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探析
2020-01-09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2017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不管是三全育人还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的发挥,图书馆都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服务育人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服务与育人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服务是育人的基本手段和实现途径,育人是服务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图书馆通过馆员给师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实现育人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突出图书馆的价值,是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内涵
对于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内涵图书馆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概念上做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不多。韩淑华在《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与服务育人》中指出,“所谓服务育人就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规律,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向读者传递信息、开启智力、训练技能,使之获得全面发展。” 刘颖在《探讨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基本途径》认为,“服务育人是指高校窗口行业的从业者在其优质服务过程中,以其积极态度、奉献精神、团结协作、追求效率、遵纪守法等模范言行感染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范式。”王幸美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创新研究》对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内涵进行了传统和现代意义上的区分。她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育人,更多的是利用文献信息资源针对学生开展的与图书馆工作联系紧密的一种单方面、灌输式的服务与教育。而现代意义的图书馆服务育人,更多的是体现更具广度和深度的、 与时俱进的、更加注重读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现代服务理念,融入到、渗透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达到服务育人的目标。另外,朱鹏威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体系建设探析》中指出,高校图书馆集管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育人之地,图书馆服务育人,除了做好基础服务工作之外,还包括行为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教育育人。
对于图书馆服务育人内涵、概念的梳理,不是为了给“图书馆服务育人”重新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也不是理论研究须有的初衷。对于研究本身来说,更多的是从现有的内涵、概念当中,不断挖掘和丰富图书馆服务育人的理论基础,以期更好地指导图书馆服务育人实践。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特点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服务性、教育性和引导性。服务性: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师生读者服务。从服务理念的树立、服务制度的建立、服务资源的建设、服务环境的创设、服务人员的打造等等方案都是围绕服务来展开的。教育性: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体现的是服务性,教育职能体现的就是教育性。通过图书馆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达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引导性: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引、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的引导之外,通过推荐优秀的图书、期刊等文献导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成为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育人的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是服务育人理念有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资金投入有限,资源建设不到位,工作内容固化简单,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只是被动地在已有文献信息资源、读者活动以及软硬件条件下提供有限的服务。其次,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图书馆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图书馆没有给予师生能够完全表达自己真正需求的机会,造成师生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深度不够。再次,没有形成多部门共同合作的服务育人机制。图书馆与学校各系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少,缺乏交流与合作,没有充分利用系部以及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优势,组织策划读者活动时,仅依靠图书馆自身力量,活动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度均有限,造成读者活动效果不理想。另外,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缺乏与同类院校图书馆交流研讨的机会,故步自封,不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服务育人的馆员队伍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存在特殊性,相对于高校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的图书馆馆员规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员数量太少,有的甚至四五个馆员管理一个图书馆。不仅仅是馆员数量少,馆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复杂,专业化馆员严重缺乏,再加上平时缺少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同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给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变化挑战,有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员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和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导致馆员整体队伍的能力不足,无法完全胜任现代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岗位要求。
(三)服务育人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有别,以及师生的阅读意识、阅读习惯、阅读倾向等存在差异,同时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存在阶段性特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千篇一律。在进行资源建设时,图书馆缺乏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调研,不能及时和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导致采购的文献信息资源不能完全符合专业、课程和师生个人的内在要求。其次,对于服务的师生群体,图书馆没有进行类别的细分。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统一策划组织同样的读者活动,统一提供相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对于学生的不同阶段,学生不管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没有进行差异化的信息素养培训。
四、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服务育人理念,夯实服务育人的思想基础
高职院校图书馆一贯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育人理念。这种“以人为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渗透参与、主动服务的特征。所谓与时俱进,就是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从现代的服务理念出发,摈弃陈旧过时的管理服务观念,重新定位图书馆价值、馆员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能力素质标准。所谓渗透参与,就是图书馆服务育人是在图书馆为师生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自然状态下实现的。例如时刻对来馆师生保持微笑服务,在提供服务时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给师生创设良好的阅览环境和软硬件条件;招聘勤工俭学的学生来馆体验图书馆繁琐细致的工作等。在馆员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带动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态度和行为。师生通过这种渗透参与服务理念的影响,文献信息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得到增强,阅读兴趣得到培养,师生服务体验得到升华等。所谓主动服务,强调的是图书馆员的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主动调研和对接师生服务需求,主动提有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找到图书馆工作和服务育人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解决师生的现实服务需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图书馆要及时转变观念,重先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角色定位。把促进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服务内容的精准化以及服务过程的人性化等等,这些服务育人理念深入贯彻落实。
(二)加强馆藏资源建设,强化服务育人的物质基础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育人工作的物质基础,没有优质的馆藏资源,图书馆服务育人的质量和效果就无从谈起。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按照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课程设置以及科研需要等,制定馆藏资源发展计划和方案。在馆藏资源采购时,按照学院各专业学生数量和专业的重要性程度,确定科学合理的各专业资源采购比例和数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达到和保持专业馆藏资源和非专业馆藏资源的拥有比例;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资源采购机制,系部专业教师、各职能部门、图书馆和学生均能够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购。在馆藏资源采购类型上,注重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其他载体类型资源的采购数量和比例,同时注重与数字资源使用相配套的阅读设备的采购,充分满足不同馆藏资源的个性化阅读方式。从馆藏资源类型、数量等保证学院专业资源馆藏量,保护经典馆藏和重要文献馆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重学院特色专业资源库建设,适时进行馆藏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形成结构合理、具有高职学院特色的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体系。
(三)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育人的人力资源基础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育人功能发挥的好坏。作为图书馆管理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馆员是连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师生读者的桥梁和枢纽,是使得馆藏文献资源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最直接的因素。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首先要加强馆员制度建设。图书馆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素质和能力,改善目前图书馆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的现状。其次要加强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认同和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始终贯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树立,以及积极主动、细致周到的微笑服务,是图书馆馆员服务育人的思想道德基础。再次是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是馆员开展优质高效服务的重要保障。馆员必须注重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育人的本领。最后,馆员要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立项,解决图书馆服务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细分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育人的精准度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开展服务育人。面对不同的师生服务对象,图书馆要开展前期调研,细分服务群体,充分考虑师生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阅读爱好和阅读心理等,做到精准服务。针对学生而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智发展水平和专业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图书导读服务。尤其有做好图书推荐目录编制工作。针对大一新生,可以考虑在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上附上《大学生必读或选读书目》,这也是目前很多图书馆的做法。对于大二和大三年的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和时代特点,征求系部推荐意见,编制《各专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和《新书推荐书目》。同时,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学生的大一阶段应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等信息素养培训课程,讲授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着重提升学生信息检索技能,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对于大二和毕业班的学生,侧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以及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辅导。
对于教师而言,利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和科研。在馆藏资源建设时,图书馆要充分考虑教师教科研需要,深入系部做资源需求调研,作为资源建设的主要依据;在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时,主动对接系部有课题和项目的教师,确认教师的科研需求,充分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和馆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提供课题和项目相关的文献传递、科技查新、代检代查和定题服务等,争取成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的那样:“现在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信息的向导顾问。”
(五)构建多方合作机制,提高服务育人效果
图书馆服务育人,仅依靠图书馆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构建多方合作共赢的机制,形成合力携手完成。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组织策划读者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系部和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和力量,多方协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尤其是各个学校的学工处和团委等学生管理部门,还有辅导员老师,都是直接管理学生、接触学生的部门和人员,他们组织、协调和管理学生方面比起图书馆来说,更为直接和有效。在活动宣传推广和组织实施上,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在尝试将学工处、团委组织的活动和图图书馆的活动融入到一起,效果很理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合作,借助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力量,组织策划校际之间的服务育人活动,扩展服务领域和范围。
五、结束语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把握时代脉搏,加强馆藏资源建设,打造专业化的馆员队伍,更新服务育人理念,不断创新服务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价值,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