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1例

2020-01-12方超君姚楚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肌萎缩双下肢无力

方超君,姚楚芳

(1.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200030;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1 引言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称为肯尼迪病,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由成年人起病的X-连锁隐性遗传运动神经元病[1],是由于雄激素受体基因(AR)中1号外显子区发生CAG重复序列数目异常增多而引起。SBMA只影响成年男性,在南欧的发病率约为3.5个/10万男性[2]。在亚洲地区,日本研究该病的病例报道较多[3]。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如行走困难、震颤、吞咽困难、男性乳房发育等,经过10~20年后通常发展为爬梯困难,甚至需要轮椅行动。患者常见的死因是由于误吸和吞咽困难导致的肺炎[3]。SBMA的治疗并无特效药,目前临床使用亮丙瑞林、度他雄胺等药物治疗,但还需要更多临床试验验证[4]。近日笔者收治一名日本患者,运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SBMA,效果显著,故将病例报道如下。

2 病例资料

2.1 病史 患者,男,52岁,2016年11月17日初诊。主诉:双下肢无力伴双上肢震颤3年余。患者2013年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以近端肌肉为主,走路及上下楼梯感觉乏力,同时伴有双上肢姿势性震颤。至日本当地医院检查四肢近端肌肉肌力降低。肌电图显示:慢性进行性神经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尺神经及腓肠神经SN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基因检测平均CAG重复42次,随即诊断为SBMA。该院给予氯硝西泮和阿洛诺尔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故来我院诊治。查体:言语清楚,上肢近端肌力V-级,上肢远端肌力V级,下肢近端肌力V-级,下肢远端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正常;四肢感觉正常;双上肢姿势性震颤;舌肌萎缩及震颤,余肌肉无明显萎缩;无男性乳房发育,无吞咽困难。刻下症:患者下肢无力,上楼梯及跑步困难,无法跳跃,坐在地板上不依靠上肢就无法起立,腰部酸痛;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咽喉有痰,但咳之不爽;胃纳可,二便调,夜寐时间较短,5~6 h;怕热明显,稍动易出汗;舌肌萎缩,舌质红,苔微腻,脉细弦。家族史:患者母亲曾是SBMA基因携带者,其舅舅亦为SBMA患者,其姐姐并无该病。

2.2 诊断 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西医诊断已明确,诊断为SBMA。患者双下肢筋脉迟缓,软弱无力,伴有舌肌萎缩,符合中医诊断之痿证。

2.3 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素体禀赋欠佳,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又因居住日本,素喜食海鲜发物及冰饮,寒湿内伤于脾胃聚为痰湿。患者患病后心情抑郁而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生风,而与寒、痰、湿搏于舌窍及上肢经络,而下元亏虚导致肝风愈烈,故出现腰部酸痛、双下肢萎软无力的下部症状,而上部症状以舌肌萎缩和双上肢震颤为主。

2.4 治则治法 患者发病已久,故治本乃是第一要务,同时也要兼顾治标,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故拟以健脾化痰、补肾益精为本,辅以平肝息风为标。

2.5 中医治疗 ①针刺取穴:主穴取风池、风府、肝俞、膻中、中脘、天枢、丰隆、三阴交、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采用0.22 mm×40 mm毫针斜刺肝俞,针尖方向朝向脚部,风池、丰隆、太冲行泻法,三阴交行补法,其余穴位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②中药采用香砂二陈汤为基础方,处方:陈皮3 g,制半夏10 g,茯苓10 g,炙甘草3 g,苦杏仁10 g,木香10 g,砂仁3 g(后下),瓦楞子50 g(先煎),海螵蛸30 g,紫苏梗10 g,香附10 g,白芷3 g,水煎服。每日2剂,早上和下午温服,4周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双上肢及舌肌震颤稍有减轻,但诉大腿根部仍有不适感,腰部仍有酸痛,能咯出痰,痰量较少,舌质微红,脉弦细。在原来针灸取穴基础上加针刺太溪,行迎随补法,间接灸气海30 min。中药则在原方基础上加黄精10 g,桑寄生10 g,杜仲10 g。之后以上述针灸方案和中药方为基础,根据症状加减部分穴位和方药,但总体以健脾化痰、补肾益精为主要治疗原则。

治疗1年后,患者双下肢无力明显好转,腰部酸痛减轻,能够自行行走楼梯,汗出情况较前好转,舌肌萎缩症状好转。

3 分析

该病治疗的难点在于:一是中国的SBMA病例较少,最多的病例报道来源于25个家系的27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5]。发病后到正规医院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数量较少,因此临床对该病的认知度不高。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以肌肉无力为主,逐渐发展为手部震颤,临床中易误诊为特发性震颤、肌萎缩侧索硬化等其他神经元疾病。目前西医临床治疗该病也无特效药物,有报道表明醋酸亮丙瑞林正应用于临床试验中,但效果尚不明确[4]。二是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分析,该病属于“痿证”范畴。《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诸病源候论》中描述痿证“风身体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张景岳亦认为痿证是由“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再看此案患者,母亲是SBMA基因携带者,患者先天肾气亏虚,且长居日本,喜食生冷海鲜,故脾肾阳气受损而致腰部酸痛,双下肢萎软无力,脾肾阳虚亦导致痰浊内生而阻滞经络。“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脾经受损后累及舌体发生舌肌萎缩。土虚而致木克,肾水无以制约肝阳,患者平素烦躁,情绪不佳,导致肝风内动,双上肢及舌肌不自主震颤。纵观本案,以脾肾阳虚为本,肝郁化火为标,故治疗时以健脾化痰、补益肾精为主,辅以平肝息风。针刺取穴采用中脘、天枢、三阴交、丰隆化痰健脾,太溪、气海培本固元,风池、风府、膻中、太冲疏肝祛风。本案采用香砂二陈汤为基础方健脾化痰,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健脾;木香、砂仁行气而化痰湿;苦杏仁润肺,使邪气从大便出;瓦楞子、海螵蛸降胃化浊,根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的观点,胃气降则脾气自升,故能加强健脾化痰之力;紫苏梗、香附疏肝理气;黄精、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全方以祛病邪、畅气机为目的,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肌萎缩双下肢无力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肌肉萎缩真有那么可怕吗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Adventurer on the wheels轮椅上的华丽冒险
首儿所关爱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
两种肌萎缩侧索硬化基因表达谱差异性比较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瑞风车加速无力
斯柯达昊锐车加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