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郎事业坡公赋,递与黄州做主人
——文学母题与赤壁文化建构

2020-01-18王园园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赤壁黄州东坡

王园园,方 正

(黄冈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一、黄州赤壁地域空间

赤壁由赤岸、赤壁矶地理实名到“三国周郎赤壁”的战例名、战地名,增添了人文内涵,苏东坡的“二赋一词”使黄州得以名显,后人称其为“东坡赤壁”,其文化积淀厚重。尔后千余年间,历代黄州人为纪念伟人功业,在此兴建楼台亭阁,招徕四方政要文人纷至沓来,或游览或题咏,其风流余韵散布于亭台泉石之间,逐渐演绎出独具特色的黄州赤壁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物遗址标明着文明发展的轨迹,其一草一木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历史发展长河来看,文化的成型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文化的发展受内在品格、外在条件、时代特点等多个要素的影响和制约。”[1]黄州、赤壁与其千百年的文化相传,本是山水的壁垒,能傲然立世,是代代鄂东学人的沿袭与造化。风华与才情都表露着:惟楚有才,鄂东为最。承袭了楚狂屈原的傲骨与气节,晕染了苏东坡的洒脱与豪情。

作为千载以来,文人骚客吟唱的文学对象,赤壁文化史之轨迹,是古之黄州府、今之黄冈市境内一条灿烂辉煌的“文脉”。赤壁文化内涵的核心是精英文化。周郎一炬火烧赤壁,铸就三国英雄;苏东坡两游赤壁,著二赋一词,人称旷世奇才。英雄与才子皆为人之精英,他们立言、立功、立德,文武双修,被黄州人敬尊为圣贤。由他们所铸就的赤壁文化也日渐发展。“从历史视域而言, 文化是文学的上范畴。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染与影响, 突出的体现于对文人创作审美态度情感倾向的左右和牵制, 对他们精神意识的主导。导致文学作品中家园、生命、功名等意识母题的集中出现和差异性抒发表述。”[2]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士人对实践生活与审美的创造非常突出。比如在黄州寓居四年多的苏轼及其交游的群体,甚至还包括后世来凭吊、追慕、抒怀的士人。首先,从历朝历代累计的赤壁作品看,大文豪苏轼及其交游群把感怀悠久历史、名人故事,加入体悟生命价值的哲思,糅合进了“悲不遇”的相似心境。因为苏东坡作为中国古代的典型士人,深受儒、道、佛家的思想影响,名言身处逆境、食不果腹虽对过往有悔意、乃至自我反省,但“贪恋圣世,不敢杀生”,即有短暂失落却仍对新生活、被再次启用都充满了希望。正是在黄州的坎坷经历,让他有了更成熟的思索与收获,并诉诸于作品。岁月如水,那么多吟咏赤壁的士人,但只有苏轼是特殊的。虽随政治浮云身不由己,有过苦不堪言的经历,甚至有内省和懊悔,但豁达乐观的个性仍驱动着他去寻找、去体悟生命的真谛,最终找到士人的真正心灵憩居地。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颠沛流离,行动部分受限,却经常亲耕亲作、与民同乐,带着朋友们游览山川,常常回归大自然、投向自然山水的美的怀抱。如此看来,苏轼与这些士人未尝不是寄情于山水而淡化抱负难展、生命衰亡之忧呢。

赤壁文化本来就是一个文学母题,成为士人寄托怀抱的源头之一。黄州赤壁自唐宋以来,名胜屡毁屡建,今又大建,此系黄州人“仰其流风,思其过化”之根源。周郎功业、苏子文名都印证了儒家的最高准则:“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文化向来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达的也是这种思想理念。在封建大一统的社会里,价值观和社会思想都趋于统一, 政治上的清明与国家的强盛都晕染着知识分子“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不二梦想。功名成就对于他们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性与吸引力。但是,士人们无法深思的是:追求功名事业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当然, 倘若还深而思之, 其实周郎也好,苏子也罢,他们的立功、立言等功名意识深深镌刻着家国的情思,并不仅仅是个人的知遇。因此,赤壁文化作为文学母题引起的悸动,其深藏的功名意识更多张扬于激昂澎湃的热血文字。这些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英雄功业的见证。

由赤壁文化衍生的诗词颇多。我国是诗词的国度,也是诗教的国度。我国长期以来强调以文立国,“偃武修文,四方来朝”,“有唐三百年,以文治天下”;而“文”的核心,正是诗词。将赤壁文化重构, 还在于把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可利用的史料,在新时代精神的启示下,重新发掘民族特性、地方特色,以新的角度融入现代社会,逐渐地焕发出新的生机,走向发展。赤壁相关的诗词只是契机,激活与重塑文化成为母题的延续。如杜牧、苏轼、陆游等人的诗赋作品。其中李白的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3]371体现了文人与作品无论用何种方式来书写与发散,都是既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 并一定着落于生活的真实,却又表现作家自己的思想情感。比如文人视界的“ 三国周郎赤壁”,像李白等人吟咏之时,典型诗歌历史表象之外,就被诗人赋予了丰满而独特的审美内涵, 折射着特定时代人物的特定心态和人格倾向, 这也是文学母题和典故意象的根本价值所在。

二、周郎赤壁

湖北境内的赤壁遗址,因三国时的赤壁大战而闻名,引历代文人前往凭吊,多有怀古抒情诗词面世。“三国”、“周郎”、“赤壁”是历代诗人书写赤壁功业,感佩文章盛事的常用意象。

但广为人知的当属《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东坡一腔豪情地赞颂了周瑜这位英雄伟大功绩,并表露了直白的追慕之心。因为古之赤壁大战后,历经180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三国周瑜形象,已从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走进了文学,走向了文化,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民俗生活。一代英豪周瑜及其英雄功绩和行踪遗迹经过历代文人骚客加工描绘和市井平民的口耳相传,生成并沉积为一道道外在的历史、民俗、文化多维立体的周瑜意象。赤壁文化之于周瑜意象,之间重要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还有,唐朝杜牧的七绝《赤壁》是学界共认咏怀赤壁文化的佳作,其中也提到了三国周郎,并联系了“二乔”的韵事,增加以主观情感咏叹客观历史的情调。显然,真实的赤壁大战历史遗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的某一些细节一旦为士人敏感地捕捉到,就会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个人的审美体验,抒怀时外表仍是苍劲古朴,但内涵却更加的鲜活灵动,以种种崭新的姿态折射出情怀与人格趣尚,这也是一种超越。比如中国的历史千百年来已成为文学母题的,“昭君出塞”、“唐皇杨妃情事”等,被中国的诗词文化界常改常新。于是,当诗人杜牧在黄州附近回首赤壁战史时, 自然不会无视曹操与孙刘兵力的差距, 更不会不知道曹操最后百万雄兵毁于一旦,败走华容道的结局,但是他仍然颇为自信地预测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战果! 面对六百年前赤壁鏖兵的古战场,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这首诗未必没有杜牧对自己空有抱负,但功业不成的感慨与对当朝衰颓时局的讽刺。杜牧的激愤和不平之气,借着诗歌表达出来,其根本在于怀才不遇,功名不就,而这与晚唐执政者的排除异己、未能重用贤臣显然难脱关系。但也不无“可怜赤壁争雄渡, 唯有蓑翁坐钓鱼”的世情哀音。对比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云:“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杜牧也没有在诗歌中纠结赤壁大战的遗址在黄州与否。一致的是,他们都认同周瑜功业赤壁扬名。由此,历代批评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苏轼写赤壁怀古诗词,体现的是时代的背景和感伤。词中的“羽扇纶巾”者不仅仅指的是周瑜或者历史上任何一位英雄人物,更是当时社会“重文轻武”风气影响下的士人心态和词人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这是对赤壁文化的新建构与重塑。后续士人抒写赤壁情怀也多有此意。

黑格尔说:“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这种心灵是本身已得到自由的、不受为表现的外在材料束缚的、只在思想的和情感的内在空间与内在时间里逍遥游荡。”[5]正是千百年士人面对同一景观的感遇抒怀、同心相照,才有了跨时代的思索与升华。自屈原时代起就一直贯穿几千年的追索与悲叹,在知识分子的身上得以流转。诗人杜牧生逢晚唐乱世,性情疏豪、满腹才华,但晚唐封建王朝已经奏响了悲歌, 他只能流于卑位而自苦。即以此种心境观照“三国周郎赤壁”,则“周郎”当年的“少小立功”在杜牧眼里就有着别样的光景,是机遇吗,是不遇吗,带着深切的不平。而贬谪到黄州的苏轼,也是一生颠簸于宦海沉浮,几起几落,空有报效之志,却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淘炼中造就了他泰然自适的旷怀。反观辛弃疾诗词中的英雄感喟更有民族存亡的历史厚重感。有学者言,“曾经‘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辛弃疾自渡江南来以后,几度闲置,英雄末路,当他回首历史,在极其相似的政权分立的大背景下, 很自然地将古今对照,吴宋对比,因而辛弃疾眼中的‘三国周郎赤壁’,更多的是家国存亡的历史折射和英雄失势的现实创伤。”[6]

再者,面对 “周郎赤壁”这样的英雄遗址,苏词文末仍有“人生如梦”的谛视,东坡居士感悟“逝者如斯”,“人生如梦”,他一定是知晓:在大自然面前,在滚滚的历史车轮之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富贵如浮云,而得意与失意不过一瞬,对生命的体验才是超越时空、代不乏人、亘古绵长。苏轼身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结尾处,不免有难解的消极情绪,显得低沉。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极地反思,或者恰是对周瑜为代表的英雄豪情的张扬,也是对自己一时不遇、功业难酬的消解。因为在诗词批评家的眼里,同样存在的客观事物有何变化,微不足道,但投射在这些景物上的情感细节与感触是可贵的。

三、东坡赤壁

自来地以人传,九百多年来,以苏轼贬官黄州,夜游赤壁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中国数不胜数。在数以千计的歌咏赤壁的文学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歌颂“东坡赤壁”。以苏轼而闻名的“东坡赤壁”,在历史上丰富了赤壁之战的考古趣味,在文化上承载了苏轼自我的升华过程,在艺术上留下了大量的宝贵遗产。曾有鄂东文化研究学者定义“东坡文化”:“以苏东坡贬谪人生的观念形态为研究对象,具有苏东坡鲜明个性特征的有关其哲学思想、精神创造、审美观念及生活方式等之总和[7]。从数量上看,苏东坡在黄州创作了753篇作品,质量上更是“穷苦之辞”昭显百代,流芳百世,激励后学。

被贬谪到黄州的文化名人并不是只有苏轼,但黄州优美的山川和淳朴的风土人情,给予了他文学创作提升的环境和灵感,使得他特殊的人生际遇和黄州之赤壁紧密相连。人为城留,城由人显,自是后代追慕而来的脚步从未停止。比如作为苏轼“粉丝”的大诗人陆游做《黄州》:“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3]374明代大学者杨慎曾说,陆游诗作雄浑之气类似东坡。《黄州》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时陆游西行入蜀,舟过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见前代遗迹,念时事艰危,叹英雄已矣,顾自身飘零,无限伤感,油然而起,遂形诸诗篇。故题为《黄州》,诗却非常专咏黄州;看似咏古之诗,实是伤感之作。而且,据史记载,陆游曾经来黄州寻访见过苏轼的老人以问故事,现又专门写诗抒怀,对苏轼的追慕和仰望可知。虽然,文人学士相与游览,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凭藉诗文发抒胸臆,如“东坡赤壁”之胜。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却体现了截然不同的心境。他因被贬到黄州,经常上表自省,闭门谢客,多次搬家住定惠院、临皋亭、雪堂,数个居住地刻画出了这位落魄诗人心灵的轨迹。其中在安国寺,苏子有了个人思想的巨大转折与总结,诗作更为精熟,具有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修身立德精神,为今人树立了典范。我们读“前后赤壁赋”,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都能体现他的思想在儒释道禅中相互撞击,相互融合,促使作者世界观和人生观体系的解构与升华。读罢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被他人生跌宕起伏却为满腔抱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也常常为他的“丰满的理想”遇见了“骨感的现实”而哀叹。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文学家、艺术家这样醉心于苏轼的赤壁之游,创作了这样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来歌颂苏轼与“东坡赤壁”的原因。因为苏轼作为中国古代士子的典型,“忠而见谤”的不幸遭遇,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而苏轼贬官黄州期间的洒脱自适、与民同乐和对比人生前期、更高层次的文学成就,更赢得了人们的无限仰慕。山川有情,随风流人物而无言,壁立千仞,自有公说:张之翰《赤壁图》(《西岩集》四库本卷一〇)谓正是苏轼被贬,进一步成就了他的文学成就,我们才能读到经典绝唱——《赤壁赋》:“战舰烟消几百年,江山风月属坡仙。玉堂果有容公处,二赋何由世上传。”两烧“东坡赤壁”,却留下了称盛的佳作。有学者统计,元、明、清有关苏轼的戏剧近30种,其中约1/3也是以苏轼贬官黄州为题材。历代的书法家也以临摹或重书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寒食帖》为乐事,历代的画家如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唐伯虎、仇英都画有东坡游赤壁图。

虽然黄州山水秀丽,但物质条件与京都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在东坡躬耕自营,留文有“刮毛龟背”之喻,可见作为贬官,苏轼到达黄州生活清苦。为口粮计要拓耕荒野,游览活动也不是非常频繁,但是他深处逆境却有着“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非常善于从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乐趣以自娱。尤其是黄州赤壁,后更名为“东坡赤壁”,苏轼在黄州时经常前往。在多次游览之后留下了前后赤壁赋等优秀作品。苏轼在黄州还与各阶层的人士有广泛的接触,并留下了群体唱和的合集。考证苏子黄州交游就可知,以一人之力带动区域赤壁文化的发展,范围广泛,影响巨大。在数次集会活动诗文集中记录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有幽默游戏之作,将苏子豁达、乐观之精神表露无遗。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俸禄变得极其微薄,生计渐渐困难。但是经历过初期的苦闷、彷徨,调整和适应之后,苏轼一家很快便开始开荒种地。于此,他创作更多反映底层生活的作品,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充实了自己的谪居生活,而且还时常充满审美情趣。日常生活,东坡先生非常亲民且达到了精神上的“适”。比如亲自采摘果蔬,制作饭食,并津津有味地写下食谱方法,如“东坡羹”、“二红饭”以及“东坡肉”等等。苏轼不善饮酒,却自己试验酿酒,品茶并且尝试多种烹茶的方法。除此之外,苏轼还借助于书法、绘画活动以及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获得休闲和审美体验。在贬谪文人苏轼看来,这些都算作“苏氏功业”,更是“东坡赤壁”的落地精神。因为苏轼在黄州时期生活比较艰苦但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日子过得充实且自适,这体现了其潇洒的性情,也对他日后的生活尤其是第二次贬官岭海时期的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黄期间,借着苏轼的游览与交游,赤壁遗址所留下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乐观豁达、善处忧患的人生态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秉持着豁达人生观,东坡先生个性幽默且亲民,迅速拉近了黄州民众与其的距离,同时也尽力做了不少水利事业,体现儒家士人情怀:与民同乐、造福于民。现在“东坡赤壁”所存的流风遗韵中,仍可观其渴望建功立业之心,但同时也能安贫乐道,进退安然,这种古代典型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对今人修身治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启示作用。

四、文武赤壁

东汉末年,曹操于官渡击败袁绍,后又败袁绍三子——袁熙、袁谭、袁尚及北方少数民族乌桓,黄河以北遂落入曹操之手,展望北方仅余西北马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举兵南下。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史称“赤壁之战”。赤壁大战之后,武赤壁历史回声、厮杀声不绝、惊天动地,文赤壁时空回放、鼓角声不减、声震长空。关于赤壁之战今址争议颇多,但黄州赤壁因赤壁之战名扬遐迩确是事实。自两晋时期,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来此临江凭吊,吟诗作文抒怀。东晋时期,龙骧将军蒯恩建横江馆以作为纪念赤壁之战的胜迹。至苏东坡谪居黄州,写下了千古绝唱赤壁“二赋一词”,黄州赤壁遂名满天下。黄州赤壁在晋、唐时期,以赤壁之战而闻名,因苏轼赤壁“二赋一词”的影响,有盖过周郎武功的势头,故元代文学家陆文奎在黄州作《赤壁图二首》(《墙东类稿》四库本卷十九)称赞:“公瑾子瞻二龙,文辞可敌武功。欲怪紫烟烈焰,不如白月清风。”文辞武功交相辉映,苏东坡的诗词彰显周瑜的勋业。明清时代文史学家深受苏轼赤壁“二赋一词”的影响,将周郎坡公文武合一,相提并论。到了清代康熙末年,又有了“东坡赤壁”的美称。苏东坡其文章光于日月,道德巍于山斗,功业昭于汗简,声名垂于宇宙,永为黄州人之师表。于是在黄州赤壁矶上兴建祀宇楼台,以时祀之,使人心敬仰,士耆景效,开黄州人文风气之先也。即由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大家李白、杜牧、王禹偁、苏轼、苏辙、陆游、范成大、辛弃疾、戴复古、罗贯中等皆吟诗作赋高歌黄州赤壁,以致其文名远胜武功。

黄州赤壁文化史中的“一文一武”,成就了一个“赤壁文化”的概念,正如明代诗坛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在《过赤壁诗》中写道:“周郎事业坡公赋,递与黄州做主人。”英雄事功和文人华文作为文、武两面构成了精彩纷呈的“黄州赤壁文化”,正如鄂东文史专家余彦文先生在《黄州赤壁文化》序言中所说的那样:“黄州赤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雅文化的典范,是中国士大夫文化的精华。”[8]赤壁之战是历史记载,但文学的张扬就在于,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将其加工成为富有生命的文学作品。自苏轼咏赤壁后,“周郎事功”开始转变为“东坡文章”,极大地提升了黄州文化品位与价值。周郎的伟业与苏轼的魅力都属于永不磨灭的功德伟业。一位青年英雄,一位贬谪文人,竟然使这座偏僻小城跻身为知名的“人文旅游城市”,天下的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叹慕周郎风姿、寻访苏轼足迹,明清以来,更是游人如织,追慕不已。到黄州赤壁,看到折戟沉沙,辨识古战场遗址,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尊重史记的袁枢(1131-1205)在《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中,照录赤壁之战的记载,都论证黄州赤壁战地之真实可信。黄州赤壁,山川风物,随“一烧两赋”而光气流于宇宙之间,以不朽的功业与精神为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有。

戴良《题赤壁图》(《九灵山房集》四库本卷一七)更笑赤壁图不写周瑜的赤壁之战,却写苏轼的赤壁之游:“千载英雄事已休,独余明月照江流。画图不尽当年恨,却写苏家赤壁游。”周郎事功,这样的豪情足以照耀千百代士人的梦想。明人方孝孺的《赤壁图赞》(《逊志斋集》四库本卷一九)说:“群儿戏兵,污此赤壁,江山无情,犹有愧色[9]。以静穆无言的赤壁山川,来褒扬苏轼咏怀此地的不朽功绩。黄州赤壁是否是武功圣地和文学宝殿,元书画名家赵孟頫在《画赤壁》中写道:“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4]247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改黄州赤壁门额为东坡赤壁时撰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当今,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朱靖华诗云:“文武赤壁乃一处,更喜坡公伴周郎。”但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说得好:“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后代诗人无意去考究赤壁之文武,总把东坡赤壁和周郎赤壁联系起来抒发感慨。其实,周郎雅量,文采不输,在《三国志》、《三国演义》里我们随处看见其过人的智计、士之风雅。而苏轼虽为文人但胸中自有丘壑、仍存“西北望,射天狼”的宏伟大志。今之志士贤仁必能体会,古代仕子最崇尚“三不朽”:立言与立功并不拘泥于周郎与苏子二人,江山与人才互相成就,如文武赤壁之精神传承于岁月长河。

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足的历史,周郎的英雄伟业、风雅之姿令人敬仰,苏轼谪居黄州创作的“一词二赋”并“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二首》造就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又一座高峰。英雄和伟大的文人都是千古风流人物,成为了人们研讨、追忆、吟咏的永恒主题。不知道有多少文字书画输入中华文库,又有多少口碑掌故一代代地流传民间。而黄州赤壁文化是地理与人文的天作之合。东坡文化发源于黄州,赤壁文化鼎盛于黄州。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赤壁文化、光大东坡精神、延续黄州的文脉,在文明昌盛的今日显得尤为重要。赤壁文化作为一个文学母题,从英雄遗迹到文人情怀,千百年来,凭吊游览、唱和交游,或立功、或立言,他们的业绩辉煌于当时,也启示于未来,可对我们今天“坚定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赤壁黄州东坡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如何定义赤壁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你是电影《赤壁》中的谁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