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究
——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

2020-01-10郝春红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朋辈辅导留学生

郝春红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洛阳 471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由于跨文化适应性障碍的存在,和国内本土学生相比,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心理问题也更为复杂。一些调查和研究发现,高校来华留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多起留学生因心理疾病导致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案例。[1]加强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学生克服跨文化的不适应性,解决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减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培养留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8 年5 月,一名巴基斯坦女生与印度男友发生口角,伤心过度,服用药物布洛芬数十片,意欲做出过激行为,幸被同学及时发现,送至医院急救,急救室中,该生情绪激动,拒绝配合医务人员洗胃治疗,同学劝说无效,救护陷入僵局。笔者在现场开导学生:生命对于一个人是最重要的,父母不惜钱财送她出国读书,为的是她身心健康,学业有成,想象一下此时身在异国的父母忧心忡忡的样子。最后,该生为亲情所打动,同意配合治疗,后痊愈出院。据了解,该生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性格较为内向,结交的男友性格也较孤僻,二人经常产生矛盾。

事件发生后,笔者参与进行了如下工作:把该生列为重点心理帮扶对象,该生的微信或电话,即接收即回复;做好事件的隐私保护工作,保护该生在同学中的形象,减少其自卑感和孤独感;为该生调换室友,安排其最信任的同学与其共同居住,对其密切关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笔者经常到宿舍探望该生,谈话谈心,嘘寒问暖,使其随时感受老师关爱;与其男朋友深入谈话,化解两人的矛盾,使两人妥善处理关系,正常化交往;与其家长沟通,督促家长起到切实监护作用,并签订保证书,坚决杜绝类似行为发生,否则退学处理;协助心理辅导老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为其安排“一对一”中国学生志愿者,动员其加入中外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调节个人情绪。经过一段时间后,心理疏导工作效果明显,该生不再是忧郁的模样,常常笑容、笑声伴随,学习成绩也大有进步。

案例二:2019 年10 月,适逢年度奖学金名额评比时期,一名上年度获得奖学金的赞比亚女生,本次落选,学生情绪失控,失眠,胡言乱语。事后得知,该生在入校之前曾在本国患有轻度抑郁症病史,如今受到精神刺激,诱发旧症。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参与进行了如下工作:笔者在事发后到宿舍抚慰学生,视其如正常人一般对话,护送其到医院看病;安排专人照顾该生起居和服药,召集非洲学生志愿者,分小组轮流值班,全天24 小时无空档守护陪伴该生;协助宿舍管理员收走该生房间锐利物品,封锁阳台门,杜绝安全隐患;与家长沟通,商讨治疗方案,鉴于该生不具备回国医治的独立行为能力,家长最后亲自到校接该生回国治疗,该生平安交付家长。

上述是笔者遇到的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两个典型案例,虽然事件得到积极应对和处理,但是趋于被动的处理方式反映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不足,由于预防工作的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危机事件发现和干预的滞后性。因而,引发对当前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大部分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起步较晚,对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关注,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管理模式陈旧,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相对滞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没能够做到防治结合,预防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做好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理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监管和预警机制,预防或减少心理行为问题,促进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

3.1 开设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各院校基本未开设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依赖于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没有形成系统化教育体制。高校有必要结合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需求,开设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程,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理论课的重要作用,让留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在课程设计上,针对学生层次、年级特点、成长需求进行合理设计,使大小课程对应、前后课程呼应、系列课程和兴趣课程相辅相成。[2]

除第一课堂之外,积极开展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营造积极的心理育人的校园文化,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缓解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学校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辅导等向留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节技能,使留学生对心理状态具备简单评估能力,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寻求适当帮助。新时代形势下,要利用新媒体,借助网络资源,为留学生提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学校心理教育主题网站、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留学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帮助留学生消除心理问题,提高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免疫能力。

3.2 建立心理健康筛查机制,构建动态心理档案系统

招收来华留学生时,对于具有既往身心疾病史和潜在心理疾病倾向的留学生,应慎重考虑录取。对已入学的留学生要及时开展心理普查工作,及时了解留学生的背景信息和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异常留学生档案,重点关注父母离异、单亲家庭、行为异常的留学生,将这些留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留管人员和任课教师,给予密切关注和人文关怀。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问题学生主动介入,及时约谈,了解学生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对留学生的心理状态测评最好每学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动态化,对问题学生要跟踪监测,经常进行心理疏导。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3.3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格体系,完善联动预警机制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各个主体,制定出留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保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对留学生也要建立“校-院-班-宿舍”四级体系,尤其加强“宿舍-班级-辅导员”三级工作网络和预警机制。严格信息汇报制度,落实对班委、宿舍长的教育,对同学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隐患,及时上报,辅导员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及时干预,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将心理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3.4 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健全专业咨询机构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由于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留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更高的语言水平与专业能力,目前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难以满足工作实际需求。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定期对一线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和心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与技巧,对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建立专业的心理问题解决机制,提高心理教育效果。选拔有留学背景的心理学教师,邀请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组建心理咨询队伍,帮助留学生排解心理上的问题,度过由文化休克所带来的烦燥期。[3]学校心理辅导部门要设立留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安排具有心理教育专业资格和双语交流能力的教师,开展留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3.5 构建朋辈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心理帮扶与支持

朋辈之间更容易相互沟通和互助,在心理问题辅导方面,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在心理知识普及宣传、心理危机动态监测和互助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冲突等原因,许多来华留学生倾向于把自己封闭于本国留学生的独立社交圈,与外界中外学生缺少交流沟通和社交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思乡情绪,遇到生活和学习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失落、无助等心理感受,甚至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通过朋辈释放压力,寻求情感支持。

构建留学生的朋辈心理支持系统,可以成立中外学生志愿者团队,发挥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帮助,进行朋辈心理服务与情感支持。专业心理老师定期与中外学生志愿者进行交流,对志愿者团队进行心理知识培训,传授朋辈心理辅导知识技能,提高志愿者心理辅导能力,帮助来华留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度过文化适应危机期。此外,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进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填补留学生思想上的空虚,使其快速融入校园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业。

4 结语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海外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一环。高校需要不断探索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借鉴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体系,结合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机制和干预机制,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校园和社会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朋辈辅导留学生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