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现状与推进深化研究

2020-01-10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产教产教融合应用型

林 愿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4)

0 引言

目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校企合作的较低水平,融合渠道不通,难以形成稳定的合作,合作方式过于简单,合作内容过于浅显,而且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没有基本的质量保证监测评估体系等,还称不上产教融合。[1]

经济的发展转型使得高校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使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必然向应用技术学院进行转型。这种转型表现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而校企合作特别是产教融合是其转型的关键。高校需要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需求,将生产和教育的融合纳入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在分析产教融合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推进深化产教融合。[2]

1 产教融合的现状

产教融合常被视作校企合作的同义词。但它们之间有差别。校企合作是高校为了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这是一个以高校为主体的单向过程,难以形成协同效应。而产教融合即生产和教育的融合,是企业和高校为实现自身发展而进行融合,这是一个以双方为主体的双向融合过程。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初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尚未形成,企业还不能做到盈利,因而积极性不高。只有当高校和企业都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校企合作才有可能深化为产教融合。[3-4]

当前,产教融合难以推进和深化,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于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在产教融合中的职责没有分清楚。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立本科乃至研究生水平的职业教育,进而于2013 年成立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许多地方高校从此开始转型。次年,教育部和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主办了工业与教育融合国际论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此开始进一步大规模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和转型较早的大专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做得很好,大多数新改建的本科院校在这方面仍做得不够。[5]

放眼全球,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比我国早,相比而言,目前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算作校企合作的较低水平,称不上产教融合。具体体现在:(1)合作难以稳定,整合渠道不健全。企业与学校在职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二者难以做到真正的合作。(2)合作方式不够丰富,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社会经济直接关联,必须与社会积极互动,努力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职能结合在一起。目前,尚处于转型发展初期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企合作仍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培训后的实习机会等。合作方式相对简单,合作内容欠深入,根源在于他们没能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企业缺乏合作的动力和热情,地方高校也缺乏切实的合作方案。(3)在选择合作对象方面存在误解。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的是要为当地经济服务,应坚持本土化原则,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相当一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味追求名气,倾向于与外地的高水平大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选择合作伙伴往往只顾眼前的效果,缺乏长远目光。而且在校企合作中,由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利益不同,若无约束机制则很难做到真正合作。(4)合作经费难以保证。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活动等都是需要经费的,但是这方面的费用却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支持。(5)师资队伍建设难以满足要求。地方高校的教师主要擅长理论教学,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研发应用的人才。而企业教师虽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理论基础又不足。师资方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学融合的深入发展。(6)缺乏质量保证评价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各个环节,如实习培训和毕业设计等,没有对应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就毕业实习而言,许多高校的学生有一年的时间用于毕业实习,但是这段时间如何有效地管理学生,如何合理地划分学院和企业指导老师的职责,如何科学评估实习的效果等,缺乏质量保证及评价监督机制,导致目前大多数高校校企合作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障。[1]

2 深化产教融合

从校企合作到生产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认识一致,行动配合。我们需在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道路。[6]

首先,对于高校来说,产教融合不应该是发展的权宜之计,而应该是长期战略。必须不断促进产教融合,深入融入当地产业,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生产和教育的融合,支持当地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才能管理和使用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和政府而言,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才能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水平,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7]

具体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呢?总的来说要以实践能力培训为核心,协调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实际问题,协调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利益,改善合作机制,使得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构建新形势下能将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体系。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德国双重制和美国合作教育等,来进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尝试。但是,这种借鉴不能仅仅流于形式,需要系统完善的支持政策和实践经验。在产教融合中,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经常存在利益冲突,这无疑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发展。因此,应从习近平的教育理念出发,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对其制度建设和配套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产教融合提供理论依据。应在深入研究产教融合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的基础上,研究促进产教融合的理论体系。其次,研究协调产教融合的利益。在产教融合中,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之间有不同的利益。谁进行投资以及由谁来进行评估,都存在许多利益冲突。企业的终极目标仍然是追求利润,所以企业首先要考虑是否能够在校企合作中获利。理论上生产与教育的融合可以使企业减少培训费用,获得更好的技术人员,提高生产率,这也是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根本原因。地方高校旨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高科研实力。这些不但需要经费的保障,还需要实习教学场所和用人单位的支撑。但是,大多数地方高校这些方面都比较匮乏。因此,在产教融合中,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建立合理的合作与评价机制。明确投资主体、应负的责任、各方的投入比例等,以合同或政策行文来明确规定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和校外实践基地等实践教学中的责任和权利,加强教育和生产合作。再次,完善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企业,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产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当出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例如,湖南省湘潭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生产和教育的融合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企业的科研项目,并为产教融合提供专项支持资金等。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产教融合领导小组,负责地方高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协调企业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还应通过学术研讨会,人才交流会等促进企业和高校的发展,并通过重点实验室、企业的建设来促进生产与教育的融合,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科学发展。[8-10]

猜你喜欢

产教产教融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