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01-03孙联国
孙联国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心电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白昼与夜间ST-T段低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_N index)、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NN间期差值个数百分比(PNN50)]以及勺型与非勺型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白昼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9.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33%,与观察组的10.67%、5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67%,均低于对照组的34.67%、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白昼时的舒张压为(155.72±14.82)mmHg(1mm Hg=0.133kPa)、收縮压为(94.69±9.13)mmHg,与观察组的(154.27±14.57)、(93.95±9.0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夜间的舒张压为(119.06±10.58)mmHg、收缩压为(78.22±7.61)mmHg,优于对照组的(144.08±13.42)、(90.07±8.7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NN为(95.27±9.33)ms、SDNNindex为(39.95±3.74)ms,均优于对照组的(58.82±5.61)、(17.53±1.6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ANN为(54.08±5.05)ms、RMSSD为(28.05±2.63)ms、PNN50为(8.70±0.89)%,与对照组的(55.73±5.32)ms、(27.23±2.58)ms、(8.47±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勺型血压发生率64.40%高于对照组的37.33%,非勺型血压发生率36.00%低于对照组的6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全面掌握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性高血压;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15
高血压疾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此病是一种以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疾病[1]。高血压疾病可分为较多类型,其中常见的为肾性高血压,此病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此病是由于肾动脉和肾实质病变所引起的高血压[2]。此时患者的肾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高血压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功能不断受损,并且肾脏损伤后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病情,进而造成恶性循环[3]。临床研究证明,对肾性高血压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可以减少对肾脏的损伤,同时能够减少对心脏的损害,因此在对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对其血压水平和心脏功能进行持续性的监测,以掌握疾病的治疗效果[4]。本文主要研究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监测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59±6.18)岁;病程3-22个月,平均病程(12.52±3.18)个月。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4.46±6.25)岁;病程3-23个月,平均病程为(13.03±3.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均自愿接受本次监测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高钾血症者;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者。
1.2方法 患者在接受监测前3d,均停止服用对心电图和血压水平有影响的药物。对照组采用普通常规心电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使用BMS动态心电图记录盒(美国世纪3000十二导联24h连续记录动态心电图,使用相关分析软件和人机对话编辑对数据分析。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使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德国Mohile)对血压实施动态监测,在监测时将仪器绑在患者的左上臂上,袖带为22cm×12cm;患者在仪器充气时,要保持安静状态,上臂与心脏位置水平,患者在睡眠时应避免躯干受到压迫;监测时间,白天为早上7:00到晚上10:00,监测间隔时间为30min,晚上10:00到早上7:00,监测间隔时间为60 mi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白昼与夜间ST-T段低压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 index、SDANN、RMSSD、PNN50)以及勺型与非勺型血压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白昼与夜间ST-T段低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白昼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9.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33%,与观察组的10.67%、5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67%,均低于对照组的34.67%、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对照组患者白昼时的舒张压为(155.72±14.82)mmHg、收缩压为(94.69±9.13)mmHg,与观察组的(154.27±14.57)、(93.95±9.0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夜间的舒张压为(119.06±10.58)mmHg、收缩压为(78.22±7.6l)mmHg,优于对照组的(144.08±13.42)、(90.07±8.7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DNN为(95.27±9.33)ms、SDNNindex为(39.95±3.74)ms,均优于对照组的(58.82±5.61)、(17.53±1.6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ANN为(54.08±5.05)ms、RMSSD为(28.05±2.63)ms、PNN50为(8.70±0.89)%,与对照组的(55.73±5.32)ms、(27.23±2.58)ms、(8.47±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3。
2.4两组患者勺型与非勺型血压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勺型血压发生率64.40%高于对照组的37.33%,非勺型血压发生率36.00%低于对照组的6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水平持续升高为特征的疾病,长期高血压状态会对身体的神经、血管、器官等造成持续性伤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6]。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类型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肾性高血压疾病是较为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类型,若患者病情不能有效控制,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并使肾脏功能持续损伤,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7]。
临床上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合理的监测,以掌握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然后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措施,提升治疗效果[8]。临床研究表明,肾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水平会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心脏搏动能够引起血压的变化,同时血压水平变化能够导致心脏出现变化,因此在对患者治疗时,需要对其心脏进行监测[9]。
本次研究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掌握患者白昼和夜间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能够掌握患者心率的变化,这有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为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白昼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9.33%、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33%,与观察组的10.67%、5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夜间的ST-T段低压发生率为8.0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8.67%,均低于对照组的34.67%、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白昼时的舒张压为(155.72±14.82)mmHg、收缩压为(94.69±9.13)mmHg,与观察组的(154.27±14.57)、(93.95±9.08)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夜间的舒张压为(119.06±10.58)mmHg、收缩压为(78.22±7.61)mmHg,优于对照组的(144.08±13.42)、(90.07±8.7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NN为(95.27±9.33)ms、SDNNindex为(39.95±3.74)ms,均优于对照组的(58.82±5.61)、(17.53±1.6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DANN为(54.08±5.05)ms、RMSSD为(28.05±2.63)ms、PNN50为(8.70±0.89)%,与对照组的(55.73±5.32)ms、(27.23±2.58)ms、(8.47±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勺型血压发生率64.40%高于对照组的37.33%,非勺型血压发生率36.00%低于对照组的6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肾性高血压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全面掌握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亚男,许静,姚丽娜,等.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肾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医药,2019,14(9):1293-1296.
[2]裴林林,姜国刚,刘玮,等.心率变异性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眭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16,27(11):1741-1743.
[3]范文斌,余振球,匡泽民,等.原发性醛同酮增多症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研究.中国医药,2017,12(5):655-659.
[4]刘杨,石琳,林瑶,等.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的关系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19,57(2):93-97.
[5]杨旦红,刘锐,顾丽钰,等.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对24h动态血压监测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45-2350.
[6]王晓霞,徐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9,46(7):89-91.
[7]魏润生,王丹,高海涛.老年患者24h动态血压间测与高血压临床用药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 38(2):137-140.
[8]黄会芳,林郁宵.丁苯酞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及动态血压的影响.中国综合临床,2018,34(6):536-540.
[9]李战圉,刘万宁.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变异性的相关性.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47-48.
[10]王聪水,余振球,任京媛,等.青年与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差异研究.中国医药,2017,12(2):167-170.
[收稿日期:2019-12-05]
作者单位:274031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动态心电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