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腐凉拌菜用原料的细菌性污染分析

2020-01-06陈礼福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凉拌菜虾皮海带

□ 陈礼福 沈 晖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1 污染源分析

豆腐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原料大豆,冲洗不净、外表泥沙中的菌群进入豆浆中,一些耐热的菌类耐受煮浆过程残存下来。另外,灌装及凝固环节还可能带来空气介质的菌群。低温放置能抑制这些菌群的活动,但若在销售、运输及厨房放置与切配过程中温度失控,会使菌群复活,构成凉拌菜起始菌,其数量多少决定了菜品的易腐性和保质期。

西红柿、苦瓜在采摘、装运环节因接触容器、操作人员等介质,导致污染,但由于体表光洁,带菌较少。生菜、芹菜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受粪肥、土壤污染,带来致病菌,如表皮破损,则侵入果肉。污染菌在夏季湿热环境中会快速生长繁殖,引发传染病,加大食物中毒的风险。但如使用合适的预加热、洗消剂等措施,则会减少其起始菌数量。

2 材料与设备

2.1 材料

豆腐:为内酯豆腐,规格400 g/盒,每100 g含蛋白质4.1 g、脂肪2.7 g、碳水化合物1.0 g、钠9 mg,扬州祖名豆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为4 ℃冷鲜品,于生产日的次日从周边超市购置。

配料:西红柿、生菜、芹菜与苦瓜,为当日收获的生鲜散装品,从农贸市场购置。香菇、花生仁、虾米为风干制品,海带为盐干制品,从周边超市购置。

调味品:食盐、味精、香油、葱粉、蒜粉、胡椒粉、咖喱粉、花椒粉和白糖,从周边超市购置。

2.2 培养基及试剂

所用试剂:主要有蛋白胨、牛肉膏、琼脂为B.R.级;NaCl为A.R.级。

营养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琼脂18 g,NaCl 5 g,蒸馏水1 000 mL,pH 7.4,121 ℃灭菌15 min,供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用。

营养琼脂半固体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琼脂8 g,NaCl 5 g,蒸馏水1 000 mL,pH 7.4,121 ℃灭菌15 min,供代表性菌株分离与菌种保藏、鉴定用。

2.3 仪器设备

所使用的的仪器设备如见表1。

其他设备还有灭菌移液管、接种环、手术剪、灭菌试管、酒精灯、灭菌平皿、三角瓶、pH5.5~9.0精密试纸等。

3 实验方法

3.1 原料的预处理

西红柿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西红柿洗净,切成块,备测;②内酯豆腐从盒中取出,备测;③将西红柿块和内酯豆腐放在一起,加入精盐,拌匀,备测。

生菜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生菜去粗茎洗净,切成细末,备测;②将内酯豆腐从盒中取出,备测;③将生菜末、内酯豆腐放入汤盘内,再加入食用盐调好口味,备测。

芹菜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芹菜洗净泥沙,去除叶子,切成长度5 cm左右;②内酯豆腐从盒中取出,备测;③将芹菜和内酯豆腐放在一起,加入精盐拌匀,备测。

苦瓜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花生洗净,切成段,备测;②将豆腐取出,放在碗内,称重,备测;③将豆腐与苦瓜段混合,撒上盐、胡椒粉,凉拌均匀,备测。

香菇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香菇洗净,切成小丁,备测;②从冰箱中取出内酯豆腐,放在碗内,称重,备测;③将内酯豆腐放入碗内,香菇丁置其上,加入食用盐,凉拌均匀,备测。

海带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海带洗净泡开,切成粗末;②内酯豆腐取出,称重,备测;③将内酯豆腐放入碗内,海带末置其上,加入食用盐,拌匀,备测。

虾皮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虾米取出,去除杂质,备测;②内酯豆腐从盒中取出,备测;③将虾米和内酯豆腐放在一起,加入精盐,拌匀,备测。

花生拌豆腐用原料的预处理:①将花生洗净,切碎,备测;②将豆腐放在碗内,备测;③将豆腐放在碗内,撒上碎花生、盐、胡椒粉,备测。

要求:操作过程使用酒精灯干热灭菌后的刀具以及干热灭菌后的镊子辅助,避免人为污染。

3.2 指标测定

取凉菜的样本原料、制品各25 g为检样,加入225 mL无菌水,摇匀,作1∶10、1∶100/1∶1000的递增稀释,取1 mL样液倾注平板,置37 ℃温箱内倒置培养24 h后进行计数。

4 结果与分析

豆腐凉拌菜用主要原料的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看出,细菌菌落总数(CFU/g)偏高的原料有生菜2.5×105,虾米1.8×105,海带 1.7×105;其次为香菇2.4×104;西红柿、苦瓜、花生带菌量较低,分别为8.0×103、1.5×103、4.0×102;豆腐居中,不同批次产品的带菌量在9.3×103~1.5×104。

生菜的带菌量偏高,达到2.5×105CFU/g,这可能与生菜种植过程中受到的污染有联系。在其商业周转过程中,商贩往往在销售过程中不时洒水避免失重,遭致新的污染。生菜的去叶会暴露伤口,在厨房的起皮、切配过程又耗时较多,增加了交叉污染的机会。

虾皮的带菌量达到1.8×105CFU/g,可能与虾皮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有关。将个体较小的海虾加工成虾皮,往往需要腌渍、晒干等工序。由于虾类以腐殖质为生,自然带菌非常多,且所带菌也较易隐藏于虾腮、虾脑、虾肠管内。腌渍、晒干可减少腮部菌,但对虾脑、虾肠管菌往往鞭长莫及,特别是肠管位居虾仁的中心,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虾皮涨发过程会使微生物得以吸收水分及增殖,如不定期换水,控制涨发时间,虾皮会如鲜虾一样急速腐败。

表2 各类豆腐凉拌菜用原料的带菌量

海带的初始带菌量达到1.7×105CFU/g,与其周转、加工不无关联。涨发过程中由于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易腐性提高。

香菇初始带菌量2.4×104CFU/g,可能与其营养素分布全面及涨发过程中吸入水分高有关。资料表明,香菇是各类原料中最易腐的食品之一。

西红柿带菌量相比其他材料而言较多,初始带菌量8.0×103CFU/g,因其操作时未去皮,经切配后,中间液体部分流出,其表面积相对较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易受污染。西红柿本身无抗菌因子,故易受到厨具设备的污染。

花生作为坚果,是一类干燥制品,经测定初始带菌量4.0×102CFU/g,表明其不可能成为豆腐凉拌菜中的细菌污染源。

实验所用豆腐为内酯豆腐,由于规定了购置日期,故其细菌数变化较为稳定,不同批次样品中的带菌量均在9.3×103~1.5×104CFU/g范围内。冷链销售品可保持其细菌数处于较低水平而不至于急速腐败。

5 结论

分析得出,以新鲜果蔬、海产品、坚果作为凉拌菜的配料,其起始细菌数一般在数百至数千个,其中以生菜最高,为2.5×105CFU/g;海产品中也较高,虾米、海带分别达到1.8×105CFU/g、1.7×105CFU/g,不同批次豆腐的带菌量在9.3×103~1.5×104CFU/g,西红柿为 8.0×103CFU/g、苦瓜、花生带菌量较低。各类原料的细菌数高低依次为:生菜>虾米>海带>豆腐>西红柿>苦瓜>花生。

猜你喜欢

凉拌菜虾皮海带
即兴
如果没有你
梦的解析
虾皮是个宝,老人宜常吃
靠吃虾皮来补钙,靠谱吗?
虾皮变黄就别吃了
凉拌菜:让人欢喜让人忧
清凉好作“拌”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