数。
孙:我觉得董××总结得很有道理,我们前面学的按比例分配的根源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那么,我觉得“总数÷份数=每份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假设策略的根源。
师:同学们,刚刚周××和我们一起进行了自主应向板块的学习,现在大家理解假设法的依据、方法、作用和根源了吗?自主定向的问题大家还有疑问吗?关于周×ד其他关系的问题也可以用假设的策略吗”的猜想,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二、自主应向能力的培养策略
乌申斯基认为:“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在课堂的自主应向板块,学生结合自主定向的问题,把所学知识、方法、数学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对比梳理,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建构知识的联系,体会思想方法的应用。通过学生自主应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数学表达的水平。
1. 明确指标提要求
通常我们在课堂结束时也会带领学生回顾,但学生的回顾总是局限于学习的知识和学习的过程。自主应向对学生的回顾提出了回顾过程、反思方法、评价表现的指标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学生自主应向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要求也应逐步提高。在带领学生学习和了解自主应向培养的指标后,再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进行相关训练。在研究过程中,一开始笔者使用“自主应向能力养成单”作为学生思维的支架,建立一个表达的模式,在学生熟悉自主应向的指标后,可以脱离这个模式进行自主表达。自主应向离不开交流和评价,训练时学生的交流要朝纵深推进和发展,思维朝更高层次进阶。
2. 训练表达有层次
学生在经历自主应向的过程中,通过回顾、思考、交流、反思,在碰撞中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建构一个条理清晰、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序而充分地体现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应向的数学表达过程中,首先要阐述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接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抓住知识的本质、核心,最后要建构知识的体系。
在该节课的自主应向中,周××阐述认知的过程并总结了假设的作用:通过假设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接着,姜××补充了假设策略的依据:都是根据“小杯容量是大杯的■”进行假设的。余××的补充“都是通过假设把几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则更加概括,抓住了不同假设策略的核心。最后,董××用“总数÷份数=每份数”道出了假设策略的“根源”,同时也建构了与所学知识的联系。
周××用语言文字阐述了他的认知过程,余××简洁地概括了假设策略的核心,董××用一个数量关系道出了假设策略的“根源”,体现了思维的显性化、结构化特点。以上的交流,数学味道浓,数学思考、数学思维层次都在不断地推进。
3. 抓住生成要机智
在自主应向板块,教师应抓住学生关键性的生成,提出要求,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应向水平。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谢谢你的建议”“我接受你的建议”等类似的语言。这样的交流到这里就结束了吗?
该节课中,余××在对周××的自主应向进行评价后,提出了补充并做出了概括——“都是通过假设把几个未知量转化为一个未知量”。这时周××做出了回答——“谢谢你的建议,我会加以改进的”。教师紧跟着追问“你会怎样改进”,促使学生思考同学的回答好在哪里,自己怎样去改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促使表达更加准确、简洁。
当董××用“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表示本节课知识的“根源”时,很多学生是不能理解这个数量关系的。教师通过提问“你准备怎么办”,将这个问题的解释抛给了学生。理解这个数量关系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联系,学生的思维在交流過程中得到进阶与提升。
学生在自主应向板块可以用语言文字、示意图、思维导图、数量关系式、符号化等形式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表征。通过思考与交流,学生的表达逐级概括和提升,推着思维朝深处发展,最后凝练成一句话,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自主定向能力得到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