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服务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有效途径与实证研究

2020-01-09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职业院校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决策的高度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精准脱贫攻坚,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针对性的重要战略部署。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上强调,要 “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而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又提出了“治贫先治愚,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 的观点。作为精准扶贫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精准扶贫不仅是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而且也是通过部分的拓展和深入,使其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教育工作思想的最新组成部分之一;更是精准扶贫立足贫困本质的根源扶贫。

一、职业院校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现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精准扶贫整体战略部署中,教育扶贫应该是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家庭和学生获取了受教育的机会,进而掌握了获取自我生存和逐渐摆脱贫困的方法才是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而作为职业院校来说,教育突出特点就是教给学生一技之长,使受教育者成为技术型人才,所以职业院校的精准扶贫战略的执行和开展意义重大,对于职业院校服务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有效途径与实证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招生情况在不断变化,随之而来的收费制度也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对于部分家庭来说承担学生自费上职业院校也是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的,甚而还造成了一些因为上学致困的家庭。本身考上职业院校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将就的选择,所以因为上学带来的经济压力非常容易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产生诸如自卑、挫折、无奈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帮扶甚而会产生仇视社会等消极情绪,带来很多社会隐患。因而,在学习上受挫在生活上困难的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学校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完善职业院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实现精准扶贫,开拓资助工作的新局面,发挥精准扶贫工作的育人功能,对于营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意识到精准扶贫,合理资助的重要性,最近天津市教委正在进一步布置各个职业院校深入统计学生中的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双失家庭、残疾家庭等,落实其真实有效,这也是为下一步的精准扶贫战略的展开做准备。

国内外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相关课题的探索比较稀缺,很少有研究人员对这个领域进行涉猎,比较有经验的是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他们更多的是探究贫困的内涵和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去形成各个国家不同的扶贫助困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我们国家的贫困情况不同,采取的精准扶贫战略具有中国特色,职业院校参与其中又带有了职业特色。

自从2000年国家在高校中广泛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相关经验缺乏的情况下,边干边吸取教训,总结积累扶贫资料。所以对于职业院校服务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有效途径与实证的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丰富职业院校扶贫助困的经验,还能在今后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的扶贫扶智落到实处,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学业,还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思想观念,提高其竞争和发展能力,进而符合市场经济的变化。

二、职业院校在国家精准扶贫传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在理论上丰富精准扶贫战略的内涵

首先,多方面搜集详实的研究素材。资料的搜集要广泛,针对国内外职业教育的资助体系研究资料要特别关注。不仅要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报刊,还要利用经费向图书市场购进有关书籍,通过期刊摘抄有关资料。除此之外,更要发挥大数据时代网络的重要作用,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获取相关资源。精准扶贫虽然是我国创新型战略,但是就高职教育而言,还是要落脚于贫苦地区和个体学生的资助问题上,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多种资助模式。

其次,强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论证。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因为搜集的各种资料是无序的,没有逻辑联系的,所以要想使资料能够论证出科学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是互联网获取的素材,不仅庞杂而且难辨真伪,所以就需要多方面论证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论证结果。

第三,以交流促发展,加强理论指导作用。联系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精准扶贫是顺应新时代国情的重要战略,正在不断的探索丰富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必须紧跟形势和扶贫工作有成效的地区进行观点交流和经验学习,取长补短,以保证整个课题的质量和进度。

(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深化精准扶贫战略

“扶贫必先扶智”的扶贫理念通过高职院校的参与得以深刻全面的体现,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教育扶贫是对传统扶贫模式的创新。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资源分配情况都很不平衡,精准扶贫,尤其是教育扶贫就是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存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生产技能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予以政策性的规划和保护,有效地缓解其面对的压力,职业院校作为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组成部分,不仅使精准扶贫主体呈现更加多元化的趋势,而且还能更好的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在自身办学特色的前提下,以专业和就业为导向,形成更加切实的扶贫扶困措施,把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新型的扶贫扶困理念相结合,既做到能保证真正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通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情况,解决的问题去为宏观的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细节上的建议,以期获得更完善的扶贫体系。

在另一个层面来看,对于教育者而言,面对学校当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和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它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从广义上来看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甚至很多高校当中都把扶贫助困单纯当作是“济困”,在整个资助体系运行中,一般只要满足了学生提出的申请、开来的贫困证明、了解到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的相关规定等条件就予以资助。而往往忽略了在经济上助困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教育,也就是忽略了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在经济助困的同时也要精神助困。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对职业院校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对于学生贫困情况进行精准识别,还要精准的帮助学生去主动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不能一味的等、拿、要,而是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完成学业的同时,对未来的脱贫有规划、有设计。走上社会之后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也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说,职业院校的扶贫救困不仅在经济上做到精准扶贫,还要做到思想上明确、准确的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

三、职业院校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具体措施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客观存在的是各个职业院校的贫困生情况不同,来源不同,做法不尽相同,本课题力争吸取总结相关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精准扶贫的实证研究。

(一)在明确精准扶贫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准确定位

在职业院校当中的精准扶贫工作,首先是对贫困学生的有效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来是一项关系到校园稳定和谐的重要工作,完善资助体系发挥资助工作的帮贫育人功能,对于满足学生基本需求基础上营造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职业院校校内精准扶贫要正确解读国家资助政策,把帮助经济上确实存在求学压力的学生正常学习和对学生感恩、责任等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贫困学生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实质帮扶,力求使受助的贫困学子获得全面的进步,避免家庭的经济限制变成贫困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羁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面体现。

(二)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对象的认定办法,有的放矢开展资助工作

广义上认定贫困学生就是对于自身在学历教育求学期间的学费和相关费用的支出都很难保证。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界定,很难发挥对资助对象的精确认定,操作性也不强。精准扶贫在学校的资助工作中,最难得环节就是做到精准认定,职业院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已经有个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但是在认定程序、规范合理、科学有效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课题。职业院校的助学扶贫所积累的经验在精准扶贫战略更高的要求下,不仅要更加客观的制定贫困学生的标准,还要顺应我国宏观精准扶贫战略,更多的关注贫困地区的建档立卡户、农村和城市的低保户等群体、还有孤儿、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加大对他们的资助力度,使扶贫扶智落到实处。

(三)拓宽渠道,为多种方式的精准扶贫工作开辟道路

一方面,抓好源头,在职业院校招生体制改革中,体现政策扶植,宣传深化“精准招生”,“精准招生”不仅指的是对于优质生源的协同共建,在精准扶贫扶智的前提下,职业院校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专项招生计划,打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升入职业院校的渠道,利用职业教育优势,吸引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为贫困群体掌握专业技能,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使职业院校的精准扶贫政策全覆盖,在贫困学生上学期间,就业过程中都给予政策上的扶植与帮助,减轻优秀的贫困学子家庭经济上的压力。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国家助学贷款,免除学生们的后顾之忧。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给与校级奖助学金、励志奖学金、天津市政府奖学金、国家级奖学金等多种物质补助,而且很多学院党支部和部分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另外还给学生提供校内勤工俭学的机会,使学生尽早的适应社会,自食其力。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所以课题研究要特别突出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于贫困地区推行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当地居民技能脱贫,另一个是对贫困学生的精准扶贫助困能让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他们就业创业过程中大力帮扶,使他们将来不再循环致贫。

扶智也要扶志, 中国有句俗语: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说,在精准扶贫中,扶智与扶志同样重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精神境界。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国家通过政策扶植对他们的培养后,要进行后续的感恩教育,使他们不仅自己脱贫,还要树立回馈社会的理念,在毕业后可以选择回到家乡服务,为了家乡的脱困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形成精准扶贫政策良性发展的闭环。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在精准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关监督机制,例如在学院中的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要做到申请资料审查层层把关,在提交材料之前,要召开主题班会告知学生提交的材料要务必真实可靠,如果弄虚作假将对个人诚信产生不良影响,之后学生提交的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等复印材料,首先要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经过网上审查情况属实的环节再上交到系里,然后系里再根据学校的奖助学金名额给予公开评选资助,资助名单要经过公示。

总的来说,职业精院校服务国家准扶贫的战略有效途径与实证课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顺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前提下开展的实效性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职业院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