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治疗喉咳新探
2020-01-11李密密马金成宗凯卫彦寇吉友
李密密 马金成 宗凯 卫彦 寇吉友
喉源性咳嗽,亦称“喉咳”,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被提出。病位在咽喉部,咳点在声门以上,其典型症状是:咽喉作痒,痒则致咳,无痰或少痰,咳声频频而阵作,不咳时如常人。其病程可长可短,全身症状不明显。咽喉部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或咽喉后壁有多量小滤泡。肺部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根据临床特征,喉咳属中医学“喉痹”范畴[1]。《内经》载:“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2]15历代医家多将“一阴一阳”与经脉的阴阳属性相对,但未言明其实质。故在临证中将阴阳具体到经脉的“营卫”层面,据此潜方用药,疗效显著。不揣浅陋,详述如下。
1 理论探讨
1.1 一阴一阳,实质探寻
关于喉痹的病机,历代医家多从《内经》“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认识。然而阴阳的涵义宽泛无际,语境不同,涵义即变。以唐代王冰为代表的多数医家从经脉层面将“一阴一阳”理解为十二经脉中的“一条阴经和一条阳经”。王冰谓“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认为“阴阳”指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此外,现代医家刘大新[3]认为“阴阳”是指脉象,而不特指两条经脉。以上两种观点仅对“一阴一阳”的认识指明了方向,但未言明阴阳的实质。“治病必求于本”,求“本”即是求病机的实质,故治疗喉痹须明“一阴一阳”的实质。“手太阴肺经出肺系、足阳明胃经循喉咙入缺盆、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手少阴心经挟咽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足少阴肾经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一方面,以上《内经》中的记载揭示了咽喉部经脉循行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课题组观察到喉咳为病常同时累及多条经脉,故独责一经一脉似有偏颇,且仅限于经脉层面的探究,难以探明阴阳实质、满足临床需求。课题组发现,虽然喉咳为病所及经脉复杂,然而,行于经脉内外、周流一身的“营卫”是所有经脉共同的物质基础。 经脉功能的实现无不赖于营卫。故兼具物质性和功能性的营卫即是“一阴一阳”的实质。临证中,课题组以“营卫”应“一阴一阳”,横向调营卫,纵向辨经,临床疗效满意。
1.2 一阴一阳,内应营卫
《四圣心源·气血原本》[4]云:“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脏腑的物质基础称“血”,而经络的物质基础则称“营”。营卫合则为一,分则为二,营属阴,卫属阳。《内经》多处将“阴阳”与“营卫”并论,一则,《灵枢·卫气》[5]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经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将营卫描述为行于经脉内外的阴阳。二则,《素问·生气通天论篇》[2]5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将营卫的功能直接用阴阳表述。物质的营,化生于中焦,精专柔和,行于脉中,起于手太阴肺经,按经脉衔接顺序贯注,终于足厥阴肝经,周而复始;物质的卫,化生于中焦,剽悍滑利,行于脉外。功能的营,循环围绕且荣养周身;功能的卫,围绕环周且卫外为固。故从阴阳属性而论,有“营阴卫阳”之说。阴阳与营卫,一言属性,一言物质和功能,阴阳表述营卫的性质,营卫彰显阴阳的内涵。如此将哲学的阴阳具体到实质的营卫,可指导临床治疗。
1.3 营卫气逆,结而为痹
《素问·痹论篇》[2]86云:“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营卫调和,则气旺血盈,周身得以濡养,经脉通利,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营卫生理秩序遭到破坏则称“营卫气逆”。逆,逆其和顺,不协调之意。营卫气逆表现为营失循环荣养之职,卫失环周卫外之能,营卫不能相携的状态。气逆不宣,最易成痹,如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痹症》所言:“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咽喉为肺之门户属肺系,与外界直接相通,为外邪入侵和营卫抗邪外出之地,故喉咳多见于外感后。外感时营卫气虚,若祛邪不利,致邪气稽留于经脉,营卫气逆,营气涩而不行,卫气壅滞不畅,则正邪搏结而为痹。“结”在《说文解字》中云:“缔也。”在古代医学中“结”有凝聚、不通畅之义[6]。此处指营卫与邪气的胶着状态。此外,喉咳因于杂病而发者,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火性上炎,循肝脉达喉咙,扰动咽喉部营卫,致营卫气逆,与火搏结,而发喉痹。喉痹日久,营卫留滞不宣,碍于气化,则化湿、生痰、成瘀。从喉痹临床表现分析:营卫气逆,卫气郁滞,“气有余便是火”,故喉部色赤;“热极生风”,火炽化风而痒;“喉主天气”,喉部不利,肺失宣肃,遇痒则咳;营阴不行,壅滞不通,津停为“痰”,血滞为“瘀”,故可见咽喉部滤泡增生,且顽固不化。
2 治法治要
2.1 调和营卫,辨证归经
“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营卫气逆,首当调和营卫,以“从其气”。此处“调合营卫”不同于太阳中风表虚证中桂枝汤的用法。调合营卫论治喉咳时,重在“和营”,恢复营阴“藏精而起亟”之用,强调以纠偏为主、偏以求和。自拟喉痒止咳方,具体方药:玄参20 g、金银花20 g、牛蒡子20 g、桑叶20 g、菊花20 g、沙参20 g、麦冬20 g、茯苓15 g、诃子20 g、桔梗15 g、生甘草 10 g。该方以玄参为君药,入营分,达咽喉,清热解毒以散结。李中梓的《雷公炮制药性解》[7]记载玄参“疗咽喉……解热毒” “玄参气轻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臣以银花、牛蒡子、桑叶、菊花、麦冬、沙参。银花甘寒,清热解毒、透营转气而不伤阴;牛蒡子辛苦寒,桑叶、菊花辛凉透散,通达咽喉,疏散郁火,利咽消肿,可止喉痒;麦冬、沙参甘凉润,药入阴分,育阴以敛火,共助君药和营卫。上方佐以诃子、茯苓,诃子性平苦涩,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佐制君臣寒滑之性;茯苓淡渗利水,引火下趋从小便而出,又可防聚湿成痰。合桔梗汤,可利咽止咳。上方清肃上焦,轻以去实,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其侧重于彼此关系的和谐统一,强调以纠偏为主,补益为辅,可恢复人身自和能力,重建“阴阳—营卫”和谐通畅状态。
辨证“归经”,用药精准。喉咳因于感冒,时日未久(2个月内),无他经之症者,多从手太阴肺经论治,酌加杏仁、苏叶;时日已久(超过2个月),痰多纳差者,从足太阴脾经、脾脏论治,酌加白术、橘红、半夏;时日已久,咳则小便出或伴腰膝酸软,或素日劳倦,痒咳夜重者,从足少阴肾经、肾脏论治,加五味子、蛤壳,唾咸者加牡蛎、功劳叶、甜杏仁。喉咳见巅顶头痛,或胸胁满闷,咽干口苦者,从足厥阴论治,酌加广郁金、青黛、枇杷叶。尚须注意,先咳后胁痛者,属肺金克伐于肝木,宜加白芍、五味子、细辛等。若咳嗽咯血,自汗出,多从手少阴、手厥阴论治,宜用西洋参、黄芪、牡蛎、白薇等。统固营卫、结合“归经”论治喉咳,临床取效快速。
2.2 强调服法,药后自养
喉痒止咳方服法为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频服代茶饮,食后服。临证中应着重向患者强调频服代茶饮。临床观察发现,喉痒止咳方加减频服代茶饮治疗喉咳较正常口服取效更快。分析其原因有三:其一,“代茶饮”使药物直达咽喉。药物浸润咽喉部,直接调整局部营卫气机,故事半而功倍。其二,“频服”使药力弥留上焦。“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频服顺应上焦疾病治则,分散药力,使药效持久,时时作用于咽喉部,故可增效。其三,以药代茶减少了患者饮用其他饮料的机会,减少了对咽喉的刺激,起到了防护作用。若初次饮用出现咽喉不适、呛咳等,嘱患者尝试先用纱布滤净杂质,然后尝试尽量小口、试探性代茶饮,若不再出现呛咳或不适感消失后再饮用下一口。此方偏于寒凉,不可久服,待患者喉咳症状消失后嘱其停药自养。药后自养即嘱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食物、气味,采用米汤代茶饮10~15天。米汤代茶饮,一则米汤性偏凉,可以延续药效,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再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养护的意识,养成自我养护习惯,以防复发。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40岁。2019年3月8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喉痒干咳3个月。自述3个月前因受凉出现鼻塞音哑、流涕、咽痛。症见喉痒则咳,呈阵发性,痰少色略黄质黏,食辛辣食物、遇烟易引发,约5~6次/天,纳呆,乏力,舌尖部红点,苔黄,脉沉滑。查:咽部微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诊断:喉源性咳嗽(营卫气逆,痰火内结);治法:调合营卫,化痰解毒;处方:自拟喉痒止咳方加减,玄参20 g、金银花20 g、牛蒡子20 g、桑叶20 g、菊花20 g、沙参20 g、麦冬20 g、茯苓15 g、诃子20 g、桔梗15 g、生甘草 10 g、白术15 g、橘红15 g、半夏15 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频服代茶饮,食后服。
2019 年 3月 15 日二诊:诉喉咳发作频率减为1~3次/天,纳食增加,乏力缓解,但平素易腰酸,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治法:益阴和营、补肾健脾,调整方药为:玄参20 g、金银花20 g、牛蒡子20 g、桑叶20 g、菊花20 g、沙参20 g、麦冬20 g、茯苓15 g、诃子20 g、桔梗15 g、生甘草10 g、白术15 g、橘红15 g、五味子10 g、功劳叶15 g,继服7 剂。
2019年3月22日三诊:诉痒咳已无,乏力腰酸消失。调整方药为:玄参20 g、金银花20 g、牛蒡子20 g、桑叶20 g、菊花20 g、沙参20 g、麦冬20 g、茯苓15 g、诃子20 g、桔梗15 g、生甘草 10 g、白术15 g、功劳叶15 g,嘱患者7剂后停药自养。随诊3月余,喉咳未见。
按 该患者因3个月前受凉感冒,余邪滞留,营卫气逆,卫气郁闭则化火、生风,故色赤、喉痒,喉部不利,遇痒则作咳;营阴凝滞,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日久煎灼津液,故痰少、色黄、质黏;痰湿困脾,故现纳呆、乏力。辨证“归经”,属“足太阴脾经”,予喉痒止咳方调和营卫、透邪外出,加白术、橘红、半夏健脾化痰,培土生金。三诊时患者诸症消失或缓解,暴露平素易腰酸的症状,说明患者肾气本有不足,故及时添加五味子、功劳叶,标本兼顾。该方无开门揖盗之患,更无引邪入中之忧,米汤代茶饮巩固疗效。
4 结语
喉咳,咳点在声门以上,归属经络病范畴。营卫为经络之气血,营卫气逆,结而为痹,故属于中医“喉痹”范畴。《内经》谓:“一阴一阳谓之喉痹。”上层阴阳,内应营卫,营卫诠释了“一阴一阳”的实质。“阴阳—营卫”,实为一体,一言属性,一言物质和功能。“营卫气逆”为喉咳之本,故治宜调合营卫,以偏求和。需注重辨证“归经”,纵向辨经,横向调营卫。服法强调频服代茶饮及药后自养。该治法疗效显著,其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