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

2020-01-02刘袆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实训工程教学模式

刘袆帆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

目前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三创型”人才的培养问题,缺乏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按照“三创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水平,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工作目的。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多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缺乏良好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的问题,后续工作的稳定性较低,岗位工作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1.1 缺乏创新实践能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具体的学习内容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符合,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还会出现相互脱节的现象,多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难以掌握食品行业的岗位工作知识与技能,毕业之后只能将岗位工作局限于质检工作和防疫工作等,就业渠道非常单一。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落后,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还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1.2 后期岗位工作能力较低

一般情况下食品企业的位置多数都在郊区,工作强度很高,和学生的就业预期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多数学生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眼光很高,十分重视物质待遇水平,缺乏良好的吃苦耐劳观念意识,没有遵守规章制度的精神,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在参与岗位工作以后很容易因为工作强度高出现离岗的现象,后期的工作稳定性差。

1.3 缺乏创新创业能力

多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知识面狭窄、实践操作机会很少,学校没有设置关于创新创业、创造性的实践操作活动项目,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分析,不能积极掌握创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近年来多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存在缺乏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现象,虽然可以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根本需求。而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制定完善的“三创型”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使得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实训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认知,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2.2 有助于提升就业率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正确职业观念、没有掌握与食品加工行业生产流程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会导致就业的渠道单一,就业率较低。而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可以在实践操作项目、实训项目、竞赛项目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将创业教学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实际情况相互联系,使得学生掌握不同企业的工作内容、操作技能等,这样除了能够促使学生三创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加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就业率[1]。

2.3 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制定“三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机制,创建新型的教育机制,打破传统教学工作的局限性,在教育领域中融入竞赛活动项目、企业实训项目、创新创业操作项目等等,在各种项目的支持下可以使得学生全面掌握三创能力,形成正确的三创精神,促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制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教学领域中推广。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3.1 制定阶段性计划方案

为了确保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三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教学模式,已经编制出了阶段性的计划,主要就是:在2020年1月—6月明确培养“三创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充分借助小班教学的优势开展探讨性为主的课堂教学工作,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明确具体的办学定位。在2020年7月—12月制定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编制“三段式”的培养工作模式,主要就是三创教育入门内容、基础课程内容等,按照专业知识的内容开展创造实践教学活动。在2021年1月—6月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结合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针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创建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在2021年7月—12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模式等开展互动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还有实践操作期间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

3.2 完善课程体系与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在培养“三创型”人才过程中,应该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课程机制。首先,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将其当作是主要的目标,创建多元化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中设置通识内容,尽可能融入多元化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式,拓宽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深度还有广度,在开展课程专业知识教学工作的同时,为学生设置人文性教学内容、实践操作创造性教学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发展。其次,应该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设置组合类型的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整合,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各种课程提取内容重新排列组合成为综合性的课程,将食品工艺学当作是课程主干部分,配合融入生产原理内容、加工工艺内容等,在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开展创新性的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在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入了解之后,鼓励学生自主性设计实验的方案和计划,创新实践操作内容,归纳总结丰富的创新经验,自主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最后,应该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创建工程性的课程模式,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容,为学生设置“创业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实践操作课程的积极作用[3]。

3.3 构建实训教学的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有效培养“三创型”的人才,应该构建完善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合理开展实训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首先,应该重点开展实训教学的顶层设计工作,理性思考教学改革的情况,不可以盲目构建实训教学模式,而是在明确教改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将学生当作是实训教学核心,在合理进行顶层设计的情况下,充分开展调研活动,针对人才培养工作模式进行创新[4]。其次,应该积极采用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完善“三创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学校应该积极和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相关行业等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出实训教学模式,利用企业岗位工作实训法、模拟实验操作实训法等,为学生设置提升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良好实训环境氛围,促使学生三创能力的良好发展。最后,应该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模式,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整合,先开展理论教学工作,然后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岗位工作中观摩,学习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还能形成良好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5]。

3.4 完善人才培养的活动项目

为了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三创型”人才,应该积极设计相关的人才培养活动项目,利用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与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首先,可以开展“三创”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操作的舞台,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内容、行业发展现状等,设置具有创造性、创新性与创业性的竞赛项目,在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比赛的内容自主参与到创造活动与创新活动中,探索行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举措,使得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能够锻炼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三创观念意识。其次,可以设置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规划设计项目,为学生设置“食品生产创业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创业项目”等,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此类项目的特点,自主寻找创业规划的主题,在创业规划中要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创新创业、创造方面的积极性,还能从根本上增强三创教学指导效果。最后,可以为学生设置实验项目,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研究创业、创新和创造的内容,然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整改的建议,旨在为培养三创型人才提供帮助[6]。

3.5 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为了确保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培养“三创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积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各方面实践操作教学工作效果。目前我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面,实践操作的内容和现实的食品企业生产之间缺少联系,很少涉及真实问题的分析,学生所学习和接触的知识过于偏向理论内容,缺少企业的实践操作部分,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过于理论化,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良好实施和长远发展。在此情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应该按照“三创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合理整合各种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提供帮助。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食品微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基因重组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价值”等探讨内容,组织学生探讨基因工程菌在天然氨基酸生产制备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试验分析工具和基础设施,要求学生自主性创造、创业,研究相关的生产试验措施。

3.6 构建长效性的培养机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想合理培养“三创型”人才,应该创建长效性的培养机制,提升各方面的人才培养工作效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创建“模拟公司”的活动项目,创建自负盈亏的模式,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训活动中,自主研究产品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自主探索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创业的机会,带领学生模拟企业的“总务部”“生产部”“创新研发部” 等,在模拟公司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按照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战略方案和营销方案,创造相关的创业模式,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发展。教师在创建长效性人才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归纳总结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的活动形式与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当前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根本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多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就业率较低,就业渠道单一,岗位工作稳定性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制定“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相关的实践操作项目、竞赛活动、实训活动等,创新相关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实训工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子午工程
工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