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践研究

2020-01-18吴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

吴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与数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有利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培养策略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而且为“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而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需要达到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形结合”切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顺利、高效地学习数学,并促使学生学会思考、敢于创新,这样的数学教学才会更加鲜活,更加精彩!

■一、自然贴切,紧密联系生活,做到“生动形象”

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关,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而且能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由思考、观察、体验,从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一课时,教材中给出的例题图,不仅富有童趣、生動形象,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在例题图创设的情境中,由浅入深,从初步感知几个几,到认识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中的“想想做做”和练习版块的习题(如图1所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今天我们一起到野外郊游,有4组小朋友在跳绳,每组5人,在不远处还有2簇鲜花,每簇有5朵,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鲜花一共有多少朵?这样让学生融入更加贴近生活的完整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整体认知,且利用图形将题目中的数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几个几的含义,对于培养学生数感、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做到“灵动活泼”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可用资源,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突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让学生变得更加灵活、活泼,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这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一)画一画

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直尺等数学工具,根据题意画出其对应的图形,能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同时,也能起到开阔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顺利解题的作用。通过画图,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一课时,设计下列问题:小英去菜场买了10个苹果,比小华要多买3个,那么小华买了几个?在教学时,教师先不要急着让学生进行回答,而是让学生采用画线段、画苹果等方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在草稿纸上画一画,并数一数,这样就将文字语言变成了图形语言。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理解起来也就变得更加容易。利用画一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不仅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模型思维,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算一算

小学阶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列竖式算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数学运算与图式结合起来,由此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一课时,笔者将教材中的主图进行了拆分,首先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2箱、10箱、12箱牛奶,假设一箱有24瓶牛奶,12箱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先出示2箱牛奶,再是10箱,到最后12箱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事实上,这样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正是列竖式进行笔算的过程。其算法是先用一个两位数乘以另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然后是用积的末尾与第一个乘数的个位对齐,接着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十位,并将积的末尾与第一个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进行相加,就得出了结果,也即:首先2个24是多少?然后10个24是多少?最后240+48=288。这样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正好经历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也让他们从中悟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技巧,从而实现了学生计算能力和数感能力的提升。

(三)摆一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摆一摆,让学生想一想,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并能利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奥妙,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数学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装长方形,这样长方形的长有几厘米,就能摆放多少个正方形,宽有多少厘米,就能摆放几排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逐渐地从中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等于长×宽。在摆放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索欲望被充分点燃,他们个个摆弄小正方形,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计算公式学习,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与应用。

■三、结语

数学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数形结合”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造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简化数学学习过程与步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