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未病”角度探讨青少年调节性近视的防治
2020-01-11邓蒙蒙张月强
邓蒙蒙,张月强
青少年近视眼已成为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的最突出问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低龄化趋势,目前尚无根治近视的方法[1]。调节性近视的眼轴长度正常或在调节范围内,可通过相关干预治疗,使视力在一定程度恢复。“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思想核心,本文就中医“治未病”内涵及对近视的认识出发,阐述“治未病”思想在临床青少年调节性近视防治中的重要意义。
1 “治未病”思想内涵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说明预防疾病发生的最好时机就是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难经》延伸《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提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所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明确指出既病防变,是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千金要方》云:“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 个方面,告诫人们要清未起之患,医无事之前。叶天士在《外感湿热篇》中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观点,后世姜春华法其旨意,提出“截断病势”之法,治未病理论趋于完备。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其主要涵盖四方面内容:未病先养,防病于先,就是要积极预防,避免疾病发生,此乃根本;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是针对潜病未病态,要治病于初始,防止病情加重;既病早治,防其传变,是针对欲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要及早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或波及相关脏腑;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是对病愈,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要积极养护调摄,预防其再次发作。
2 调节性近视病因病机阐述
调节性近视是由于过度用眼所致眼睫状肌痉挛而出现的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属于中医学“能近怯远症”范畴,又称“觑觑眼”。《诸病源侯论》曰:“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千金要方·七窍病》云:“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及“其读书博弈等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若欲治之,非三年闭目不视,不可得瘥”详细描述了近视形成的病因。《审视瑶函·内障》云:“肝经不足肾经病,华光咫尺视模糊”,中医认为近视的病机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或久视伤血,肝血过耗或阴阳失调,阳气不足,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病变主要责之心肝脾肾。丁涛等[2]人将近视的病机概括为以下3 个方面:其一,先天禀赋不足而近视;其二,久视伤血,肝血过度耗损而致的近视;其三,阴阳失调,阳气不足而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致近视。故本病以虚为主。治疗多从心、肝、脾、肾论治。
3 “治未病”与青少年调节性近视的防治
3.1 未病先养,防病于先
未病先养,防病于先是中医“治未病”的根本所在,对青少年调节性近视防治起重要指导作用。青少年9~12 岁以前为视觉发育敏感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远视向正视方向发展,屈光力逐渐趋于稳定。过了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近视眼一旦形成,是近乎不可逆的。现代医学尚无法根治近视,因此最佳防治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应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早期预防。
3.1.1 重视遗传因素 《灵枢·天年》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说明人类胚胎是父母两精结合而成,父母的健康状况与后代联系紧密,遗传是近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报告指出[3],父母亲均近视、母亲近视、父亲近视其孩子患近视的危险度分别是父母均不近视者的1.953 倍、1.579倍及1.525 倍。Tideman 等[4]认为父母亲的最大近视度数与子女近视可能存在直接关系。因此,近视父母的子女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对其早期筛查,定期检查,健康宣教,将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3.1.2 强调后天环境影响Tideman 等[4]认为环境因素是6 岁以下儿童罹患近视的高危因素。Choi 等[5]研究报告儿童近视与人口密度高、活动空间狭小有关。SUN LL 等[6]通过研究3~12 岁儿童电子产品累计用眼时间与近视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Hsu 等[7]发现参加户外活动可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8]中指出“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视星火,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是“丧明之本”。这正说明合理用眼,爱惜目力,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的重要性。因此,重视青少年后天环境影响是防治近视形成的必要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不良环境诱发或加重近视进展,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注意用眼时间,阅读光线等外在因素,可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3.1.3 调节饮食,合理膳食 视力发育包括视觉器官及视神经的发育,有赖于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补充支持。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均有可能导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形成近视。ZENG YC 等[9]发现非近视组较近视组平均每天摄入钙和铁的量要高,相反,近视组平均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铜、糖、叶酸的量则比非近视组要多。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建议青少年饮食以蛋白质、钙质、磷质、铁质、锌、维生素等食物为主,如鱼肉、蔬菜、豆类等。
3.2 欲病就萌,防微杜渐
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即将青少年调节性近视形成扼杀于萌芽状态,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临床中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眼保健按摩、视功能视觉训练、穴位贴敷及戴低度凸透镜等措施。
3.2.1 眼保健按摩 眼保健按摩是根据近视产生的机理,综合经络学说、针灸医学、穴位按摩等知识综合设计而成,依赖人体自身反馈调控作用,通过刺激眼周围腧穴,可疏通眼部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缓解眼部调节痉挛和集合的紧张状态,改善主观视疲劳,达到治疗与预防近视作用。眼保健按摩中主要穴位包括攒竹、睛明、四白、太阳和风池,临床研究证实[10],针刺该组穴位治疗近视效果显著,按摩保健虽然效力不如针刺,但对眼周腧穴同样具有刺激作用。按摩保健中揉捏耳垂,是将耳穴理论融入其中,耳垂的9 个分区中,5 区即耳垂正中心是眼的投射,揉捏耳垂可防治近视。鲜浏霖等[11]研究证实,将耳穴操与眼保健操结合,对于视力的恢复与改善,延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眼保健操。保健按摩简单易操作,是防治近视的有效方法之一。
3.2.2 眼功能视觉训练 眼功能视觉训练则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远近雾视疗法、CAM 视觉生理刺激疗法、闪烁红光疗法、后像疗法、海丁格光刷训练仪、融合功能训练等使视觉系统产生一定负荷,通过刺激视神经、眼底及黄斑部,打通视神经的视路,增强视敏度记忆功能,同时训练眼肌,增强眼调节的灵活度与敏感度,从而改善眼部视觉功能。刘智等[12]研究发现近视患者通过眼功能视觉训练1 年后,其眼轴长度增加延缓,近视度数降低。
3.2.3 穴位贴敷 眼周皮肤敏感度高、渗透性强。穴位贴敷运用中医理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运行气血”,将具有透皮吸收的治疗药物通过介质敷于眼周皮肤,刺激眼周穴位,使眼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协调平衡屈光系统、缓解睫状肌痉挛,控制眼轴变长,从而发挥药效、穴效的双重效应。王绍坤等[13]研究报告,使用自拟复方调视膏治疗年龄在6~12 岁轻度近视的患者,其中60%视力均匀稳定提高,并顺利恢复到正常视力。
3.2.4 戴低度凸透镜 青少年近视主要是看近过度所致,在近视发生前,仍有轻度远视时配戴一定度数的凸透镜,通过精细科学的望远锻炼,协调眼内外肌调节与集合功能,调整和优化眼屈光系统,使读写时处于“看近就在望远”状态,可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防治近视的发生。1998 年全国近视眼防治专家指导组正式提出配戴低度凸透镜防治近视方案[14-15],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胥芹等[16]将594 例1~5年级的近视高危小学生分为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者和未戴低度凸透镜者,研究结果发现,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尤其是女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的进程,降低近视发病率。Chakraborty R 等[17]通过测量眼轴长度及脉络膜厚度评价视力变化,结果发现戴凸透镜有正视化的作用。王晓玉等[18]采用棱镜式组合透镜,将低度数凸透镜与远用镜、附加基底向内的适度三棱镜组合,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302 例,结果发现,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在读写时配戴,可减少调节的同时充分减少集合,使眼内外肌调节集合功能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从而防治近视。
3.3 既病早治,防其传变
《素问·八正神明论》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言明已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疾病早期正气尚足,邪气未盛,其病位浅、病情轻,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可防止病邪深入,变生他病。既病早治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中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青少年近视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予以相应治疗,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形成高度近视,并继发巩膜后葡萄肿、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临床中这一阶段主要采用戴镜治疗、睫状肌麻痹剂治疗、针灸治疗、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刮痧、中药内服治疗等措施。
3.3.1 戴镜治疗 经医学论证,光学矫正是有效控制近视进展的有效方法,目前多使用渐进多焦镜和角膜塑形镜。渐进多焦镜是采用屈光度循序渐进的变化方式,将远用光区与近用光区有机连接,形成同一镜片远距、中距、近距不同光度。李建平等[19]研究证实,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疗效显著。张小平等[20]对国内外渐进多焦镜和单焦点眼镜比较的文献Meta 分析后得出结论,渐进多焦镜可延缓学龄儿童眼轴长度和近视度的进展。角膜塑形镜又称OK 镜,是一种采用几何学的多弧设计,匹配近视患者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对角膜合理塑性,能达到短期内获得最佳裸眼视力的效果,是一种非手术的可逆性的物理矫正方法。谈文斌等[21]研究证实,夜戴角膜塑形镜在降低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近视发展方面疗效优于戴框架镜。角膜塑形镜操作方便,能迅速矫正近视和散光,短期内提高日常视力,其疗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同[22-24]。
3.3.2 睫状肌麻痹剂治疗 睫状肌在长时间紧张状态下无法恢复正常调节功能是造成调节性近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治疗,能够使睫状肌失去原有的调节作用,在紧张调节状态下处于肌肉放松状态,消除眼部疲劳。临床中常用的睫状肌麻痹剂主要包括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和阿托品滴眼液。邵亚坤[25]研究证实,100 例青少年志愿者使用阿托品类散瞳药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后,其近视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可较好的降低屈光度的提升。张湘雯[26]将82 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对照组戴镜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赵姣等[27]研究了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控制不同近视程度近视进展的效果,结果表明其可以延缓等效球镜度和眼轴的增长,从而有效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张晓瑾等[28]研究0.1%和0.01%的阿托品滴眼液治疗效果,结果证实,两者均能有效控制眼轴长度的进展,降低屈光度增长,提高远视力,前者效果更佳,后者安全性较高。不管是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眼液、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还是不同浓度的阿托品滴眼液或凝胶,都是通过作用于眼内受体来达到减缓近视的目的。
3.3.3 针灸治疗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精”。这说明经络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则是气血离入出合于体表的部位。针灸治疗包括针刺与灸法。韩贯宇等[29]研究报告,针刺形成的刺激信号可抑制视觉下中枢,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使睫状肌兴奋性降低,解除痉挛,从而改善视力。灸法可通过透热、扩热、传热进行经气传导,激发眼部与内脏经气,从而达到“气至病所”的功效。临床中针灸治疗近视主要从肝、脾、肾三脏出发,多以眼周腧穴作为治疗主穴,针灸手段多种多样,包括毫针、耳针、梅花针、艾灸或雷火灸等;针刺手法上,有捻转泻法,透刺法或灵龟八法等。李玲,张禹[30]研究发现,针刺联合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其近期、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治疗。张卫英[31]、胡平会[32]分别应用艾灸、雷火灸加耳穴贴压治疗近视总有效率分别为96.70%、96.67%,说明艾灸、雷火灸加耳穴贴压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3.3.4 耳穴埋豆 《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汇集人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之气,而耳通过经脉与眼及其周围紧密相连。耳穴贴压可以疏通经络,耳穴埋豆疗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敷于眼周特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增加脑与眼睛的气血循环,加快视力恢复。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何明等[33]通过对96 例青少年假性近视研究证实,耳穴压豆可有效调节睫状肌痉挛所造成的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郑芙蓉等[34]对100 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行耳穴压豆治疗,选用眼、心、肝、脾、肾、神门穴,治愈总有效率达88.5%。张晓蕊等[35]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耳穴贴压对青少年近视缓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耳穴贴压作用优于滴眼液,可能优于眼保健操。
3.3.5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是将浸满特制中药药液的药垫放于眼部皮肤,再将电脑中频治疗仪的电极放于药垫上,通过电刺激进行治疗的方法。电流具有多种波形,可以模拟多种推拿手法,同时将中药有效成分带入眼内深部组织,能缓解睫状肌痉挛,消除视疲劳,提高视力。杨建芳[36]、赵小蕊[37]分别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总有效率分别为72.5%、97.7%。说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肯定。
3.3.6 刮痧疗法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肤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眼部刮痧可以扩张眼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常结合眼周按摩治疗。阳国英等[38]研究发现,刮痧按摩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治疗青少年调节性近视,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托吡卡胺眼液者。王红艳等[39]采用刮痧加中成药内服联合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90 例180 只眼,总有效率高达95%。这说明刮痧治疗青少年调节性近视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3.3.7 中药内服治疗 主要采用补气养血,益精明目法。临床中根据证型不同,多选杞菊地黄丸、驻景丸加减、归脾汤加减[40]、益气聪明汤[41]等方剂,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方面疗效显著。
3.4 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节性近视视力改善后,仍应继续巩固疗效,加强善后的治疗与调摄,防止近视再次形成与发展。病后防复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治未病内容的延伸,指导患者愈后积极预防,加强保健意识,养成科学用眼的良好习惯,避免用眼过度,定期复查,防治并举。同时要强化饮食、起居、运动和精神调摄等康复理念的重要性,调养正气,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提高防御能力。
4 小结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思想,经历无数医家的传承与发展,在疾病防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医生对近视的防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42-44],为疾病防治提供了依据与科学指导。调节性近视的防治原理主要是缓解睫状肌的痉挛,其预防重于治疗。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青少年近视防治的始终,及早综合干预,加强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的罹患率,并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