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首次家长会的内容构建
2019-12-30刘丽波
刘丽波
摘要 现有家长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均只关注常态家长会的改进,对首次家长会关注度不高.,首次家长会有三个功能:教育理念沟通、家长再教育、互信平台搭建。我们可以从公平主题、教育名言借用、记录孩子成长展示爱的关怀、家长技能资源共享、管理合力形成几个方面构建首次家长会的内容。
关键词 首次家长会 功能定位 内容构建
在学理上,家长会是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惯例安排,开好家长会,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教育和家校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许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家长会。如有老师根据学校环境与学生留守与否等情况,探索了“摸底式、书信式、展示式、咨询式、游戏式、讲座式”等农村学校小型家长会模式[1];有老师在总结了形式多样的“任务型家长会”与“学生自主型班会”的缺点后,创新性地将“班会、家长会与科任教师会”三会结合,采用会谈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三方进行智慧碰撞吲。
但是这些家长会都建立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已经有过长期交流、彼此之间已建立了一定的互信的基础上。因此对首次家长会来说,某些形式和内容构建不一定完全适用,因为首次家长会在召开的环境背景上具有其特殊性,其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定位。
一、首次家长会的功能定位
首次家长会应具备一般会议的功能,如情况通报、工作安排等;但是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还应兼具教育的属性。笔者在实践中将小学生首次家长会的功能定位于教育理念的沟通、家长再教育和互信平台的搭建三个方面。
1.教育理念的沟通
论及教育,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教育理念的冲突,纵观教育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各种教育理念对教育的本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尤其是对儿童如何开展教育、开展什么样的教育较为激烈。具体到学校而言,每个学校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会积淀出独特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可能会赢得部分家长的认同,同时也与部分家长所持的理念是相冲突的。这些相互冲突的理念如不在首次家长会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必定会对未来的班级教学、学生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
2.家长再教育
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城区小学生的家长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重视,许多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就已经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收集并学习儿童教育的知识,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他们虽然具有成人的认知方式,但是在如何做好小学生家长方面仍然是“小学生”。而小学老师长期和儿童接触,关于儿童的心理世界、成长规律的知识、经验等比大多数家长要丰富得多。同时每个学校在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这些都需要在首次家长会上与家长积极交流,为今后进一步构建融洽的家校共同体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3.互信平台的搭建
学校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总与学校外部的其他系统产生交集,尤其是与家庭教育系统密切联系,只有学校教育系统与家庭教育系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够将孩子的教育做好,即只有营造一个好的家校共同体才能够让教育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家校共同体的建立,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家长与学校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有充分的互信,只有建立互信,才能够让共同行动成为可能,良好互信建立的基础就在于每个个体之间具有良好且公开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渠道,这种渠道需要一定的平台作为载体。首次家长会就是要承担搭建互信平台的功能,如构建家委会、班级群、家长群等,通过搭建平台,让学校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能够有一个即时的互动平台,在教师有意识引导和家长自发性的多轮互动中思想达成共识,资源能够共享,行动能够统一。
二、首次家长会的内容构建
正如前文所述,首次家长会受限于一定的条件,体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家长主体性理念及小组探究、参与式等互动方式的运用都会受到限制,班主任为中心、讲授式为主的首次家长会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不采用说教式教授方式,讲授内容能吸引家长、引发家长的共鸣,才能不陷入传统家长会的窠臼。故此笔者在以往的实践中用“公平与爱”的主线与家长交流自己的教育理想,摆脱夸夸其谈、咄咄逼人的姿态,赢得了家长的好评。
1.公平主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家校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由于教育理念不同,肯定会有冲突,家长之间也会因知识、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大的冲突。但是无论家长以何种视角来看待学校的管理方式,有一个共同点是所有家长都不能容忍的,即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在孩子入学的时候比较关注的问题。切合这一焦点,笔者在家长会开篇就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教育理想——不让—个孩子掉队,并以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李欧·李奥尼的故事绘本《小黑鱼》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们唯一能做和应当做到的,就是为他们多播些饱满的种子;这些种子的特质,就是健全优秀的人格特质,具体说来就是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还有睿智、勇气和爱心。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成为深海中那善良、坚强、勇敢、睿智的小黑鱼,让我们竭尽全力,问心无隗!”通过类似独白的方式告诉家长:笔者作为教师,即便不是能力最强的老师,也一定会为每—个孩子负责,—定会将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此举拉近了与家长的心灵距离,为后续的进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
2.教育名言:显示家长与老师同等重要
教育家、社会名人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名言能够广泛流传,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名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凝练出来的,另一方面是这些名言已经被社会实践检验了其合理性,在家长们的心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借用这种权威性。
3.爱的关怀:展示孩子6年的成长记录
家长会上,仅仅用语言表达豪情壮志总是显得很空洞。在成人的认知里面,家长不仅仅会关注教师说了什么,更会关注教师做了什么。而在首次家长会上,这似乎是个死结,教师没有办法向家长展示关爱学生的实证细节。笔者将以往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痕迹资料进行整理,按照主题向家长们一一展示。这些主题包括:学生采集本、学生比赛、精彩活动课、精彩假期生活、学生手抄报、学生诗集(含发表与未发表)、学生创意作品集、毕业相册;这些素材贯穿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的成长轨迹,综合了学生学业、品德、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素养,有孩子渴求知识的专注、有孩子获奖的喜悦、有孩子好奇的特写……将近SGB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见证了我对孩子持之以恒和全方位的关注、关爱,这些感动了家长们,让他们打消了对我教育理想的怀疑,赢得了他们对我在未来要实施的教育行动的支持。
4.资源共享:家长才艺展示
学生学业成绩与其他素养的均衡发展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教育理念的认识偏差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学校和家长持唯成绩论;笔者所在的学校作为区域校本示范校,一直致力于追求二者的平衡发展,积极借助家长的资源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这里的资源不是指家长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资源,而是家长在科学探究、手工制作、生活常识、安全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特长。这些举措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也拉近了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在家长会上,笔者向家长发放了自愿奉献的征集表,家长们积极报名,表示一定参与。
5.管理同步:家校合力的约定
绝大多数家长是第一次行使学生家长的职能,内心深处是忐忑不安的,面对角色的转换,存在思想准备、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笔者在家长会上与家长分享了以往的经验,包括孩子的学具准备、作业辅导、习惯养成、接送时间、陪伴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尽管社会对家长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持有—定的批评意见,但是笔者仍然和家长交流了孩子第一年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管理理念上与家长达成了一致;对孩子发生小摩擦的处理上与家长约定“三要三不要”的原则,同时与家长阐明了老师和家长是一种同盟关系,表明自己“对有特权的家长,不折腰,不阿谀;对有困难的家长,不抛弃,不轻视”的观点,赢得了家长们的—致队同。
行胜于言的家长会内容构建蕴含的是教师对孩子长期性、常态化的关注、关爱,是教师恪守师德的彰显,而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因此只要教师以真心对待孩子,定能赢得家长的真诚支持。
参考文献
[1]许飛,叶高峰.农村学校小型家长会模式改革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4(17).
[2]王贵友.智慧碰撞法一班会、家长会和科任教师会的结合[J].教学与管理,2014(04).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