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针灸预防
2020-01-10张淑君原莎莎李晓雨
张淑君,高 妤,原莎莎,李晓雨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以外分泌腺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如唾液腺、泪腺、汗腺等,除此以外,肺、肝、肾等内脏器官及血管、关节、皮肤等也可累及。本病主要表现为口鼻干燥、眼部异物感、皮肤干燥等。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9~20[1]。本病属中医学“燥证”范畴[2]。干燥综合征早期多表现为干燥症状,或伴有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猖獗性龋齿等,后期甚至会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等严重病证,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甚则危及生命。目前在临床上,干燥综合征的西医治疗包括两个层次:第一是针对外分泌腺受损造成的口干和眼干症状的对症治疗,可采用毒蕈碱胆碱能受体激动剂,主要采用的药物有匹罗卡品和西维美林;第二是针对出现腺体以外受累表现的系统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治疗、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治疗,常用药物有羟氯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磷酰胺和环孢素等,也可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和美洛昔康等,但副作用较为显著,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对于已经出现口眼干燥,而没有充足的证据确诊干燥综合征或干燥综合征早期的患者而言,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方法有其必要性。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调节阴阳及脏腑功能的作用。有学者[3-4]研究表明:针灸联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症状临床效果良好,且能够提高泪液分泌量和唾液流率。有学者[5]认为:针灸以其形式多样的疗法可改善干燥综合征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免疫球蛋白。此外针灸在疾病的防治上具有简效价廉、无毒副作用等优点,不失为一种选择途径。以下是对预防该病针灸选穴的探讨。
1 中医学理论基础
《素问·经脉别论篇》载有人体水液代谢的机制,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可知,津液的化生输布与脾胃、肺、三焦、肝、肾等均有密切的关系。脾胃虚弱,无力运化水液,生化乏源;肺失宣降,津液失于布散;三焦水道不利,水液停聚;肝失疏泄,气机运行不畅,水液停滞;肾阳的温煦作用、肾阴的凉润作用或肾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不足,均可影响津液的化生与输布,进而导致干燥症状的出现。脾胃为水液运化的枢纽,对于干燥综合征的预防而言,调理脾胃的运化功能尤为重要。由此,以水液代谢过程中的相关脏腑为主线,依托背俞穴及标本根结的相关理论,选取相关腧穴来调节脏腑功能,进而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6]。
2 对所选腧穴的分析
背俞穴主治相关脏腑的疾病,针刺背俞穴可以调节相应脏腑,进而调节整个机体[7]。《标幽赋》曰:“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全。”意为十二经脉皆根于四肢井穴,结于头、胸、腹三部。标本根结理论加强了四肢与头胸腹部的联系,其中,根结理论尤为突出的说明了四肢部的腧穴对于疾病的远治作用,体现了四肢部的腧穴在针灸治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8]。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对相关脏腑的调理主要体现在对背俞穴的选取上,即下文中所选的脾俞和胃俞。整体而言,选择足三里、脾俞、胃俞、廉泉、涌泉、三阴交、合谷、太冲八穴,旨在健运脾胃、滋补阴液、理气活血,从而纠正水液代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缓解干躁症状,进而达到预防干躁综合征的目的。
2.1 健运脾胃—足三里、脾俞、胃俞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属土经土穴。足三里是足阳明经气所灌注的部位,取之可以固后天之本,助脾胃运化津液。此外,该穴对于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9]。脾俞、胃俞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背俞穴,两者主要调节脾胃功能,助脾运化,生精而灌四傍,助胃受纳,使生化有源。
2.2 滋补阴液—廉泉、涌泉、三阴交
《灵枢·根结》载:“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廉泉属任脉,是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是足太阴脾经经气弥散的部位,即“标本之标”;同时其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归的结聚处,即为“根结之结”,此为近端选穴,该穴滋阴之力较强,针刺该穴可以明显减轻口干症状[10],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经的井穴,属水经木穴。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起的根源处,即“根结之根”,与廉泉相配,根结共用,滋少阴之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交会穴,也是足太阴脾经经气集中的本源部位,即“标本之本”,与廉泉相配,标本同治,对于阴虚诸证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有着广泛运用[11]。
2.3 理气活血—合谷、太冲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面口合谷收,该穴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可以帮助推动津液布散,润泽周身,对于干眼症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12]。太冲属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太冲配合谷而成四关穴,具有疏肝理气、调和气血、调节津液输布的作用。
3 讨 论
干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西医学认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为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13]。本病属中医学“燥证”范畴,相关记载散在分布于“燥证”“口干”等病之中。丁洋等[14]总结中医学古籍中口腔干燥的病机,主要涉及脾胃虚弱、心脾积热、劳损气血、饮食失调而热积上焦,主张采用调脾理肝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柏景坪[15]认为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是口干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可累及多个脏腑,其中口干的症状主要与脾有关。从经脉循行上讲,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从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上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本病症状密切相关;从脏腑的生理功能上讲,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且脾为后天之本,为四运之轴,上输心肺,下益肝肾,外灌四傍,充养营卫。脾气促进胃中水谷的消化吸收,并配合肾气的蒸腾作用,回收来自小肠、大肠之中的水液,上输于肺。脾胃相互配合,发挥枢纽的功能,运化水谷精微,清者上输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效果。因此,对于干燥综合征而言,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对脾胃的调理应放在首位,故选用足三里、脾俞、胃俞以健运脾胃。足三里尤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西医学相呼应。从标本同治的角度出发,对于患者已经出现的口干等干燥症状,选用廉泉、涌泉、三阴交滋补阴液以缓之。与此同时,肝的疏泄、调畅气机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肝气疏泄,气机调畅,可助脾胃升降运化,促进津液的输布代谢,以绝聚湿生痰之患;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在影响水液运化的同时,也影响情志。肝气郁结则悲忧抑郁,郁而化火则烦躁易怒;反之,不论是情绪抑郁或是焦虑等,均可影响肝气的生发条达,进而影响其疏泄,导致气机郁结,甚则形成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因此,选用合谷、太冲以疏肝理气活血。
综上所述,对于干燥综合征的预防,重心应放在对脾胃的调理、阴液的滋补及气机的调畅上。患者口干等症状初见,病情尚轻,此时行健运脾胃、滋补阴液、理气活血之法,可以使津液化生有源、布散有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口鼻干燥的症状。同时,所选腧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干燥综合征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于有明显体质偏颇或兼夹他症的患者,可以酌情辨证选穴,配合饮食调护以改善体质[16]。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适当锻炼,增强体魄,宜均衡饮食,少吃生冷、甜腻的食物,以防影响脾胃运化,聚湿生痰。人卧则血归于肝,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而耗伤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