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 反思 评价

2020-01-18刘勇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回顾反思评价

刘勇

摘  要:“自主应向”是“成长型课堂”的一个重要自主板块,包括“回顾过程”“反思方法”和“评价表现”三个方面。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为例,描述了“自主定向”“自主探索”和“自主应向”的过程,从“回顾”“反思”和“评价”三个维度,结合“自主应向能力发展指标”详细分析学生的回答所达到的“自主应向”能力层级水平。

关键词:自主应向;回顾;反思;评价

南京市江北新区小学开展了“成长型课堂”区域建构研究。从课堂结构上来看,“成长型课堂”包括“自主定向”“自主探索”和“自主应向”三个自主板块。自主应向是指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回应课堂开始自主定向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对学习的过程、方法和行为表现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因而,我们称“回顾”“反思”和“评价”为“自主应向”三部曲。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为例,分享“自主应向”能力发展的行为表现。“自主应向”与“自主定向”及“自主探索”密不可分,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简要描述“自主定向”和“自主探索”,详细描述“自主应向”,再结合“自主应向能力发展指标”对学生的“自主应向”能力发展水平加以阐述和分析。

自主定向片段: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同学们对转化策略的学习还是很有收获的。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2”,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

生1: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什么今天还要学习这个内容?

生2: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呢?

生3: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猜测和思考,一起开始学习。

自主探索片段:

教师出示例2:■+■+■+■,学生独立探究,然后同桌交流。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是从前往后,逐次通分计算出结果;有的学生把4个分数一次性通分成公分母为16的分数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借助正方形学材(如图1),依次在图中表示出题目中的4个分数,探索计算方法;也有学生借助圆形进行了同样的探究。

在交流汇报中,学生发现前两种方法都是通过通分来计算的,如果分数的个数继续增加,用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第三种方法和第四种方法虽然借助的图形不一样,但都是利用“数形结合”,把算式转化成1-■。在不同方法的对比中,学生充分体验了转化的策略在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自主应向片段:

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我们学习了计算■+■+■+■,可以通过通分来计算,也可以利用正方形或者圆形来表示出这些分数,再观察图形,发现可以用1-■来表示涂色部分,这样计算简便多了。

生2: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形结合”的转化策略在解决计算问题中的运用,通过图形把复杂的算式转化成简单的算式,这样解决问题非常方便。

生3:我原来以为,计算题就只能通过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现在我知道了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找到非常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

生4:今天的内容和昨天的内容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是昨天学习的是利用“化曲为直”“化不规则为规则”等方法把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已知的图形来解决问题,而今天是借助“数形结合”实现算式的转化,是从算式到图形,再从图形到算式的过程。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都需要仔细观察问题的特点,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解决。(学生自发地响起了掌声)

生5:今天学习的例题,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通分计算,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并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会更加简便一些。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算式的转化,进行简便计算,还能帮助我们探索算式的规律,产生新的发现,我很喜欢这种方法。

生6:我想补充的是,通分的方法其实和“数形结合”一样,都是利用了转化的思想,它是把异分母分数计算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两种方法各有各的特点,不能说通分就不是一种好方法,大家别忘了,我们在计算■+■的时候,用化成小数的方法不好计算时,不就是通分计算的嘛!

师:这位同学能够客观地看待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没有任何方法或策略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我们要仔细观察和分析问题,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生7:在今天的学习中,我觉得陈××学得很认真。在解决例题的时候,她先用通分的方法计算,然后又用老师提供的学材思考新的方法。在和我同桌交流的时候,她还能在图上做标记,所以她跟我讲了一遍,我就懂了。谢谢陈××。

生8:我觉得卓××今天的学习表现很好!她在汇报的时候能够用手指着图讲解,用投影上的批注笔把图和算式对应起来,真正做到了“数形结合”,每一步都问我们是不是理解她的意思了,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她在讲解的时候能够稍微侧点身,让大家都能看见屏幕就更好了。

……

本節课是在进行了近一学期的“自主应向”能力培养后所执教的一节研究课,较好地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应向”过程。在“自主应向”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利用“自主应向能力发展指标”(如表1),着重从“回顾过程”“反思方法”和“评价表现”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训练,实现发展学生“自主应向”能力的目标。因而,回顾、反思和评价成为“自主应向”环节的三部曲。

■一、回顾:过程、变化和联系

在“自主应向”时,学生首先要能回顾过程。生1概述具体实题的探索过程,而生2抽象地概述了“数形结合”解决计算问题的探索过程。他们都达到了层级一的水平,而生2的概括程度明显要比生1高一些。生3阐述了自己在学习前后的认知变化,能把学习前后自己的认知变化和原因解释清楚,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到达了层级二的水平。生4能够结合自己课前的猜想进行“应向”,主动把新知和旧知进行联系比较,阐述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知识体系,达到了层级三的水平。因此,在“回顾过程”时,学生要能高度概括知识的探索过程,逼近知识的本质,解释清楚认知的变化过程,阐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反思:方法、认识和联系

回顾过程后,学生还要能对所用到的方法进行反思。层级水平低的学生,可能会详细地复述解答过程,不会概括。而生5不仅能概括用到的几种主要方法,还阐述了自己对“数形结合”方法的新认识,显然,他的反思已经达到了层级二的水平。生6能够将通分和“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解释清楚两类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能客观地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他的反思已经超出了层级三的水平要求了。

■三、评价:欣赏、理由、新期待

反思方法后,学生还要能对学习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表现的能力发展不一。生7对陈××的学习行为提出欣赏,并具体指出为什么欣赏,理由很具体,也很充分,说明他在欣赏别人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欣赏某人的行为表现,达到了“评价表现”的层级二的水平。生8不仅对卓××的行为表现表示欣赏,说出了为什么欣赏,还对卓××的汇报细节提出了新期待,这说明卓××在汇报的时候,生8也在认真地听和仔细地观察,能发现她汇报细节的不足并提出新的期待。这不仅能促进别人进步,也充分说明他的评价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了层级三的水平。

当然,“自主应向”三部曲,是我们在借助“指标”对学生的“自主应向”能力进行分项训练时遵循的“应向”顺序。由于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分项训练,也养成了分成“回顾过程”“反思方法”和“评价表现”这样的三个步骤进行“应向”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自主应向”,具有较高的“自主应向”意识和能力水平时,学生的“自主应向”往往呈现的是“融合表达”的过程:可能会阐述一段话,这段话中既有“回顾过程”“反思方法”的表述,也有“评价表现”的表述。当不少学生的“自主应向”都能达到这种水平的时候,学生的“自主应向”能力就有了很高层次的进阶,离“成长型课堂”的成长目标也就更近了。

猜你喜欢

回顾反思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