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肾同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妊娠*
2020-01-10赵志娜李松伟
赵志娜,李 桓,李松伟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与器官。目前SLE的国内妇女发病率大约为113/10万。大约50年前,SLE是妊娠的禁忌证[1],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与发展,SLE患者妊娠的成功率较前明显提高,但妊娠期间SLE的复发率为25%~65%[2];而SLE合并妊娠结局中,流产约20%,死产约3%[3],早产约33%,先兆子痫16%~30%,胎儿宫内发育迟滞(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约30%[1,4]。由此可知,SLE合并妊娠仍具有很大风险。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抗疟药、抗凝药(合并有抗磷脂综合征)、环孢素及对症治疗为主;然而,上述药物均具有广泛的副作用,且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认为:SLE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即肝肾亏虚,肝肾同治在妇科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5-7]。因此,基于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从肝肾同源探讨SLE与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1 肝肾同源理论
肝肾同源也称为“乙葵同源”。最早阐述其生理及病理关系并提出肝肾同治理论的为《黄帝内经》,汉金元是其深化阶段,形成阶段见于明清时期,现代通过实验、临床等各方面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充实[8]。肝肾同源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结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进行充养。《张氏医通》曰:“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指出肾精可化为肝血,而肾封藏之精,需要肝血的滋养和维持。②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的疏泄可使肾气封藏有度,而肾气的封藏功能可防止肝脏疏泄太过。肝肾两脏相反相成。③阴阳互滋互用: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肾阴可滋养肝阴,但同时又制约肝阳升发太过;肾阳不仅可以温煦肝脉,又可防止肝脉过寒。
2 肝肾同源与SLE
现代研究表明SLE是一种多基因病[9],这与先天不足是SLE发病基础的认识不谋而合。SLE约有90%患者出现肾脏病变,其死亡率为25%~29%[10-11];劳累及房劳过度均会损伤肾脏。纵观SLE病史,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为25%~50%,肝脾肿大的约23%[12],可损伤肝之阴阳;病程的长久与复发、经济的压力、形体样貌的改变等会使SLE患者产生精神负担,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不畅可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而化火,日久伤阴。由上述可知,肾精可化为肝血;肾精不足时,可母病及子致肝血不足,而“血为气之母”,《张氏医通·诸血门》提出“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肝血不足其养气、载气能力不足,导致肝气不足,肝肾亏虚,临床上可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肝肾亏虚症候。《素问·水热穴论篇》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肾气不足,对水液代谢的主司调节失调,出现下肢浮肿、尿中出现蛋白等狼疮性肾炎症状;肝郁化火,火盛伤阴,出现腰酸、口眼干、视物不清、舌质红、苔少等肝肾阴虚证。
3 肝肾同源与妊娠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少……”指出肾气在女子的生长、发育、生殖、衰老密切相关,也指出肾气盛天葵才至,即肾为天癸之源与《傅青主女科》中提出的“经本于肾”相吻合。《难经》曰:“命门者……女子以系胞。”指出肾脏与胞宫相联系,肾脏主司开阖,同时也主子宫的藏泄正常。《景岳全书·妇人规》曰:“盖白带……精之余也。”即生理性白带为肾精所化,经带均与妊娠关联密切。而“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女性生殖轴理论充分说明了肾脏在妊娠中的重要性。“女子以肝为先天”“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为经血之源,肝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才能保证月经的正常来潮,月经正常来潮为妊娠的前提。《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所重在血,血能构精,胎孕乃成。”这与现代所提出的“肝司生殖”相吻合[13]。《素问病机气宣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曰:“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结属少阴;天癸既行,结从厥阴论之。”可见肝肾的重要性。肾主封藏,肝主疏泄,两者开合协调,才能使藏泄正常,为妊娠的正常提供重要的保证[14]。
4 从肝肾同源认识SLE合并妊娠的并发症
SLE合并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恶阻、流产、死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子痫、IUGR等的几率较不合并SLE时明显增加,对此应早期预防、诊治,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以下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SLE与妊娠恶阻、流产、IUGR、妊娠期高血压、子痫之间的关系。
4.1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即中医学所讲的“子病”“病儿”,其发生病机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诸病源候论·恶阻病》曰:“此由妇人原本虚弱,血气不足,肾气又弱……而有妊病也。”指出引起子病的根本原因为肾虚、血气不足;而肝藏血,故可理解为肝肾不足。《傅青主女科》则认为子病是由“肝血太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所引起的,因孕后血聚养胎,肝血易虚,则导致肝火益旺,可知此肝火为虚火。而SLE病变过程中亦会出现肝肾亏虚,两者合并,则使肝肾愈加亏虚。生理上,肝肾两脏均可促进脾胃运化,故肝肾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而妊娠期冲脉较盛,冲脉起于胞宫又隶属于阳明,冲气循经上逆犯胃,胃失和降,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肝血太燥”则易导致肝气犯胃,胃失和降,遂致子病。正如《傅青主女科》言:“妊娠呕吐属肝夹冲脉之火冲上。”
4.2 流 产
先兆流产相对应的中医学名称为“胎漏”“胎漏不安”,先兆流产的主病机均为冲任受损,胎元不固,即本虚是其根本原因。《女科经论·引女科集略》曰:“女之肾脏系于胎……若肾气亏损,便不能固摄胎元。”指出肾虚是胎元不固的原因之一。《女科证治》曰:“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指出血虚不利于胎儿成长。而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为“血海”,而肝藏血,也为“血海”,SLE患者本身肝肾不足,故SLE合并妊娠后,肝肾亏虚致冲任失固,胎元失养,可导致妊娠期出现先兆流产。《图书编》曰:“肝者,凝血之本。”肝气不足,则藏血失职,可引起出血,先兆流产多伴随有阴道出血。SLE患者常有一定的精神负担,而SLE合并妊娠时,患者多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这易致肝气郁滞,气郁不能行血,则致血瘀,且此类患者常有肾虚的病变基础,故可出现妊娠后腰酸腹痛下坠、阴道时有出血、色黯红等肾虚血瘀证。在此,若胚胎或胎儿发育正常,经过适合的安胎治疗,可继续妊娠;若病情继续发展,最终会发展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
4.3 胎儿宫内发育迟滞
IUGR在中医学方面称为“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缩”等,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以荣养胎儿。现代研究认为血瘀与胎萎不长也密切相关[15]。《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妊娠胎气本乎血气,胎不长者,亦惟血气之不足耳。”指出IUGR的主要病机在于气血亏虚。《陈素庵妇科补解》曰:“妊娠忧郁不解……胎燥而萎。”即肝气郁结是IUGR的主要原因。素体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胎儿,最终出现IUGR;肝气抑郁,气郁化火,火盛伤阴,阴虚血瘀,同时肝肾气虚,气虚血瘀,两者均形成瘀血妨碍胎儿生长,导致IUGR。SLE相关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会使全身出处于高凝状态、胎盘血流关注低,从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出现IUGR[16]。
4.4 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
妊娠期高血压,中医学称为“子晕”“妊娠眩晕”,其病机主要为阴血不足、肝阳上亢。SLE病理演变过程中常出现肝阴不足,阴不能制约阳,肝气升发太过,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由肝胆乃风木之脏……震眩不定。”妊娠后期可有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口干咽燥等肝肾阴虚的症候。《临证指南医案》曰:“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不滋荣,故肝阳偏亢。”肾精不足,不能滋养肝阴,导致肝阳偏亢。肾为封藏之本,肾气不足,固摄失常,导致精微下泄,故子晕尿常规检查时可见尿蛋白。肾主水,肾阳不足,则蒸腾功能失常,开阖不利导致水泛肌肤,故子晕可出现眼睑、双下肢浮肿,子晕若控制不佳可发展成子痫。《沈氏女科辑要·妊娠似风》将子痫的病机概括为三方面:“一为阴亏,二为气滞,三为痰饮。”患者素体肝肾阴虚,妊娠后血聚养胎,阴血愈虚,肝阳上亢,临产或新产后,阴血暴虚,筋脉劲急,可出现手足抽搐、腰背反张等肝风内动症状。分娩前后,阴血聚下,造成阴虚于下,火旺于上,火灼津伤液,炼化为痰,痰火上扰清窍,故有头晕、头痛,甚则昏不知人的临床表现。由此可知,子晕、子痫的病变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
5 从肝肾同源认识妊娠期SLE病情活动
从《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女子7~49岁的描述中,可知天癸并非指月经,而是与人的生产发育生殖相关的精微物质,当今多数学者也认为天癸更倾向于雌激素。天癸来源于肾精,雌激素经过2-羟基化代谢后,最终在肝脏灭火,肾泌尿系排除类儿茶酚胺物质[17]。由此可见,雌激素(天癸)来源于肝肾,又经过肝肾所代谢。雌激素水平会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而增长,而现代关于SLE与妊娠的研究表明高雌激素水平对SLE的发生及病情活动有促进作用[18]。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主要靠肾精及肝血维持,这会使孕妇形成阴血虚型体质[19]。阴虚则火旺,故妊娠期间多表现为喜冷畏热。血虚则濡养功能减退,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多出现乏力、贫血等症状。肾精肝血不足可使处于稳定期的SLE出现活动。分娩时亡血伤津,气血骤亏,肝肾严重不足,也易使SLE患者出现病情复发。
6 小 结
由上述可知,肝肾同源理论贯穿于SLE和妊娠全过程,因此从肝肾同源探讨SLE与妊娠的关系具有理论依据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诊治SLE合并妊娠的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