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1-10郑伟东
郑伟东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在专业人员督导下的人员,运用积极倾听、问题解决的技巧以及关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在我国,朋辈心理辅导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随着越来越多学者和教育者开始关注朋辈心理辅导问题,国内朋辈心理辅导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1-2]。但是,当前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队伍构建、管理机制、培训体系、政策支持和多样化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影响朋辈心理辅导在高校的发展与提高,还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把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全局性思考与筹划,是当务之急。本文将分析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引起重视和讨论。
一、高校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特点
(一)朋辈心理辅导理论发展日渐成熟
朋辈心理辅导自20 世纪60 年代在美国诞生以来,从项目建立、项目实施、项目维护、项目评估等阶段进行了标准化规范与指导[3]。国内自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对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特点、优势、理论基础、队伍构建、实践模式、有效性和本土化等方面[4],逐步形成了对朋辈心理辅导的认知,明确了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
(二)朋辈心理辅导实践模式逐步确立
21 世纪初,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心理委员制度的发展与心理社团的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开始在高校逐渐推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朋辈心理辅导已逐步形成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四级辅导模式[5],实施路径也逐步清晰。
(三)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施全面普及
2005 年以来,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全国推广,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逐步建立[6]。一批具有准专业性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始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逐渐在我国高校全面普及。
(四)朋辈心理辅导开展状况大相径庭
朋辈心理辅导项目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项目涉及朋辈心理辅导人员选拔、培训、考核、管理、督导以及项目宣传、智力保障、可持续性、经费保障、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其中任何一项内容如果存在缺失,势必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发展。介于上述原因,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开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形同虚设,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当前存在的问题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进入我国以来,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发展,现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朋辈心理辅导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朋辈心理辅导人员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督导等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委员作为我国朋辈心理辅导员中的先驱,2004 年在天津大学开始设立,随后迅速向全国高校传播与发展,并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培训与考核制度[5]。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选拔不规范、培训不系统、考核不严格、激励不完善、督导不到位的问题,从而使人们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限定、工作要求都容易理想化,可操作性不强。
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保障、支持和监督机制存在缺位。究其根本,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在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督导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保障、支持和管理机制不到位。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一支庞大的心理辅导队伍,需要学校层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如此才能保障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良好运行。
第三,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四个层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选拔标准、培养方案、工作职责、管理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互有交叉,容易出现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责任稀释、监管缺失等方面问题,导致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无法有效运行。
第四,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有待深入。介于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局限,如何让各高校以“同龄人互助” 为理念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得到大学生的关注、参与与认同,是关系到朋辈心理辅导发展的重要问题。此外,形式单一的心理辅导模式也是有碍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深入的关键因素。拓展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构建朋辈心理校园文化,是朋辈心理辅导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五,朋辈心理辅导还无法满足大学生多样的心理需求。朋辈心理辅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但是,以提供支持、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朋辈心理辅导还无法满足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发展方面的需求,而这方面的需求正是更广大学生在心理成长中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重要资本。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是朋辈心理辅导需要拓展的重要领域。
三、我国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对策
第一,为保障朋辈心理辅导工作顺利进行,要建立科学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和督导办法。选拔从严,让参选学生充分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的要求、作用和意义;培训从实,让参培学生能真正了解、熟悉和掌握各级朋辈心理辅导员所需要的不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核多样,注重过程考核,弱化知识考核;激励及时,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性;督导到位,保证有效解决问题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能力发展。同时,通过编制《朋辈心理辅导培训教材》《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手册》等,保证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第二,建立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校级朋辈心理辅导学生组织是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机构,主要帮助选择朋辈咨询的学生做咨询服务工作,协助管理学院朋辈心理辅导站,协助学校心理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院级朋辈心理辅导学生组织是面向各学院学生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机构,主要帮助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协助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是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主要帮助发现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组织、协调学校、学院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第三,在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以基于朋辈心理辅导理论、技巧、伦理和视角的朋辈心理辅导服务为核心,开展朋辈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发挥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主动性;建立朋辈心理电台、朋辈心理信箱,宣传朋辈互助理念,拓宽来访渠道;建立多种主题的朋辈互助小组,分享彼此经验,相互帮助,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扩大朋辈影响。总之,在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中要充分调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性、责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四,积极宣传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理念与成果,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深入人心。朋辈心理辅导理念的深入需要大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及其工作的了解、信任与认同,这需要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不断通过朋辈教育、朋辈互助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平台、校园广播、朋辈主题班会、朋辈纳新、朋辈教育活动等途径,把朋辈心理辅导“同龄人互助”的理念与成果传播到学生心中。
第五,高校可根据情况开展适合自身理念、资源与模式的朋辈心理辅导。建立校级、院级、班级、宿舍四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是理想化的目标,从服务的学生群体来看,任何一级朋辈心理辅导员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优势和职能,都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 “桥” 朋辈心理咨询项目等都是这一实践的先驱与翘楚。因此,不论是体系化还是非体系化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都是高校的可选择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