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郑州文化动能的开发

2021-01-18李昕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郑州建设文化

李昕洁

(郑州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08)

1 “郑文化”的内涵

“郑文化”的内涵即“郑文化”所依托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经济特色资源这几个方面。

1.1 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先民在郑州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苍苍嵩山、滔滔黄河是郑州地区引以为傲的自然景观。嵩山风景优美,也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2010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登封“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中国古代礼制类、宗教类、教育科技类等建筑的集中代表,构成了中原地区长达两千多年的具象化建筑史,体现了先民独具特色的宇宙观和审美。“黄河文化”是郑州地区乃至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不仅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来源,更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依据与实践基础。黄河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全民族认同感,也有助于维系统一和民族团结。

郑州地区文物主要涵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刻和馆藏文物。古遗址中,旧石器时代遗址多分布在荥阳市南部、巩义市北部、新密市南部的浅山和丘陵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则遍布全区域范围。郑州还有众多的早期都城遗址,郑州商城城垣长达6 980 m,其占地面积近4.43 km2,城内东北部发现大量宫殿基址,显示出这是商代前期政治的中心。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1.2 红色文化资源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行动遭到残酷镇压。1951年,为了纪念在京汉铁路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郑州市人民政府将市西门外长春桥改建为二七广场,广场中央设三角形木质结构塔一座。1971年对外开放以来,二七纪念塔如今已成为郑州的标志建筑物。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有组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二七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具体来说是指在二七大罢工事件中,铁路工人所表现出的紧握时代脉搏和英勇、团结、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弘扬二七精神是郑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实现郑州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了郑州人的团结意识和奉献精神。此外,二七纪念塔在郑州城市景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郑州交通网络布局的中心标志。

1.3 经济特色资源

在中国现代化城市中,郑州具有重要的交通运输价值,拥有物流枢纽优势。郑州作为京广线与陇海线的交汇点,铁路运输便捷,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货运转输站,“米”字形高铁网建设有序推进。此外,郑州在“十二五”期间,机场货邮吞吐量快速提升,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航空经济、国际陆港与郑欧班列成为享誉国际的开放性品牌。

2000年起至今,郑州相继建成国际会展中心等工程。至今,郑东新区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 000 亿元以上,建成区面积超140 km2,财政收入完成185 亿元,税收收入完成165 亿元,在第四届国际金融论坛会议上,郑东新区以其高质量、快速度的建设发展成效,不负众望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心商务区”这一光荣称号。

2 “郑文化”的深度解读

“郑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而且亘古亘今、历久弥新,概括起来,“郑文化”包含4 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文明原创、文化骨干;持续发展、异彩纷呈;兼收并蓄、影响远播。

2.1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伴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不断发展。在旧石器时代,郑州所在的文化圈内涌现出荥阳织机洞、郑州老奶奶庙等诸多古文化遗存。在新石器时代,这一文化圈内孕育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远古文化类型。可以说,郑文化圈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之根。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文脉根在中原。郑文化显示出在早期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为灿烂的华夏文明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郑文化圈适中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华夏文明起源成长于斯,中华文化发达传承于斯,它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体系中具有发端地位和母体意义。

2.2 文明原创、文化骨干

郑文化对构建中华文明文化系统发挥着筚路蓝缕的文化原创作用,郑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处于无可比拟的文化主干地位。郑文化的核心概念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酝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郑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在兼收并蓄和交流融合中不断丰富,并由此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严文明认为,中原地区以外的其他文化区紧密围绕着中原文化,这个结构很像一朵巨大的花朵,围绕在周围的诸多文化区是花朵的片片花瓣,中原文化则是凝聚花瓣的花心。郑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同中华文化绚烂之花的花蕊一样,支撑起了文化的主干和传承。

2.3 接续发展、异彩纷呈

郑文化长期处于接续发展的状态中,并常有高潮迭起。从南召猿人化石遗存到安阳小南海的石器与灰烬,从裴李岗的石磨盘到仰韶村的彩陶与房基;从贾湖骨笛的优美到殷墟甲骨的玄秘,从西山古城到禹都阳城,从二里头夏都到商都郑州,并未中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郑州长期处于政治与经济中心地位,这对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都城所在地,基本都是当时的政经与文化中心,从史前文明到北宋帝国的完结,郑文化一直持续快速的丰富和发展,长期表现出兴旺发达的气象,这种长期性、接续性在国内外区域文化发展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

2.4 兼收并蓄、辐射远播

文化要发展,除了依靠自身不断创造新文化,还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新文化。该文所述的郑文化就包含了诸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成分。裴李岗文化时期,郑州周边区域也同时存在诸多其他类型的考古文化,南面有彭头山文化、北面有磁山文化,东面有后李文化、西面有老官台文化,郑文化的中心位置和发展繁盛决定了它与周边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联系。作为政治核心地区,郑文化中的基本礼仪、民俗以及各种社会规范常被统治者作为教化范本,推广普及到其他区域的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

3 郑州文化建设的SWOT 分析

SWOT 分析(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机会;T -Threats,威胁)是一种基于竞争环境和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原本是对于企业各项因素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该企业的战略以充分利用外部机会。利用SWOT 分析方法能够清晰的把握全局,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和劣势以把握机会与防范危险,清晰地看到郑州如何在内外部条件下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获取更好地发展,见表1。

城市文化,即城市精神,由众多有形的文化形态和无形的文化理念的糅合,是对城市价值的提炼,这种内在力量能激发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城市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由点到面、环环相扣。路璐在《郑州城市品牌塑造研究》中引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识别体系帮助城市品牌的内容表达。“CIS 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形象识别,能够系统地传递城市的独特价值”[2]。

城市理念是城市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1996年,郑州提出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加压负重、勇争一流’的城市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08年,概括出了新的郑州城市精神‘博大、开放、创新、和谐’。”[3]其中,“博大”指郑州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开放” 是在郑州的区位优势,“创新”与“和谐”代表郑州未来城市文化的发展方向。

城市行为是指用具体的行为推行一个城市特有的价值理念,具有对内、对外两个维度的意义。对内而言,包括城市文化和制度建设等城市自我完善的手段,对外包括对城市精神和气质的宣传推广。例如郑州每年举办的“郑交会”(郑州全国商品交易博览会) 就是用会展的形式对外体现郑州商业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传达出郑州放眼全国的视野。城市行为具有动态化的特征,是城市文化的具体表达。

城市表达系统是指用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标志系统、建筑、图案等实体,直观传递城市形象。2019年郑州图书馆展出了“豫见郑州”国际海报优秀作品,这次展览由郑州市平面艺术设计协会举办,共选出200 余件优秀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示的郑州的文化形象。这次展览为郑州城市表达系统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

表1 郑州文化建设的SWOT 分析

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城镇体系格局。逐步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的有9 个城市,郑州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强化城市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与产业有机结合,提炼城市价值、强化城市理念、完善城市表达系统,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点的“郑文化”发展模式。

4 郑州文化动能开发方案

4.1 立足传统,以文兴城

城市的历史元素和历史文化遗产因子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把文化变成城市发展的动能,以文化建设引领城市的发展就是要把文化传承摆在突出位置。郑州的文化动能开发要把历史文化名城作为郑州醒目的名片,立足于重构传统的城市文化视野,推动这座古老的商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4.2 虚功实做,文化铸魂

文化动能建设离不开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博大、开放、创新、和谐”体现出了郑州城市人文精神,需要融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实践中,切入城市发展的脉络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原更加出彩做贡献”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郑州城市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实践拓展和城市共同体价值的强化[5]。

4.3 文化惠民,产业引领

当前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是郑州发展的大好时机,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郑州城市文化发展与繁荣。把握文化改革方向,构筑“文化惠民、产业引领”的平台,打造特色城市文化的治理模式[6]。

4.4 协同推进,资源整合

打响文化特色品牌,形成文化动能建设的推动力,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重视,政府方、产业方和社会力量方等多层面协同推进。

5 结语

该文分析了“郑文化”的基本因素,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在此之后分析了文化动能对于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意义和价值,此后分析了“郑文化”在当代的传承现状与困境,并对郑州城市文化塑造的误区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郑州文化动能开发方案。

该文旨在以文化城重构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新动能,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为郑州树立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文化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也是其内在驱动力。郑州的城市化建设已经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的阶段,挖掘和整理“郑文化”精髓,构建完善的传播策略、充分展示郑州形象,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该课题在总结归纳郑州城市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力求构建完善的“郑文化”传播策略,为进一步实施郑州的城市品牌整合营销传播奠定基础,为不断增强郑州的综合承载能力,获取较好的美誉度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郑州建设文化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