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鄂东文学名家王泽弘引论

2020-01-18周秀荣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盘山康熙

周秀荣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明清时期,以黄州府为中心的鄂东地区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成就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学名家,明末清初之际的王泽弘即是其中一位。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掘,在此对王泽弘的生平、交游与创作情形作初步的梳理、评介,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作一铺垫。

一、王泽弘生平、创作概述

王泽弘(一作“宏” )(1626-1708),字涓来,号昊庐,别号鹤岭山人,湖北黄冈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享年八十三岁。

王泽弘出身官宦之家,其祖为琅邪东平侯,后迁至黄冈。其父王用予,为崇祯进士,任淮安推官,内擢检讨,明末殉节庐山,故泽弘以“昊庐”自号。泽弘十四岁时补博士弟子,十七岁中崇祯壬午副榜。明末动乱之际,曾避乱江西九江及湖北武昌(今鄂州市)一带。清顺治初年,归里继续读书,于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入翰林,督学京畿,再迁礼部侍郎、左都御使等,后官至礼部尚书。康熙二十一年,王泽弘乞假南归,在南京、南昌及湖北黄冈等地度过几年自由闲散的生活,康熙二十七年再次奉旨返京任职。多年为宦,王泽弘取得了一些政绩,尤可称道者有二:一是上疏请求恢复九江关,使当地贸易、民生获得很大的便利,商民自发为其建生祠以表感念。其二,泽弘立朝专持大礼。有一次,某御史奏请流放罪犯谪徙乌喇(今吉林市),泽弘认为乌喇为死地,“罪不当死,故流,流不可乌喇”[1],力谏不可,最终得以采纳。后康熙出巡乌喇时,深叹曰:“此非人所居,王泽弘其引朕于仁乎!”[1]因此颇受康熙知用,先后获赐“夙夜惟寅”、“尊道堂”两匾额。王泽弘为人正直,仁物爱民。康熙十三年,“三藩之难”被平息后,王泽弘不惜倾家捐资救赎吴三桂军中难妇百余人,此义举也得到时人的称赞①。康熙三十九年(1700),以老致仕,居于金陵大功坊。角巾散服,徜徉山水,年八十三薨,后归葬黄冈阳逻。王泽弘有子六人,长子材升,贡生;次子材任,康熙乙未进士,官佥都御使;次子材成,官江西南康令。其诗文遗稿由其六子材振整理刊刻。王泽弘去世多年后,其孙王廷泰(材振子)请袁枚为其撰写墓志:《光禄大夫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

王泽弘多才多艺,精于诗文,尤工诗,于绘画亦有一定造诣。其诗最初被清魏宪录入其《补石仓诗选》(亦名《皇清百名家诗选》),题为《王昊庐诗》,共三卷,选诗一百三十二首。其后六子材振对其诗作了进一步整理刊刻,题为《鹤岭山人诗集》十六卷(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前三卷标为“已刻诗”,即魏宪所收入的作品,在篇目与文字上有一些删改。四卷以下,用编年体。自丁巳(1677年)迄庚辰(1701年),题某年诗若干首,附注曰“未刻稿”。另南京大学历史系图书资料室还珍藏了一部王泽弘写于明末的诗稿一卷,共计一百三十九首,题为《鹤岭山人集》,属于未曾刊刻的手稿真迹,尤显珍贵。王泽弘的散文多已散佚,今所见主要为《湖北文徵》所辑录的十余篇。

对于王泽弘的诗歌成就,清魏宪的评价甚高,赞其:“五古则邺下、彭泽;七古则浣花、徂徕;近体则绛州、鹿门。飘飘乎如蝉蜕之遇秋风,泠然善矣!”[2]《四库提要》则评价曰:“所作类皆和平安雅,不失台阁气象,而骨体未坚,酝酿未厚,尚不能凌轹一时。”[3]似更客观公允。另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徐世昌《晚晴簃诗汇》、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等清诗选本均收录王泽弘诗若干首,也表明王泽弘诗歌在清代诗坛拥有一席之地。

二、王泽弘交游略考

王泽弘一生经历丰富,且“喜与诸名士游”,亦“好奖掖后进”(《四库提要》),因此交游对象、范围甚广。其早年交游对象多为鄂东本地才俊诗友,仕进之后,则多为政坛显要、文艺名流以及后学俊彦,此外还有一众方外高僧。本文主要梳理部分与其交往较密切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一)与鄂东本土才俊之交游

1.王一翥。王泽弘与王一翥为早年至交。明末动乱之际,二人分处异地,王泽弘共有三首诗寄给对方表达思念:1642年,写有《寄王子云》,中有“离別元从征战多,故园荒没只藤萝”“中原念乱存知己,何处藏名挂绿蓑”之句,1644年有《浔阳乱后柬王子云》《江州乱后寄王子云》两首相寄,后一首云:“別来杨柳绾征帆,几载犹存別后缄。城破再经新战伐,巢空犹忆旧呢喃。危时将相多屠钓,乱后行藏混圣凡。百计不知何处好,与君山雪荷长镵。”可见二人友情深厚。

按:王一翥(1592~1668),字子云(一作紫云),号补庵。黄冈人,曾祖王廷陈为明代官员、诗人,父亲王追皋,曾为太仆卿。王一翥少有奇才,初应童子试即授。崇祯三年(1630)中举,后连上公车皆不第。崇祯末,遭逢兵火,家破人亡的王一翥隐居于庐山智林,在五老峰下讲学十余年。晚年遁入空门,潜心佛学,后寓居黄冈巴水,卒于巴水凤山。王一翥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智林村稿》、《青莲楼花》、《长迹园古文诗》等。

2.朱日浚。王泽弘与朱日浚的交往也始自青少年时代。1643年冬,避乱浔阳(今江西九江)的王泽弘有《雨中怀朱菊庐》诗表达思念。第二年秋,又有《送朱菊庐还山》诗,1645年,再有《病后寄朱菊庐》诗。康熙二十七年(1688)秋,请假南归四年后再次赴京任职的王泽弘写有《秋晓怀朱菊庐》诗,表达对隐居故乡老友的思念。王泽弘仲子王材任后为朱日浚的门人及好友,朱日浚为其《遵道堂诗钞别集·集杜诗》作序,而朱日浚所著《五经门句解》(一作《训蒙易门》)百余卷、《黄州文献录》六卷,则均由王材任为其刊刻印行。

按:朱日浚,字道渊,一字菊庐,黄冈人。生活于明末清初(约1600——1690前后),顺治岁贡生,明经科,官司调。朱日浚“好学博文,端方自守”,对儒家经典颇为精通。著有《五经门句解》(一作《训蒙易门》)百余卷、《黄州文献录》六卷,及《华园存稿》等。

3.刘醇骥。王泽弘早年与刘醇骥也交游甚密。1643年,王泽弘避乱江州(今江西九江)时,写有《舟行寄刘千里》,尾联曰:“何日新诗慰饥渴,莫辞双鲤寄渔矶”,第二年秋从江州返家后,王泽弘接刘千里书信问候,有《寄刘千里》相酬答:“还家何敢怨途穷,兵火魂销万事空。羨尔山居能避世,嗟余客路尚飄蓬。书传白雁來天外,人隔清江入座中。晚菊寒松霜月白,此怀应与素心同。”

按:刘醇骥(1607—1675),字千里,黄冈广济(今黄冈武穴市)人。康熙间,以岁贡入都,与魏裔介、曹本荣、魏象枢讲业极欢,或劝之仕,不应而归。刘醇骥为文宏丽,诗宗盛唐,五七言近体尤工。著有《芝在堂集》十五卷,及《五经诸解》、《大易》、《论语》、《孟解》、《学庸》、《古本解》等,共百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4.张仁熙。王泽弘与张仁熙也相交多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乞假南归的王泽弘有《赠张长人》一诗,首联云“送別临皋夜,於今十六年”,证明二人早在十六年前已是挚友,张仁熙文集中亦有《与王昊庐论文书》一文,相与讨论,表达文学见解。

按:张仁熙,字表仁,一字长人,黄冈广济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647年前后在世,年八十四岁。明诸生。入清后,山居谢客,不闻世事。宋荦守黄州,于雪堂筑东斋,延之说诗。仁熙工于诗文,又善书法。著有《藕湾诗集》十卷,二集十卷,文集九卷,《雪堂墨品》一卷,又有《日庵野录》、《雨湖庄论别录》、《草窗秘录》等,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5.叶封。王泽弘既与王一翥为密友,而王一翥又为叶封恩师,所以王、叶二人交往也较早,《湖北诗征传略》记载曰:“井叔未第时,家酷贫,嗜读书,寓樊口湖,王宗伯昊庐常扁舟访之。”[4]后叶封官登封知县时,王泽弘曾托前往嵩山的施闰章传递书信,叶封作《愚山至得王昊庐侍读寓书奉答》诗回赠。

按:叶封(1623-1687),字井叔,号慕庐,自号“退翁”。 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除福建延平府推官,后改登封知县、西城兵马指挥等职。晚年退居于武昌樊湖,以垂钓自娱,著书为乐。以诗作闻名于当时。曾在京师与王士祯等名士相唱和,与宋荦、田雯、谢重辉、曹禾、汪懋麟诸人,并称“十才子” 。著作有《嵩山志》、《嵩阳石刻集记》、《慕庐集》、《嵩游集》等,《嵩阳石刻集记》二卷被收入《四库全书》,王士禛称赞其:“辨证精博,人比刘原父(敝)、薛尚功。”[5]

(二)与政坛显要、文艺名流之交往

1.王士禛。王泽弘与王士禛的交往长达四十余年。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王泽弘赴京参加殿试时就与前来参加会试的王士禛结识。康熙元年(1662),王泽弘自京返乡途中,游历扬州,与在此任职的王士禛会晤唱和,写下《秦淮杂诗和王阮亭作》七首,并有赠别诗《别贻上》,王士禛亦有《送涓来侍读归楚二首》相送。同年,王泽弘为王士禛《渔洋山人诗集》作序。此后几十年间,王士禛的多种笔记如《居易录》《北归志》《北征日记》等均有二人交往之具体记录②。康熙三十九年(1700)冬,王泽弘致仕将归,王士禛写有《送涓来大宗伯致政南归卜居金陵》五首赠别,并有书信《柬大宗伯涓来兄》与诗并寄。

按: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颇有政声。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王士禛还精书法,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著述丰富,除大量诗、词、文集外,还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笔记著作。

2.沈荃。早在顺治年间,王泽弘已与在翰林任职的沈荃结识,后又同在詹事府任职,交往更为密切。王泽弘视沈荃为前辈,对其学问、人品十分敬重。康熙二十年(1681),有诗《赠沈绎堂》曰:“帝乡十度菊花天,望苑追随倐五年”;同年《同沈绎堂前辈有感作》(二首)亦曰:“承华结契廿年外,建礼追随五载余”,康熙二十一年,又有《口号柬沈绎堂掌詹崔玉阶詹事》七绝五首。

按:沈荃(1624~1684),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九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卒谥文恪。沈荃为人经述深湛,喜奖拔后进,颇为时重。学行醇洁,尤工书法,宗法米芾、董其昌,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著有《充斋集》行世。

3.宋荦。宋荦于康熙三年(1664)至八年通判黄州,此间王泽弘恰返乡在家。公务之余,宋荦经常召集黄州当地文人宴集唱和,王泽弘常在邀约之列,有诗作《宋牧仲別驾招同陈义扶孝廉饮署內東斋,义扶即席有作,因属和四首》为记。康熙八年(1669),宋荦建宋贤祠以纪念曾贬黄州的宋代文人苏轼、王禹偁等,并写下《宋贤祠题壁四首》,王泽弘亦有和作《宋贤祠和牧仲》四首。后宋荦回京任职,二人交往益多。

按: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归德府(今河南商丘)人。诗人、画家、政治家。为“后雪苑六子”之一,并与王士禛、施闰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三年(1664年)至康熙八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后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廉有才干,深得康熙恩宠。著作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等十余种。

4.高士奇。王泽弘与高士奇同在翰林共事多年,交往也较密切。康熙二十一年,王泽弘在乞假返乡之际,与高士奇作别,写有《留別高澹人侍讲》二首,即有“十载曾投契,三秋忽远归”之句。康熙三十八年,高士奇致仕归里时,王泽弘为其送别,并有《髙江村宫詹终养归里》三首相赠,对高的文章、事业有高度评价。

按: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浙江余姚人。清朝著名学者。康熙八年入太学,官至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深得康熙赏识与信任。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作有《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三体唐诗补注》等,《清史稿》《清史列传》皆有传。

5.庞垲。庞垲为后学新秀,与王泽弘有多年师生之谊。王泽弘曾为庞垲诗集《翰苑稿》作序,谓“雪崖从余游最久,余知之亦最深。”[6]509可知二人师生情谊之深厚。康熙三十一年(1692)王泽弘写有《读庞雪崖工部送父旋里赋怀诗感作》,对庞垲纯孝之品行大为赞赏,康熙三十二年,有《赠庞霁公》(二首),再次赞赏庞垲安贫乐道之品节,兼叙二人间的相契相知。

按:庞垲(1657—1725)字霁公,号雪崖,河北任邱人。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试博学鸿词,授检讨,官福建建宁知府。庞垲性至孝,有政绩,审断狱案简明公正。工诗文词翰,善小行楷。著《丛碧山房集》《杂著》《翰苑稿》等。《清史稿》有传。

6.程邃。王泽弘康熙初年自京返乡,途中游历金陵、扬州一带,与寓居扬州的画家兼篆刻家程邃结识,此间二人交游甚密,王泽弘写有题画诗:《题程穆倩石言册子》、《题程穆倩画》二首以及《程穆倩山人招隐》一首。此后二人依然保持着联系。康熙二十四年,王泽弘以诗《寄程穆倩求镌乾阳子三字》寄寓居南京的程邃,请其篆刻“乾阳子”三字为号。王泽弘还曾评价程邃绘画特色曰:“张璨有生枯笔,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惟穆倩得之。”被称为的论。

按:程邃(1607—1692),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等。歙县 (今属安徽)人,生于松江华亭 (今上海松江)。程邃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为人正直,崇尚气节。

(三)与戏曲名家洪昇之交谊 王泽弘与戏曲家洪昇堪称莫逆之交。康熙十四年(1675)秋,洪昇自杭州返京,始与王泽弘交游,很快成为忘形之交。康熙十七年(1678)冬,王泽弘有诗赠洪昇,对洪昇旅食京华的艰难处境以示安慰。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二月,王泽弘送孝仁皇后、孝昭皇后灵柩至昌瑞山陵,邀洪昇偕行。返程途中又便道往游盘山,二人皆有诗纪游。王泽弘有《同洪昉思游盘山三十韵》、《游盘山诗三首》等;洪昇则有《奉陪王昊庐先生游盘山》八首、《雨中同王少詹投野寺》等。期间还一起往晤盘山释智朴。回京途中行经蓟州龙门、三河县、雷家庄、曹家庄诸地,皆有诗为纪。三月,至沙河,有《沙河旅次》二首、《沙河雨霁》诸诗。洪昇亦作《春日沙河寓居感怀》二首。康熙二十一年秋,王泽弘乞假南归之际,洪昇有《重阳集昊庐先生请假将南旋》、《送王昊庐先生请假南归》(五首)为其送行。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泽弘有《怀洪昉思》(三首)表达思念,康熙二十七年,王泽弘再次返京任职之际写下《寄洪昉思》(二首)后北上,不久,洪昇则自江阴赴京,途中过江宁拜会王泽弘,因泽弘已赴京不遇,于是写下《江宁寓王昊庐先生园,时先生在都》。此后二人在京城又有密集交游。同年九月九日重阳,二人偕游黑龙潭,王泽弘有《九日同昉思》《九日过黑龙潭》两首;洪昇亦有诗《重游黑龙潭,同王昊庐先生作》。第二年(康熙二十八年)春天,二人又偕游张氏园,王泽弘有诗《和昉思遊張氏園因憶故山作》(洪昇所作诗今已不存)。此年八月,洪昇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③。遭此变故后,王泽弘以诗《寄洪昉思》(二首)见寄,劝其离京返杭。康熙二十九年春,陷于苦闷彷徨之中的洪昇再次往游盘山,因忆九年前与王泽弘同游盘山事,写下《再入盘山忆与昊庐先生同游,口占寄之》一首及《采石花寄王昊庐先生》诗。康熙三十年(1691)秋冬洪昇返杭之际,王泽弘写下《送洪昉思歸武林》(二首)相送。此后十年,二人南北相隔,交集受阻。直到康熙四十年春(1701),王泽弘致仕返江宁不久,就迫不及待邀请洪昇往晤,洪昇在赴江宁途中写下《将次金陵》、《舟次偶成》二首为记。

按: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1668)北京国子监肄业,二十年均科举不第,白衣终身。代表作《长生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后离开北京返乡。晚年归钱塘,生活穷困潦倒。

(四)与拙上人等僧侣之交 在王泽弘的交游对象中,还有众多的僧侣友人(诗中多尊称为“上人” ),这与其佛教信仰有很大关系。袁枚《子不语》卷二十二“王昊庐大宗伯是莲花长老”条,记录王泽弘早年赴京应试途中,借宿庐山莲花庵的奇遇,“恍然自己前身乃此庵长老也,故终身奉佛甚虔”[7]。故事虽怪异不足为信,但考察王泽弘的诗文,其一生与佛教中人往来密切,确是不争的事实。其早年(明末)避难江西九江时,就与庐山开先寺僧人冰水过从较密,写有《登庐山开先寺赠僧冰水》(二首)、《寄冰水上人》诸作。中晚年以后,与僧人的交往更为繁密,交往的对象更丰富,写下大量的赠答、送别、唱和之作。如《答乐丛上人》、《芥上人过访坐松石下因赠》、《过青沟访拙上人》、《送雪上人》、《柬借上人》、《送雪庄上人还黃山》(二首)等等。其中,与盘山寺高僧智朴拙上人(亦称青沟上人、青沟和尚)交游最密。

康熙二十年春,王泽弘与洪昇偕游盘山后,即往青沟禅寺拜访过智朴,二人始订交。康熙二十七年冬,王泽弘、王煐、曹禾等扈从康熙帝到遵化祭陵,回京途中,联袂游览盘山。王泽弘再次过访,写下《过青沟访拙上人》诗。自此二人书信往返,唱和不断。成书于康熙三十年的《盘山志》,卷首列王泽弘、张明琮、宋荦、王士禛、高士奇诸序,王泽弘在序中称赞曰:“余批阅再四,窃叹山志虽多,未有如此之严洁者。”[6]509该志还收录王泽弘与之书十余封,具体反映了二人诗书往来、唱和之情形。此后一直到康熙三十九王泽弘致仕,二人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如康熙三十二年,王泽弘有《寄青沟上人》诗,中有 “昨日拙公山有信,盘山秋色较春胜”之句;康熙三十六年,有诗《柬拙上人》;康熙三十八年,又有诗《拙上人书来因寄》等。

按:智朴(?—1704),号拙庵,江苏徐州人,先后隐居江西庐山、甘肃崆峒等地,后居盘山青沟禅寺(今属天津市),故时人称其为拙上人、青沟上人。智朴精于诗词,与朝廷名臣、诗文大家如王士禛、宋荦、朱彝尊、王泽弘等往来密切,有多部著作传世,著有《谷响集》《电光集》《云鹤集》《盘谷集》《盘山志》等等。

三、王泽弘诗文创作述略

(一)早年(明末)诗歌创作 王泽弘早年(明末)诗作多记录自己避乱江西、流亡异地的苦难,充满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亲人、友朋罹难的悲痛,情调凄怆。如《立春》:

登高不见旧山头,感叹今年万事艰。兵火故人南又北,流离游子去难还。偶闻市语疑边塞,忘对家奴亦改颜。此地春风今日至,不知春可到乡关。

又如《江州遇难寄友人》:

乱麻白骨九江城,血长城濠作水殾。家破妻孥愁异县,病深风雨近三更。荒郊新鬼寻魂哭,野店余生入梦惊。传语故人应念我,肯将一叶问离情。

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给年青的诗人造成巨大的心理伤痛,在此时所写下的诗歌中有尽情地宣泄,如《皇天歌》:

皇天皇天!我生不辰兮,罹此流离。一家骨肉南北各天兮,终身何依?皇天皇天!作恶降厥殃兮,作善何为?室庐既毁兮,坟墓将隳?皇天皇天!我实无罪兮,当此流移。皇天皇天!实罪我兮,我将焉辞?

在诗中,诗人对天呐喊,尽情倾诉了战争所造成的骨肉分离、家园毁灭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心中巨大的悲恸。写于同时的《天听辞》《自罚辞》《自省辞》等诗作,与此诗内容及情感基调相一致,皆是血泪和成之作。这些诗作的情调虽不免过于凄苦,但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明末动乱给广大百姓所造成的深重苦难,因而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二)仕清之后的诗文创作

1.仕清后的诗歌创作。入清出仕以后,王泽弘诗从内容到风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内容上以友朋、幕僚间的酬赠、送别之作以及山川行旅居多,风格多平和闲雅,台阁气息较浓。

泽弘一生“好与诸名士游”,这一点在他的大量酬寄、赠别诗中(粗略统计,有一百多首)有充分显现。如《秦淮杂诗和阮亭作》(七首)、《同高念东先生泛舟月湖即席和韵》(二首)、《赠周栎园》《答米紫來太史见赠》《送姜西溟南归》等等,其中反映与洪昇交往的诗歌就达十九首。王泽弘诗中的一些与友人宴饮、唱和之作写得最为和平安雅,如:

良会嗟难遘,况兼心境闲。烟云千树杪,吴楚一灯闲。歌隐樽前雨,轩收槛外山。夜深归路暗,遥辨翠微还。

——《徐亦史明府移樽广容园小诗谢志》

阴晦何时已?愁怀漫举觞。世情争倚伏,时事畏疏狂。人淡宜秋老,交真耐夜长。一庭烟雨意,恍惚坐潇湘。

——《同周紫海、陆翼、王小斋偶饮》

两首诗写的均是与同僚友朋间的交往、宴聚,反映了诗人官宦生活之恬适和心境的悠闲,风格平和雅致,颇有几分台阁之风。又如《同洪昉思野步》:

雨余山顶雪峥嵘,客子柴门望晓晴。桃李不言今渐放,烟云相约似同行。荒原尽洗芳芽出,曲涧微添碧水鸣。抱瓮村童争早汲,荷锄农父喜深耕。绕堤断续看新柳,倚树间关听早莺。野外无尘宜缓步,篱边有酒好同倾。多惭蜡屐频探胜,空羡藜床远避名。方朔浮沉聊玩世,嗣宗烂醉得全生。夕阳已尽愁归去,徙倚看山无限情。

诗中细致描绘了一幅桃李渐放、新柳啼莺的怡人春色,以及村童争汲山泉、农夫荷锄春耕的欢愉情景,表达了诗人与知己好友漫步其间,感受美好的悠闲与愉悦。

王泽弘诗中赠别友朋之作甚多,情感表达相较更为深挚感人。如《送洪昉思归武林》二首:

结交十六载,情好如一日。歘忽将远归,寸心若有失。兹行为老亲,多难不遑恤。所愿事庭闱,奚暇问家室。赠君惟一言,色养无他术。傥遂膝下欢,终老甘蓬荜。 (其一)

年少躭声华,赋诗忘寝寐。既遡汉魏源,兼晰四唐义。性直与时忤,才髙招众忌。何期朋党怒,乃在伶人戏。昔为声名误,今为妻子累。亲老思遄归,家难焉敢避?晚抱知非叹,追悔多内愧。闭户日穷经,先探羲文秘。送君登归舟,未拜先洒泪。相聚难尽欢,后会岂能遂。愿子希古贤,立身庶勿坠。 (其二)

第一首,先直陈二人感情之深厚与坚牢,以及友人即将远去的怅然若失;接着十分恳切地劝勉对方归家后,尽心“色养”亲人,享受天伦之乐。第二首,既为友人命运的坎坷鸣不平,洪昇因才高、性直而招致众忌与党祸,仕途受阻;又抒发离别之怀:“送君登归舟,未拜先洒泪”。两首诗均写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其他的赠别之作如《吴门送秦留仙归梁溪》:“去去天阴那忍别,孤蓬听雨不胜情”、 《赠胡彥远》:“欲话行藏谁信我?感君心许泪潺湲”、《送陈心简之辽东》(其一):“鸭绿江深终古恨,南来鸿雁报平安”、《留别魏雝伯廷尉》:“十载关心如一日,樽前泪溅菊花丛”、《赠沈友圣》:“蓟北一灯形影共,湘南双桨梦魂亲”等等,也都写得情谊深厚,真挚动人。

王泽弘在绘画上也有一定造诣,故与当时的画坛名流诸如:程邃、梅庚、石涛等均有交往,并写下不少题画诗,如《题程穆倩石言冊子》、《题程穆倩画》、《题梅耦长三畵册》(三首)、《题周言志伯乐顾骏图歌》、《题顾茂伦雪滩钓叟图》(二首)等。泽弘题画诗注重再现画面所表达的旨趣、意境,亦注重传递画外之音,并借此表达个人的情感与追求。如《题程穆倩画》:

高山亦可居,深林亦可隐。下临万顷秋,中藏一叶影。停楫正踟蹰,澹然坐孤冷。茫茫海天宽,欲行未敢逞。独看孤月上,苍色照诸岭。谁识乘舟人,行止有深省。

诗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典型的蕴含隐逸情趣的山水画:浩瀚宽阔的万顷波田上,一叶扁舟“藏”于其中,舟中渔人停楫独坐,静静遥看高山上空的一轮孤月。意境清幽淡远,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作者自身的高情远韵。

王泽弘诗中还有较多的山川行旅之作,如《黄鹤楼观江涨歌》、《登祝融峰》、《登岳阳楼旧址》等,均写得很有气势,突出了这些江山胜迹的壮丽之美。而更多的行旅诗在描写山川景物的同时,则表达出一种复杂的羁旅情思。如《泊舟南阳湖》:

归舟屡泊不知名,客夜惟怜此地清。古岸渐看箫鼓近,孤帆如在画图行。湖宽似晓月初吐,林静无声雪半晴。肠断捕渔灯影乱,扣舷歌动故山情。

又如:《入小崎道中作》

莫讶跻攀废岁年,多生行脚遍山川。风飞黄叶如蝴蝶,霜改青林作杜鹃。秋与暮云归欲尽,客随残月影相连。低回马首吾何愿?独卧孤峰病叟禅。

无论泊舟湖岸,还是行走山间,衰飒的秋光、清冷的夜月,都会撩拨起宦游他乡的诗人内心敏感的情弦,旅途的寂寞、思乡的无奈与对宦途乃至红尘的厌倦,种种复杂的情绪萦绕交织在一起,袒露了诗人内心更为真切的一面。

2.散文创作。王泽弘今存散文不多,从《湖北文徵》所辑作品来看,除一篇奏疏《请罢湖口关复九江关疏》外,其主要内容一是为时人所作序文:《阮亭诗选序》《翰苑稿略序》《梅花书屋诗选序》《盘山志序》等。这些序文不仅评价作者的诗文风格与成就,而且对作者为人、品行进行赞许,感情真诚,文风平易,从中也能感知、认识王泽弘的性情怀抱。如《翰苑稿略序》:

雪崖之诗,盖不为近今之诗,而力追乎汉魏唐人之诗者也。今年夏,取其从前所作合刻为集。集凡三种,编年以纪而各系之官,其所遇可知矣。而读书赋诗,則常自苦也。入官则勤于吏事,退食則服劳高堂,萧然自得,门以外无问焉。昌黎之言曰:“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好。”雪崖遇非甚顺,而所为诗温柔敦厚,每多欢愉之辞,而工独至。則昌黎之言可以概凡情,未可以定雪崖也。雪崖从余游最久,余知之亦最深。方其由诸生孝廉以入翰苑也,此常情之所喜,而雪崖自视欿然。及乎由翰林而中舍部曹,此又常情之所愠也,而雪崖处之怡然。升沈随时,不以经心。所嗜耑以笃,故其所成精以深,诗也进乎道矣。昔施愚山谓李渭清曰:“雪崖诗根柢唐人,取才汉魏。方今宋元大倡,和者数千,而能古调自爱如此。吾之慕之,原吾子之與之終之也。”二子亦互相砥砺,古道自许。然而人弗尚也。近始稍有好之者,过庞李而问道焉,此反正之机也。夫孤行己意于举世不为之时,而用其识力以回风气之渐,岂不毅然称大丈夫哉!雪崖善病,家贫食单。夏无凉宇,冬无燠室,每夜读书,必尽二鼓。余方怜之,以为过自苦。而雪崖曰:“士各有志。纵世知我者少,不知我者多,吾从吾所好,以成一家言。庶几不负黄冈门下耳。”吁,可以知雪崖之诗矣,亦可以论世矣!

本篇序文既肯定庞垲诗力追汉魏,温柔敦厚,更盛赞其淡泊自适、安贫乐道的情志,亦表达师徒间的深挚情谊,文字简练,真切自然。

王泽弘遗文的另一内容主要是写与盘山寺僧人青沟和尚的书信,兹录一通如下:

弟从百冗烦杂中,乘一刻之便,信笔作《盘山志序》,不暇求工。正如弟应酬世事,事过即忘;接对宾客,客去且止。以此见长安仕宦中人无一闲者。即如和尚札來,我辈已起过六七个五鼓矣。出门既早,归寓又迟。此处讨一安乐,正自难得。若得少暇,三年前命书盘山诗,早已书就;《四十二章》序,早已作完。如此形态,顾影自笑,著甚来由。甘心受劳受苦,绝不退悔。此岂坐禅打七耶?來偈甚佳,偶作一句续成,不知与尊意有合否?沈速香乃友人所赠者,谨以原封寄到。——《与青沟和尚书八》

从信中可知二人虽僧俗出处各异,但诗书往返频繁,联系密切,友谊真挚。不仅反映了二人交往的具体情形,也能证实王泽弘具有较浓厚的佛教思想趣味。

注释:

①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王昊庐宗伯捐赀赎甲寅难妇百余口。沈(方舟)赠云:‘红泪千行溅铁衣,倾家不惜拔重围。挥金欲笑曹瞒吝,只赎文姬一个归。’”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580页。

②具体参阅《居易录》卷三,《王士禛全集·杂著之十二》,第3728页;《粤行三志·北归志》《王士禛全集·杂著之四》,第2631页;《北征日记》,《王士禛全集·渔洋文集卷十三》,第1729--1731页。

③章培恒《洪昇年谱》:“(康熙二十八年)八月,(洪昇)招伶人于宅中演《长生殿》,天下名士多醵分往观。值孝懿皇后佟氏于上月病逝,犹未除服。……乃系昉思于刑部狱。已而狱决,昉思革去国学生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84页。

猜你喜欢

盘山康熙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去蓟州攀登文化大山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曹新刚 作作品欣赏品欣赏
山景即园景—董邦达《盘山十六景》图卷的绘制、图像与画史意义
盘山佛教的发展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