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

2019-12-30王金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7期

摘要 为阅读而设计,为阅读而重新定义,这是未来学校阅读变革的最强音。未来已来,学校阅读也应与时俱进,因建筑、环境、线上线下等因素呈现的不同模式样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未来每一位师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关键词 未来学校 馆藏模式 场景模式 众筹模式 数据模式 阅读新样态

未来已来,学校阅读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2019年伊始,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个“无人银行”不仅是一家银行,还是一个拥有5万册书的“图书馆”,手机扫码就能把“整本书”保存带走。银行巨变只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缩影,更多翻天覆地的变革正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行进。

可以预见,学校的变革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未来学校的阅读环境、阅读形态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未来学校为阅读而设计,不仅是思维的转变,更是教育情怀的表达。

一、学校未来阅读的“馆藏模式”

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样态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阅读长廊、小书吧等,冈为第二代、第三代……图书馆的兴起与迭代,整个学校都将变成一个大的“图书馆”。而且这所“图书馆”不仅时刻敞开着,而且将时刻在线,线上线下,馆里馆外,联通一切,从而自然形成一个无限大的“阅读圈”。学校即“阅读圈”,“阅读圈”就是一所大的学校。徜徉其间,既有老师、管理员们的笑脸相迎,又有机器人助手的精准服务,同时还能根据读者(学生)的需求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为志趣爱好相同的读者(学生)提供良好的线下与线上的交流环境和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为阅读而设计未来学校,每一个空间都很重要,每一个空间都将有故事发生。

可以预见,无论在何时何地,这样的“馆藏模式”在任何一所学校都不会缺席,哪一所学校的“图书馆藏量”越大,“阅读圈”越大,阅读空间越多……这所学校就一定会越来越知名,这所学校的学生也一定越来越阳光、博学、智慧。建筑的本质是让人“诗意地栖居”,学校本质同样是让人“诗意地栖居”,所以,为阅读设计的未来学校,将是未来学校存在的全部意义。

二、学校未来阅读的“场景模式”

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更关注对生命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在场景中”就是最好的设计方式。

场景连接一切,读书无处不在。一切阅读都将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基于这样的思考,未来学校的样态必然要发生巨大变化。但学校未来图书馆的设计与建设并不是完全要推倒重来,而是要在不刻意改变原有建筑空间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因需而异,根据阅读的需求、现有的格局、未来的趋向,创意设计出更多的场景。期间,还可以利用VR等工具,让学生戴上VR眼镜,体验更多的故事场景,“走进”童话世界。体验一本书、一位作家、一个世界……这一切都将在一个一个的场景中发生,未来学校的阅读形态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场景,连接书本、连接故事、连接生活、连接世界……

由于人的行为都是在具体的场景中完成的,所以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生活和学习场景。如语文学科教室的建设、《西游记》主题馆的建设等,都是在做场景的设计与布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训: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尤其是当前VR/AR技术工具的出现,让可视化阅读成为一种时尚,阅读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还有图画、音效等场景的介入。无论是阅读的内容还是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无论是沉浸式阅读,还是泛在阅读,都是在具体的场景中进行,也正因为如此,阅读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量化。

三、学校未来阅读的“众筹模式”

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不仅仅要关注外在建筑、环境等的设计与呈现,还包括为每一位读者提供精准服务而设计的创意阅读活动,等等。如“你点单,我买书!”当前很多大的图书馆为了了解与凝聚读者,都在开展这样的图书众筹活动,备受读者的关注与青睐,是一种典型的创意设计。

如何让未来学校的阅读资源变得越来越庞大,同样在于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运作。而运用众筹思维,同样可以让学校的图书馆变得更大、更丰富。比如,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家中藏书的ISBN号,并将其上传到学校图书馆或者班级云平台,或者直接建立自己的“掌上书房”,并连接学校、班级的APP端口。随着每一个学生家庭藏书的汇聚,以及“掌上书房”的增多,系统再进行筛选与分类,自动建立云阅读平台资源,形成与学校已有阅渎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这期间,甚至每一个人或每间“掌上书房”还可以发起众筹,筹到自己喜欢读的书,筹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阅读伙伴,形成阅读圈……甚至也可以通过“出借”“出售”“漂流”等形式增进阅读交流,从而丰富众筹的内涵。通过众筹方式来设计与定义未来的阅读样态,未来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角等将不再是单一的个体,也不再为学校或班级所专有,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将是图书馆建设的发起者或创造者,学校将因此变成一个阅读社区、学习中心,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共同体”必然会出现。

此外,由于众筹方式的灵活与强大,很多主题鲜明的阅读项目可能会在瞬间做成,如为了建立一个“漂”在云端的“安徒生童话馆”,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起众筹,筹集所有关于安徒生童话的资源,在大家完成推送之后,进行系统整理、筛选与分类架构,最终完成相关的链接,这样就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这些资源进行“馆藏”,建成主体鲜明的“安徒生童话馆”。而且每一位师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研究主体来建设自己的“掌上书房”“云上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去满足每一位师生的阅读需求,这样,个性化阅读的私人定制模式,也会因众筹而实现网上资源的精准供给与共享[1]。

四、学校未来阅读的“数据模式”

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有建在地上的实体图书馆,也有放在“云端”的虚拟图书馆。数字信息和網络化时代,信息资料书目巨大。“图书馆+”“阅渎+”等模式层出不穷,“+”就意味着无穷大,意味着未来学校阅读方式的不断转变。而一切的变革或许都将通过数据来考量与决策,学校未来阅读的“数据模式”不容忽视。

以前,一所学校如果有十几万的图书藏量,那么这所学校就堪称大校、名校了。以“江苏省小学图书馆装备标准”为例,其中六轨I类学校最低藏书量要大于或等于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不应超过藏书总量的20%,还应有一定量的音像资料和本校特色的数字资源),生均藏书量30册。在今天要达到这个数量不成问题,关键是考量一下数字的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数据变化。就像前文所提及的,如果学校的图书馆是封闭的,那么这个数字还有价值吗?

期间,哪些书学生喜欢看,并经常借阅?哪些书受冷落?每个学生年平均阅读量是多少,发生质的变化了吗?学生阅读的媒介发生了哪些变化?……大数据时代,一切皆可量化。量化是基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数据,让数据发声,未来的学校阅读改革需要这样的“声音”。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信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东西,更是可捕捉、可量化、可传递的数字存在”[2]。准确讲,一个数字背后的背景数据(即元数据)、评论数据等,全方位地定位了这个数据的意义,数据的集中以物联网、云汁算等综合技术的成熟为基础,数据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它更能综合考量与印证真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关系。未来学校的阅读变革及设计需要这些“数据”的支持与变现。所以,未来学校的阅读情况如何,不需要老师来评价,学生反馈的大量数据会自然“发声”。我们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预测、判断、决策和设计,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阅读服务,甚至是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阅读书目,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未来已来!为阅读而设计的未来学校,课堂阅读教学的样态,学生的阅读方式、途径等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阅读的情怀、格局和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金涛,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之四[J].江苏教育,2018( 25).

[2]魏忠.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N].江苏教育报,2014- 08-06( 004).

[责任编辑:白文军]